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育模式创新实践课程建设

作者: 时间:2022-05-25

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概论课”教育教学理念守正创新

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核心课程,承担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重要责任,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宏观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相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按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合理安排到各教学项目中去,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围绕上述理念进行。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讲好思政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的“八个相统一”为指导,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同时,把“课程思政”建设要全面着眼于高校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和落实到所有课程教育之中,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点,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又要遵循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自身规律,从而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水平。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落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使思政课成为有意义的课、讲理的课、有温度的课,成为问题导向的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

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思政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课程的有效途径。

2.“概论课”教学设计和活动守正创新

(1)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一,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概论课的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所以概论课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融通中西文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学习概论课就是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其精髓,可以提升大学生正确的思辨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校内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第三,弥补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不足。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人文学科的知识普遍缺乏,教师在讲授概论课时史论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并能客观的分析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当代实际和学生实际,结概论课的基本理论,及时回答同学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既不回避问题存在的问题,更要看到我们用几十年的发展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的现代化道路。用真诚理性的分析来唤起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勇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互动式案例教学,通过日益丰富案例素材,头脑风暴互动分析,师生互动,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增强了概论课的吸引力。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打破常规的讲授法,概论课不是历史课,不是历史叙述,而是客观理性的分析,寻找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国家命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契合点,找出最大公约数。第四,与时俱进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更多的体现一种理念,通过引导、答疑、解惑的方法,诱导学生通过自身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3)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威尼斯官网的实际、开封市历史文化优势和河南省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展课内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实践教学大纲。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在教学中组织实施。 在紧密结合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本理论,然后依据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能力实际,按照模块式的方式,设计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改革开放、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等实践教学的培育模块。每一个培育模块又包含几个具体实践项目,每个具体实践项目设有实践目的与意义、实践形式与内容、实践注意事项和评价方法、实践延伸四部分内容。在内容上实现统编教材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形式上包括校园调研实践教学、参观体验实践教学、角色模拟实践教学、素质拓展实践教学等等,突出学生的广泛性、参与性、自主性,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教材设计的项目通过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关心社会,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中,把实践活动贯穿理论教学过程,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4)注重平时过程考核的评价标准。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终结性考核:分开卷和闭卷两部分,知识考核闭卷,能力考核开卷。成绩形成包括形成性考核点60%,终结性考核占40%。考核内容包括知识考核,主要是考核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力考核主要是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难点

目前,有关高校思政理论课、思政教育等对大学生影响的宏观方面课题和论文较多,有关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大学生思想真正起引领作用的文章或项目较少。从事本门课教学团队18人,近年发表文章多篇和课题研究多项,理论研究、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教学的实际效果存在诸多问题,也是大多数高校老师在讲述“概论”课时普遍共识。本课题旨在解决“概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发挥积极引领作用。如何破解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是本课题的难点。

1.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涵盖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72学时既系统理论,又能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积极影响,没有雄厚的理论功底,就难以有效结合社会现实,就难以说服大学生,也难以达到同频共振,起不到思政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

2.解决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

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时代容易产生自身认知、对社会认知、中国道路认知困惑,如果困惑不能及时化解,就会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带来干扰,产生迷惘。为学生答疑解惑,就要发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理论厚重、新时代思想贴近现实的优势,从多角度分析学生困惑的成因及解决问题出路。

3.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际教学过程中,"概论"课面临着"课时不少,却出现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声誉不高"的情况。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概论"课的特色优势,认真分析"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概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出"概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尤为重要。

二、任务完成情况

(一)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二)针对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为此,积极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努力探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

(三)教学科研相结合

积极组织教研室教师教研活动,实现教学经验成果科研化,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本学年围绕本院“三个精彩”、本校教学技能比赛和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深入研究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与省级、市级、院级科研课题、教改课题申报,组织教师参加学术活动。

(四)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修改和补充了新的教学内容。围绕2021版《概论》新教材,开展研讨,研究新教材,重新编写课程标准、讲义、教学课件、教学计划等,分工协作,责任落实到人,每一个项目指定一位主备课教师,根据重新修改教案、教学课件,更新视频,坚决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贯彻到教学中。积极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利用智慧课堂点名、回答问题、头脑风暴,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平台。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发展中心平台填报完整。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了教学诊改。

(五)教学诊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以下问题:课前准备不充分,学情研判不精准,课堂管理不严格,教法不够灵活,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抬头率不够,低头率严重,玩手机现象严重等,充分利用智能课堂,搞好课堂互动教学;增添新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提升教研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方法运用的灵活性,提升课堂驾驭能力;进一步加强智能课堂使用和课堂管理;让学生制作抖音、微视频,编演情景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教学内容;有效进行了课内课外实践教学。

(六)实践教学。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为完成本年度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组织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9级本科班同学们参观了淮海战役、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等,了解革命烈士的英勇奋战的英雄事迹,追忆革命历史丰碑,传承高尚革新精神,通过参观纪念馆、观看革命英雄人物资料,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学习革命英烈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革命英烈的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进取精神,革命英烈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通过本次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文化,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化作学习的动力,以革命精神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百年华诞。    

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三、主要改革成果和实践效果

(一)主要改革成果

1.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

1)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宏观理念与思路是:讲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渗透到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和各专题教学中。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2)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二,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三,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3)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的成果影响

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做到了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

2.2021年科研成果

孟卫兵论文《乡村振兴融入“概论课”的探讨》 《休闲》2021.4;梁志敏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层治理研究》 中文核心《农业经济》,2022年1月;孟卫兵《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河南省社科联2021年立项,孟卫兵《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策略研究》开封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另有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收到用稿通知;王名哲《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村改居”社区治理研究》河南省科技厅2021年立项;梁志敏《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百年历程与经验研究》开缝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王焕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研究》开封社科联课题荣获一等奖,证书待发,全省教体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思政)一等奖,获“河南省教学标兵”李现丽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发展探究河南省教育厅征文三等奖, 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发展探究 河南省社科联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探究开封社科联三等奖,一种互动式思政教育显示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二)实践效果

概论课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也是本课题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6月9-11日组织2019级水利水电、机械设计、测绘工程赴永城、徐州、台儿庄等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四、成果水平和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般认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包含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虚拟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在内的,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表征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

(一)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实现了“所有专业都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要求,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的精神。实践项目可以实现与学生专业最充分地结合,有利于形成更丰富的菜单式实践方案。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既可增进师生了解加深情感,又可促进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学习与接受。

(二)概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全员覆盖,这是教学活动严肃性的当然要求。课堂教学中,全员参与可以在相对客观的课堂考勤与过程严谨的考核评价中得以体现;课堂外实施的实践教学,利用本地历史文化、乡村振兴典型、企业典型资源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但是全员参与往往比课堂教学更加难以确定和保障,外地实践更难。

(三)理论教学实践是对所有学生的普及兼顾,师生暑期社会实践则属锦上添花。暑期社会实践更加注重实践的理论深度、地域广度,注重社会调研的科学严谨和成果质量。暑期社会实践,可以为思政课教师完成基本培训学习任务、教科研任务和学生科研指导任务提供平台,而教师的参与动力正源自于此。思政课教师可在日常教学和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发掘那些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文章写作等方面具有兴趣、有能力、有意愿的学生,并以此为主体组织实践队伍。具体实践内容,既可是统一组织的专题实践,也可以是思政课教师自组团队自定主题的实践活动。

(四)丰富实践载体,推进线上虚拟实践多元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发展,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线上虚拟实践成为可能。1.用活用好思想引领类资源。要大力推广“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高水平资源,提升广大师生学习实践水平。2.建设好高校自有线上虚拟资源。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校自有网站资源的建设,拓展功能、丰富内容、增加交互,提升学校资源的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加强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比如,建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课程专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现、革命故事重现、虚拟事件展现的虚拟教育场景,提升青年学生沉浸式实践效果。






项目主持人签字:  

                                       

成果特色

定位注重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的是具有职业特点的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本课程的定位上,以培养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为出发点。在具体实践项目的设计上,尽量选择与高职教育直接相关的内容来进行取舍。

内容注重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在内容上全部设计为一个个可操作的实践项目,力图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说教,说一套做一套的倾向,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体验教育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教材所有实践项目均需学生直接参与和体验。在参与和体验中引导学生感悟、反思,提升对人与社会的认知,把为人处事的道理转化为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概论课”教育教学理念守正创新

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核心课程,承担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重要责任,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宏观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相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按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合理安排到各教学项目中去,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围绕上述理念进行。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讲好思政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的“八个相统一”为指导,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同时,把“课程思政”建设要全面着眼于高校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和落实到所有课程教育之中,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点,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又要遵循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自身规律,从而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水平。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落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使思政课成为有意义的课、讲理的课、有温度的课,成为问题导向的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

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思政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课程的有效途径。

2.“概论课”教学设计和活动守正创新

(1)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一,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概论课的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所以概论课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融通中西文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学习概论课就是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其精髓,可以提升大学生正确的思辨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校内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第三,弥补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不足。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人文学科的知识普遍缺乏,教师在讲授概论课时史论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并能客观的分析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当代实际和学生实际,结概论课的基本理论,及时回答同学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既不回避问题存在的问题,更要看到我们用几十年的发展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的现代化道路。用真诚理性的分析来唤起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勇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互动式案例教学,通过日益丰富案例素材,头脑风暴互动分析,师生互动,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增强了概论课的吸引力。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打破常规的讲授法,概论课不是历史课,不是历史叙述,而是客观理性的分析,寻找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国家命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契合点,找出最大公约数。第四,与时俱进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更多的体现一种理念,通过引导、答疑、解惑的方法,诱导学生通过自身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3)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威尼斯官网的实际、开封市历史文化优势和河南省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展课内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实践教学大纲。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在教学中组织实施。 在紧密结合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本理论,然后依据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能力实际,按照模块式的方式,设计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改革开放、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等实践教学的培育模块。每一个培育模块又包含几个具体实践项目,每个具体实践项目设有实践目的与意义、实践形式与内容、实践注意事项和评价方法、实践延伸四部分内容。在内容上实现统编教材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形式上包括校园调研实践教学、参观体验实践教学、角色模拟实践教学、素质拓展实践教学等等,突出学生的广泛性、参与性、自主性,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教材设计的项目通过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关心社会,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中,把实践活动贯穿理论教学过程,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4)注重平时过程考核的评价标准。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终结性考核:分开卷和闭卷两部分,知识考核闭卷,能力考核开卷。成绩形成包括形成性考核点60%,终结性考核占40%。考核内容包括知识考核,主要是考核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力考核主要是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难点

目前,有关高校思政理论课、思政教育等对大学生影响的宏观方面课题和论文较多,有关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大学生思想真正起引领作用的文章或项目较少。从事本门课教学团队18人,近年发表文章多篇和课题研究多项,理论研究、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教学的实际效果存在诸多问题,也是大多数高校老师在讲述“概论”课时普遍共识。本课题旨在解决“概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发挥积极引领作用。如何破解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是本课题的难点。

1.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涵盖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72学时既系统理论,又能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积极影响,没有雄厚的理论功底,就难以有效结合社会现实,就难以说服大学生,也难以达到同频共振,起不到思政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

2.解决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

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时代容易产生自身认知、对社会认知、中国道路认知困惑,如果困惑不能及时化解,就会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带来干扰,产生迷惘。为学生答疑解惑,就要发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理论厚重、新时代思想贴近现实的优势,从多角度分析学生困惑的成因及解决问题出路。

3.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际教学过程中,"概论"课面临着"课时不少,却出现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声誉不高"的情况。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概论"课的特色优势,认真分析"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概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出"概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尤为重要。

二、任务完成情况

(一)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二)针对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为此,积极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努力探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

(三)教学科研相结合

积极组织教研室教师教研活动,实现教学经验成果科研化,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本学年围绕本院“三个精彩”、本校教学技能比赛和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深入研究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与省级、市级、院级科研课题、教改课题申报,组织教师参加学术活动。

(四)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修改和补充了新的教学内容。围绕2021版《概论》新教材,开展研讨,研究新教材,重新编写课程标准、讲义、教学课件、教学计划等,分工协作,责任落实到人,每一个项目指定一位主备课教师,根据重新修改教案、教学课件,更新视频,坚决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贯彻到教学中。积极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利用智慧课堂点名、回答问题、头脑风暴,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平台。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发展中心平台填报完整。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了教学诊改。

(五)教学诊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以下问题:课前准备不充分,学情研判不精准,课堂管理不严格,教法不够灵活,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抬头率不够,低头率严重,玩手机现象严重等,充分利用智能课堂,搞好课堂互动教学;增添新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提升教研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方法运用的灵活性,提升课堂驾驭能力;进一步加强智能课堂使用和课堂管理;让学生制作抖音、微视频,编演情景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教学内容;有效进行了课内课外实践教学。

(六)实践教学。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为完成本年度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组织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9级本科班同学们参观了淮海战役、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等,了解革命烈士的英勇奋战的英雄事迹,追忆革命历史丰碑,传承高尚革新精神,通过参观纪念馆、观看革命英雄人物资料,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学习革命英烈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革命英烈的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进取精神,革命英烈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通过本次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文化,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化作学习的动力,以革命精神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百年华诞。    

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三、主要改革成果和实践效果

(一)主要改革成果

1.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

1)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宏观理念与思路是:讲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渗透到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和各专题教学中。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2)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二,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三,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3)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的成果影响

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做到了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

2.2021年科研成果

孟卫兵论文《乡村振兴融入“概论课”的探讨》 《休闲》2021.4;梁志敏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层治理研究》 中文核心《农业经济》,2022年1月;孟卫兵《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河南省社科联2021年立项,孟卫兵《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策略研究》开封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另有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收到用稿通知;王名哲《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村改居”社区治理研究》河南省科技厅2021年立项;梁志敏《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百年历程与经验研究》开缝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王焕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研究》开封社科联课题荣获一等奖,证书待发,全省教体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思政)一等奖,获“河南省教学标兵”李现丽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发展探究河南省教育厅征文三等奖, 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发展探究 河南省社科联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探究开封社科联三等奖,一种互动式思政教育显示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二)实践效果

概论课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也是本课题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6月9-11日组织2019级水利水电、机械设计、测绘工程赴永城、徐州、台儿庄等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四、成果水平和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般认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包含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虚拟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在内的,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表征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

(一)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实现了“所有专业都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要求,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的精神。实践项目可以实现与学生专业最充分地结合,有利于形成更丰富的菜单式实践方案。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既可增进师生了解加深情感,又可促进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学习与接受。

(二)概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全员覆盖,这是教学活动严肃性的当然要求。课堂教学中,全员参与可以在相对客观的课堂考勤与过程严谨的考核评价中得以体现;课堂外实施的实践教学,利用本地历史文化、乡村振兴典型、企业典型资源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但是全员参与往往比课堂教学更加难以确定和保障,外地实践更难。

(三)理论教学实践是对所有学生的普及兼顾,师生暑期社会实践则属锦上添花。暑期社会实践更加注重实践的理论深度、地域广度,注重社会调研的科学严谨和成果质量。暑期社会实践,可以为思政课教师完成基本培训学习任务、教科研任务和学生科研指导任务提供平台,而教师的参与动力正源自于此。思政课教师可在日常教学和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发掘那些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文章写作等方面具有兴趣、有能力、有意愿的学生,并以此为主体组织实践队伍。具体实践内容,既可是统一组织的专题实践,也可以是思政课教师自组团队自定主题的实践活动。

(四)丰富实践载体,推进线上虚拟实践多元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发展,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线上虚拟实践成为可能。1.用活用好思想引领类资源。要大力推广“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高水平资源,提升广大师生学习实践水平。2.建设好高校自有线上虚拟资源。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校自有网站资源的建设,拓展功能、丰富内容、增加交互,提升学校资源的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加强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比如,建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课程专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现、革命故事重现、虚拟事件展现的虚拟教育场景,提升青年学生沉浸式实践效果。






项目主持人签字:  

                                       

成果特色

定位注重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的是具有职业特点的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本课程的定位上,以培养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为出发点。在具体实践项目的设计上,尽量选择与高职教育直接相关的内容来进行取舍。

内容注重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在内容上全部设计为一个个可操作的实践项目,力图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说教,说一套做一套的倾向,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体验教育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教材所有实践项目均需学生直接参与和体验。在参与和体验中引导学生感悟、反思,提升对人与社会的认知,把为人处事的道理转化为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概论课”教育教学理念守正创新

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核心课程,承担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重要责任,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宏观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相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按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合理安排到各教学项目中去,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围绕上述理念进行。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讲好思政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的“八个相统一”为指导,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同时,把“课程思政”建设要全面着眼于高校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和落实到所有课程教育之中,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点,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又要遵循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自身规律,从而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水平。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落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使思政课成为有意义的课、讲理的课、有温度的课,成为问题导向的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

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思政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课程的有效途径。

2.“概论课”教学设计和活动守正创新

(1)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一,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概论课的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所以概论课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融通中西文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学习概论课就是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其精髓,可以提升大学生正确的思辨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校内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第三,弥补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不足。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人文学科的知识普遍缺乏,教师在讲授概论课时史论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并能客观的分析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当代实际和学生实际,结概论课的基本理论,及时回答同学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既不回避问题存在的问题,更要看到我们用几十年的发展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的现代化道路。用真诚理性的分析来唤起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勇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互动式案例教学,通过日益丰富案例素材,头脑风暴互动分析,师生互动,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增强了概论课的吸引力。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打破常规的讲授法,概论课不是历史课,不是历史叙述,而是客观理性的分析,寻找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国家命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契合点,找出最大公约数。第四,与时俱进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更多的体现一种理念,通过引导、答疑、解惑的方法,诱导学生通过自身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3)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威尼斯官网的实际、开封市历史文化优势和河南省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展课内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实践教学大纲。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在教学中组织实施。 在紧密结合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本理论,然后依据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能力实际,按照模块式的方式,设计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改革开放、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等实践教学的培育模块。每一个培育模块又包含几个具体实践项目,每个具体实践项目设有实践目的与意义、实践形式与内容、实践注意事项和评价方法、实践延伸四部分内容。在内容上实现统编教材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形式上包括校园调研实践教学、参观体验实践教学、角色模拟实践教学、素质拓展实践教学等等,突出学生的广泛性、参与性、自主性,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教材设计的项目通过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关心社会,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中,把实践活动贯穿理论教学过程,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4)注重平时过程考核的评价标准。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终结性考核:分开卷和闭卷两部分,知识考核闭卷,能力考核开卷。成绩形成包括形成性考核点60%,终结性考核占40%。考核内容包括知识考核,主要是考核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力考核主要是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难点

目前,有关高校思政理论课、思政教育等对大学生影响的宏观方面课题和论文较多,有关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大学生思想真正起引领作用的文章或项目较少。从事本门课教学团队18人,近年发表文章多篇和课题研究多项,理论研究、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教学的实际效果存在诸多问题,也是大多数高校老师在讲述“概论”课时普遍共识。本课题旨在解决“概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发挥积极引领作用。如何破解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是本课题的难点。

1.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涵盖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72学时既系统理论,又能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积极影响,没有雄厚的理论功底,就难以有效结合社会现实,就难以说服大学生,也难以达到同频共振,起不到思政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

2.解决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

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时代容易产生自身认知、对社会认知、中国道路认知困惑,如果困惑不能及时化解,就会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带来干扰,产生迷惘。为学生答疑解惑,就要发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理论厚重、新时代思想贴近现实的优势,从多角度分析学生困惑的成因及解决问题出路。

3.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际教学过程中,"概论"课面临着"课时不少,却出现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声誉不高"的情况。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概论"课的特色优势,认真分析"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概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出"概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尤为重要。

二、任务完成情况

(一)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二)针对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为此,积极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努力探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

(三)教学科研相结合

积极组织教研室教师教研活动,实现教学经验成果科研化,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本学年围绕本院“三个精彩”、本校教学技能比赛和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深入研究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与省级、市级、院级科研课题、教改课题申报,组织教师参加学术活动。

(四)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修改和补充了新的教学内容。围绕2021版《概论》新教材,开展研讨,研究新教材,重新编写课程标准、讲义、教学课件、教学计划等,分工协作,责任落实到人,每一个项目指定一位主备课教师,根据重新修改教案、教学课件,更新视频,坚决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贯彻到教学中。积极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利用智慧课堂点名、回答问题、头脑风暴,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平台。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发展中心平台填报完整。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了教学诊改。

(五)教学诊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以下问题:课前准备不充分,学情研判不精准,课堂管理不严格,教法不够灵活,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抬头率不够,低头率严重,玩手机现象严重等,充分利用智能课堂,搞好课堂互动教学;增添新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提升教研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方法运用的灵活性,提升课堂驾驭能力;进一步加强智能课堂使用和课堂管理;让学生制作抖音、微视频,编演情景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教学内容;有效进行了课内课外实践教学。

(六)实践教学。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为完成本年度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组织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9级本科班同学们参观了淮海战役、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等,了解革命烈士的英勇奋战的英雄事迹,追忆革命历史丰碑,传承高尚革新精神,通过参观纪念馆、观看革命英雄人物资料,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学习革命英烈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革命英烈的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进取精神,革命英烈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通过本次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文化,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化作学习的动力,以革命精神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百年华诞。    

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三、主要改革成果和实践效果

(一)主要改革成果

1.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

1)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宏观理念与思路是:讲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渗透到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和各专题教学中。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2)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二,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三,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3)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的成果影响

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做到了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

2.2021年科研成果

孟卫兵论文《乡村振兴融入“概论课”的探讨》 《休闲》2021.4;梁志敏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层治理研究》 中文核心《农业经济》,2022年1月;孟卫兵《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河南省社科联2021年立项,孟卫兵《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策略研究》开封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另有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收到用稿通知;王名哲《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村改居”社区治理研究》河南省科技厅2021年立项;梁志敏《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百年历程与经验研究》开缝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王焕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研究》开封社科联课题荣获一等奖,证书待发,全省教体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思政)一等奖,获“河南省教学标兵”李现丽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发展探究河南省教育厅征文三等奖, 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发展探究 河南省社科联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探究开封社科联三等奖,一种互动式思政教育显示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二)实践效果

概论课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也是本课题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6月9-11日组织2019级水利水电、机械设计、测绘工程赴永城、徐州、台儿庄等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四、成果水平和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般认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包含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虚拟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在内的,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表征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

(一)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实现了“所有专业都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要求,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的精神。实践项目可以实现与学生专业最充分地结合,有利于形成更丰富的菜单式实践方案。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既可增进师生了解加深情感,又可促进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学习与接受。

(二)概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全员覆盖,这是教学活动严肃性的当然要求。课堂教学中,全员参与可以在相对客观的课堂考勤与过程严谨的考核评价中得以体现;课堂外实施的实践教学,利用本地历史文化、乡村振兴典型、企业典型资源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但是全员参与往往比课堂教学更加难以确定和保障,外地实践更难。

(三)理论教学实践是对所有学生的普及兼顾,师生暑期社会实践则属锦上添花。暑期社会实践更加注重实践的理论深度、地域广度,注重社会调研的科学严谨和成果质量。暑期社会实践,可以为思政课教师完成基本培训学习任务、教科研任务和学生科研指导任务提供平台,而教师的参与动力正源自于此。思政课教师可在日常教学和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发掘那些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文章写作等方面具有兴趣、有能力、有意愿的学生,并以此为主体组织实践队伍。具体实践内容,既可是统一组织的专题实践,也可以是思政课教师自组团队自定主题的实践活动。

(四)丰富实践载体,推进线上虚拟实践多元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发展,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线上虚拟实践成为可能。1.用活用好思想引领类资源。要大力推广“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高水平资源,提升广大师生学习实践水平。2.建设好高校自有线上虚拟资源。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校自有网站资源的建设,拓展功能、丰富内容、增加交互,提升学校资源的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加强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比如,建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课程专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现、革命故事重现、虚拟事件展现的虚拟教育场景,提升青年学生沉浸式实践效果。






项目主持人签字:  

                                       

成果特色

定位注重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的是具有职业特点的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本课程的定位上,以培养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为出发点。在具体实践项目的设计上,尽量选择与高职教育直接相关的内容来进行取舍。

内容注重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在内容上全部设计为一个个可操作的实践项目,力图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说教,说一套做一套的倾向,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体验教育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教材所有实践项目均需学生直接参与和体验。在参与和体验中引导学生感悟、反思,提升对人与社会的认知,把为人处事的道理转化为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概论课”教育教学理念守正创新

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核心课程,承担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重要责任,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宏观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相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按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合理安排到各教学项目中去,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围绕上述理念进行。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讲好思政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的“八个相统一”为指导,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同时,把“课程思政”建设要全面着眼于高校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和落实到所有课程教育之中,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点,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又要遵循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自身规律,从而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水平。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落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使思政课成为有意义的课、讲理的课、有温度的课,成为问题导向的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

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思政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课程的有效途径。

2.“概论课”教学设计和活动守正创新

(1)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一,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概论课的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所以概论课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融通中西文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学习概论课就是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其精髓,可以提升大学生正确的思辨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校内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第三,弥补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不足。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人文学科的知识普遍缺乏,教师在讲授概论课时史论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并能客观的分析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当代实际和学生实际,结概论课的基本理论,及时回答同学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既不回避问题存在的问题,更要看到我们用几十年的发展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的现代化道路。用真诚理性的分析来唤起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勇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互动式案例教学,通过日益丰富案例素材,头脑风暴互动分析,师生互动,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增强了概论课的吸引力。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打破常规的讲授法,概论课不是历史课,不是历史叙述,而是客观理性的分析,寻找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国家命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契合点,找出最大公约数。第四,与时俱进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更多的体现一种理念,通过引导、答疑、解惑的方法,诱导学生通过自身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3)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威尼斯官网的实际、开封市历史文化优势和河南省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展课内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实践教学大纲。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在教学中组织实施。 在紧密结合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本理论,然后依据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能力实际,按照模块式的方式,设计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改革开放、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等实践教学的培育模块。每一个培育模块又包含几个具体实践项目,每个具体实践项目设有实践目的与意义、实践形式与内容、实践注意事项和评价方法、实践延伸四部分内容。在内容上实现统编教材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形式上包括校园调研实践教学、参观体验实践教学、角色模拟实践教学、素质拓展实践教学等等,突出学生的广泛性、参与性、自主性,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教材设计的项目通过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关心社会,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中,把实践活动贯穿理论教学过程,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4)注重平时过程考核的评价标准。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终结性考核:分开卷和闭卷两部分,知识考核闭卷,能力考核开卷。成绩形成包括形成性考核点60%,终结性考核占40%。考核内容包括知识考核,主要是考核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力考核主要是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难点

目前,有关高校思政理论课、思政教育等对大学生影响的宏观方面课题和论文较多,有关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大学生思想真正起引领作用的文章或项目较少。从事本门课教学团队18人,近年发表文章多篇和课题研究多项,理论研究、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教学的实际效果存在诸多问题,也是大多数高校老师在讲述“概论”课时普遍共识。本课题旨在解决“概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发挥积极引领作用。如何破解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是本课题的难点。

1.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涵盖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72学时既系统理论,又能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积极影响,没有雄厚的理论功底,就难以有效结合社会现实,就难以说服大学生,也难以达到同频共振,起不到思政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

2.解决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

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时代容易产生自身认知、对社会认知、中国道路认知困惑,如果困惑不能及时化解,就会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带来干扰,产生迷惘。为学生答疑解惑,就要发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理论厚重、新时代思想贴近现实的优势,从多角度分析学生困惑的成因及解决问题出路。

3.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际教学过程中,"概论"课面临着"课时不少,却出现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声誉不高"的情况。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概论"课的特色优势,认真分析"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概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出"概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尤为重要。

二、任务完成情况

(一)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二)针对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为此,积极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努力探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

(三)教学科研相结合

积极组织教研室教师教研活动,实现教学经验成果科研化,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本学年围绕本院“三个精彩”、本校教学技能比赛和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深入研究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与省级、市级、院级科研课题、教改课题申报,组织教师参加学术活动。

(四)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修改和补充了新的教学内容。围绕2021版《概论》新教材,开展研讨,研究新教材,重新编写课程标准、讲义、教学课件、教学计划等,分工协作,责任落实到人,每一个项目指定一位主备课教师,根据重新修改教案、教学课件,更新视频,坚决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贯彻到教学中。积极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利用智慧课堂点名、回答问题、头脑风暴,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平台。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发展中心平台填报完整。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了教学诊改。

(五)教学诊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以下问题:课前准备不充分,学情研判不精准,课堂管理不严格,教法不够灵活,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抬头率不够,低头率严重,玩手机现象严重等,充分利用智能课堂,搞好课堂互动教学;增添新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提升教研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方法运用的灵活性,提升课堂驾驭能力;进一步加强智能课堂使用和课堂管理;让学生制作抖音、微视频,编演情景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教学内容;有效进行了课内课外实践教学。

(六)实践教学。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为完成本年度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组织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9级本科班同学们参观了淮海战役、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等,了解革命烈士的英勇奋战的英雄事迹,追忆革命历史丰碑,传承高尚革新精神,通过参观纪念馆、观看革命英雄人物资料,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学习革命英烈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革命英烈的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进取精神,革命英烈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通过本次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文化,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化作学习的动力,以革命精神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百年华诞。    

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三、主要改革成果和实践效果

(一)主要改革成果

1.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

1)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宏观理念与思路是:讲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渗透到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和各专题教学中。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2)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二,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三,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3)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的成果影响

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做到了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

2.2021年科研成果

孟卫兵论文《乡村振兴融入“概论课”的探讨》 《休闲》2021.4;梁志敏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层治理研究》 中文核心《农业经济》,2022年1月;孟卫兵《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河南省社科联2021年立项,孟卫兵《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策略研究》开封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另有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收到用稿通知;王名哲《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村改居”社区治理研究》河南省科技厅2021年立项;梁志敏《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百年历程与经验研究》开缝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王焕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研究》开封社科联课题荣获一等奖,证书待发,全省教体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思政)一等奖,获“河南省教学标兵”李现丽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发展探究河南省教育厅征文三等奖, 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发展探究 河南省社科联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探究开封社科联三等奖,一种互动式思政教育显示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二)实践效果

概论课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也是本课题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6月9-11日组织2019级水利水电、机械设计、测绘工程赴永城、徐州、台儿庄等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四、成果水平和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般认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包含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虚拟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在内的,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表征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

(一)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实现了“所有专业都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要求,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的精神。实践项目可以实现与学生专业最充分地结合,有利于形成更丰富的菜单式实践方案。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既可增进师生了解加深情感,又可促进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学习与接受。

(二)概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全员覆盖,这是教学活动严肃性的当然要求。课堂教学中,全员参与可以在相对客观的课堂考勤与过程严谨的考核评价中得以体现;课堂外实施的实践教学,利用本地历史文化、乡村振兴典型、企业典型资源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但是全员参与往往比课堂教学更加难以确定和保障,外地实践更难。

(三)理论教学实践是对所有学生的普及兼顾,师生暑期社会实践则属锦上添花。暑期社会实践更加注重实践的理论深度、地域广度,注重社会调研的科学严谨和成果质量。暑期社会实践,可以为思政课教师完成基本培训学习任务、教科研任务和学生科研指导任务提供平台,而教师的参与动力正源自于此。思政课教师可在日常教学和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发掘那些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文章写作等方面具有兴趣、有能力、有意愿的学生,并以此为主体组织实践队伍。具体实践内容,既可是统一组织的专题实践,也可以是思政课教师自组团队自定主题的实践活动。

(四)丰富实践载体,推进线上虚拟实践多元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发展,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线上虚拟实践成为可能。1.用活用好思想引领类资源。要大力推广“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高水平资源,提升广大师生学习实践水平。2.建设好高校自有线上虚拟资源。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校自有网站资源的建设,拓展功能、丰富内容、增加交互,提升学校资源的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加强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比如,建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课程专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现、革命故事重现、虚拟事件展现的虚拟教育场景,提升青年学生沉浸式实践效果。






项目主持人签字:  

                                       

成果特色

定位注重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的是具有职业特点的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本课程的定位上,以培养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为出发点。在具体实践项目的设计上,尽量选择与高职教育直接相关的内容来进行取舍。

内容注重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在内容上全部设计为一个个可操作的实践项目,力图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说教,说一套做一套的倾向,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体验教育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教材所有实践项目均需学生直接参与和体验。在参与和体验中引导学生感悟、反思,提升对人与社会的认知,把为人处事的道理转化为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概论课”教育教学理念守正创新

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核心课程,承担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重要责任,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宏观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相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按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合理安排到各教学项目中去,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围绕上述理念进行。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讲好思政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的“八个相统一”为指导,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同时,把“课程思政”建设要全面着眼于高校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和落实到所有课程教育之中,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点,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又要遵循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自身规律,从而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水平。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落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使思政课成为有意义的课、讲理的课、有温度的课,成为问题导向的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

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思政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课程的有效途径。

2.“概论课”教学设计和活动守正创新

(1)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一,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概论课的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所以概论课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融通中西文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学习概论课就是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其精髓,可以提升大学生正确的思辨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校内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第三,弥补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不足。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人文学科的知识普遍缺乏,教师在讲授概论课时史论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并能客观的分析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当代实际和学生实际,结概论课的基本理论,及时回答同学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既不回避问题存在的问题,更要看到我们用几十年的发展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的现代化道路。用真诚理性的分析来唤起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勇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互动式案例教学,通过日益丰富案例素材,头脑风暴互动分析,师生互动,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增强了概论课的吸引力。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打破常规的讲授法,概论课不是历史课,不是历史叙述,而是客观理性的分析,寻找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国家命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契合点,找出最大公约数。第四,与时俱进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更多的体现一种理念,通过引导、答疑、解惑的方法,诱导学生通过自身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3)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威尼斯官网的实际、开封市历史文化优势和河南省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展课内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实践教学大纲。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在教学中组织实施。 在紧密结合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本理论,然后依据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能力实际,按照模块式的方式,设计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改革开放、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等实践教学的培育模块。每一个培育模块又包含几个具体实践项目,每个具体实践项目设有实践目的与意义、实践形式与内容、实践注意事项和评价方法、实践延伸四部分内容。在内容上实现统编教材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形式上包括校园调研实践教学、参观体验实践教学、角色模拟实践教学、素质拓展实践教学等等,突出学生的广泛性、参与性、自主性,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教材设计的项目通过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关心社会,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中,把实践活动贯穿理论教学过程,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4)注重平时过程考核的评价标准。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终结性考核:分开卷和闭卷两部分,知识考核闭卷,能力考核开卷。成绩形成包括形成性考核点60%,终结性考核占40%。考核内容包括知识考核,主要是考核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力考核主要是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难点

目前,有关高校思政理论课、思政教育等对大学生影响的宏观方面课题和论文较多,有关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大学生思想真正起引领作用的文章或项目较少。从事本门课教学团队18人,近年发表文章多篇和课题研究多项,理论研究、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教学的实际效果存在诸多问题,也是大多数高校老师在讲述“概论”课时普遍共识。本课题旨在解决“概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发挥积极引领作用。如何破解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是本课题的难点。

1.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涵盖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72学时既系统理论,又能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积极影响,没有雄厚的理论功底,就难以有效结合社会现实,就难以说服大学生,也难以达到同频共振,起不到思政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

2.解决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

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时代容易产生自身认知、对社会认知、中国道路认知困惑,如果困惑不能及时化解,就会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带来干扰,产生迷惘。为学生答疑解惑,就要发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理论厚重、新时代思想贴近现实的优势,从多角度分析学生困惑的成因及解决问题出路。

3.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际教学过程中,"概论"课面临着"课时不少,却出现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声誉不高"的情况。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概论"课的特色优势,认真分析"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概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出"概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尤为重要。

二、任务完成情况

(一)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二)针对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为此,积极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努力探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

(三)教学科研相结合

积极组织教研室教师教研活动,实现教学经验成果科研化,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本学年围绕本院“三个精彩”、本校教学技能比赛和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深入研究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与省级、市级、院级科研课题、教改课题申报,组织教师参加学术活动。

(四)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修改和补充了新的教学内容。围绕2021版《概论》新教材,开展研讨,研究新教材,重新编写课程标准、讲义、教学课件、教学计划等,分工协作,责任落实到人,每一个项目指定一位主备课教师,根据重新修改教案、教学课件,更新视频,坚决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贯彻到教学中。积极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利用智慧课堂点名、回答问题、头脑风暴,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平台。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发展中心平台填报完整。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了教学诊改。

(五)教学诊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以下问题:课前准备不充分,学情研判不精准,课堂管理不严格,教法不够灵活,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抬头率不够,低头率严重,玩手机现象严重等,充分利用智能课堂,搞好课堂互动教学;增添新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提升教研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方法运用的灵活性,提升课堂驾驭能力;进一步加强智能课堂使用和课堂管理;让学生制作抖音、微视频,编演情景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教学内容;有效进行了课内课外实践教学。

(六)实践教学。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为完成本年度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组织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9级本科班同学们参观了淮海战役、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等,了解革命烈士的英勇奋战的英雄事迹,追忆革命历史丰碑,传承高尚革新精神,通过参观纪念馆、观看革命英雄人物资料,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学习革命英烈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革命英烈的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进取精神,革命英烈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通过本次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文化,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化作学习的动力,以革命精神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百年华诞。    

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三、主要改革成果和实践效果

(一)主要改革成果

1.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

1)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宏观理念与思路是:讲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渗透到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和各专题教学中。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2)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二,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三,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3)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的成果影响

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做到了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

2.2021年科研成果

孟卫兵论文《乡村振兴融入“概论课”的探讨》 《休闲》2021.4;梁志敏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层治理研究》 中文核心《农业经济》,2022年1月;孟卫兵《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河南省社科联2021年立项,孟卫兵《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策略研究》开封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另有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收到用稿通知;王名哲《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村改居”社区治理研究》河南省科技厅2021年立项;梁志敏《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百年历程与经验研究》开缝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王焕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研究》开封社科联课题荣获一等奖,证书待发,全省教体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思政)一等奖,获“河南省教学标兵”李现丽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发展探究河南省教育厅征文三等奖, 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发展探究 河南省社科联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探究开封社科联三等奖,一种互动式思政教育显示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二)实践效果

概论课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也是本课题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6月9-11日组织2019级水利水电、机械设计、测绘工程赴永城、徐州、台儿庄等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四、成果水平和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般认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包含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虚拟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在内的,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表征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

(一)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实现了“所有专业都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要求,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的精神。实践项目可以实现与学生专业最充分地结合,有利于形成更丰富的菜单式实践方案。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既可增进师生了解加深情感,又可促进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学习与接受。

(二)概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全员覆盖,这是教学活动严肃性的当然要求。课堂教学中,全员参与可以在相对客观的课堂考勤与过程严谨的考核评价中得以体现;课堂外实施的实践教学,利用本地历史文化、乡村振兴典型、企业典型资源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但是全员参与往往比课堂教学更加难以确定和保障,外地实践更难。

(三)理论教学实践是对所有学生的普及兼顾,师生暑期社会实践则属锦上添花。暑期社会实践更加注重实践的理论深度、地域广度,注重社会调研的科学严谨和成果质量。暑期社会实践,可以为思政课教师完成基本培训学习任务、教科研任务和学生科研指导任务提供平台,而教师的参与动力正源自于此。思政课教师可在日常教学和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发掘那些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文章写作等方面具有兴趣、有能力、有意愿的学生,并以此为主体组织实践队伍。具体实践内容,既可是统一组织的专题实践,也可以是思政课教师自组团队自定主题的实践活动。

(四)丰富实践载体,推进线上虚拟实践多元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发展,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线上虚拟实践成为可能。1.用活用好思想引领类资源。要大力推广“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高水平资源,提升广大师生学习实践水平。2.建设好高校自有线上虚拟资源。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校自有网站资源的建设,拓展功能、丰富内容、增加交互,提升学校资源的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加强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比如,建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课程专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现、革命故事重现、虚拟事件展现的虚拟教育场景,提升青年学生沉浸式实践效果。






项目主持人签字:  

                                       

成果特色

定位注重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的是具有职业特点的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本课程的定位上,以培养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为出发点。在具体实践项目的设计上,尽量选择与高职教育直接相关的内容来进行取舍。

内容注重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在内容上全部设计为一个个可操作的实践项目,力图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说教,说一套做一套的倾向,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体验教育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教材所有实践项目均需学生直接参与和体验。在参与和体验中引导学生感悟、反思,提升对人与社会的认知,把为人处事的道理转化为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概论课”教育教学理念守正创新

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核心课程,承担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重要责任,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宏观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相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按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合理安排到各教学项目中去,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围绕上述理念进行。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讲好思政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的“八个相统一”为指导,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同时,把“课程思政”建设要全面着眼于高校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和落实到所有课程教育之中,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点,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又要遵循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自身规律,从而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水平。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落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使思政课成为有意义的课、讲理的课、有温度的课,成为问题导向的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

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思政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课程的有效途径。

2.“概论课”教学设计和活动守正创新

(1)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一,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概论课的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所以概论课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融通中西文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学习概论课就是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其精髓,可以提升大学生正确的思辨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校内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第三,弥补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不足。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人文学科的知识普遍缺乏,教师在讲授概论课时史论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并能客观的分析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当代实际和学生实际,结概论课的基本理论,及时回答同学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既不回避问题存在的问题,更要看到我们用几十年的发展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的现代化道路。用真诚理性的分析来唤起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勇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互动式案例教学,通过日益丰富案例素材,头脑风暴互动分析,师生互动,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增强了概论课的吸引力。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打破常规的讲授法,概论课不是历史课,不是历史叙述,而是客观理性的分析,寻找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国家命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契合点,找出最大公约数。第四,与时俱进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更多的体现一种理念,通过引导、答疑、解惑的方法,诱导学生通过自身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3)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威尼斯官网的实际、开封市历史文化优势和河南省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展课内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实践教学大纲。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在教学中组织实施。 在紧密结合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本理论,然后依据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能力实际,按照模块式的方式,设计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改革开放、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等实践教学的培育模块。每一个培育模块又包含几个具体实践项目,每个具体实践项目设有实践目的与意义、实践形式与内容、实践注意事项和评价方法、实践延伸四部分内容。在内容上实现统编教材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形式上包括校园调研实践教学、参观体验实践教学、角色模拟实践教学、素质拓展实践教学等等,突出学生的广泛性、参与性、自主性,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教材设计的项目通过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关心社会,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中,把实践活动贯穿理论教学过程,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4)注重平时过程考核的评价标准。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终结性考核:分开卷和闭卷两部分,知识考核闭卷,能力考核开卷。成绩形成包括形成性考核点60%,终结性考核占40%。考核内容包括知识考核,主要是考核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力考核主要是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难点

目前,有关高校思政理论课、思政教育等对大学生影响的宏观方面课题和论文较多,有关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大学生思想真正起引领作用的文章或项目较少。从事本门课教学团队18人,近年发表文章多篇和课题研究多项,理论研究、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教学的实际效果存在诸多问题,也是大多数高校老师在讲述“概论”课时普遍共识。本课题旨在解决“概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发挥积极引领作用。如何破解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是本课题的难点。

1.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涵盖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72学时既系统理论,又能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积极影响,没有雄厚的理论功底,就难以有效结合社会现实,就难以说服大学生,也难以达到同频共振,起不到思政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

2.解决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

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时代容易产生自身认知、对社会认知、中国道路认知困惑,如果困惑不能及时化解,就会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带来干扰,产生迷惘。为学生答疑解惑,就要发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理论厚重、新时代思想贴近现实的优势,从多角度分析学生困惑的成因及解决问题出路。

3.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际教学过程中,"概论"课面临着"课时不少,却出现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声誉不高"的情况。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概论"课的特色优势,认真分析"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概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出"概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尤为重要。

二、任务完成情况

(一)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二)针对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为此,积极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努力探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

(三)教学科研相结合

积极组织教研室教师教研活动,实现教学经验成果科研化,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本学年围绕本院“三个精彩”、本校教学技能比赛和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深入研究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与省级、市级、院级科研课题、教改课题申报,组织教师参加学术活动。

(四)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修改和补充了新的教学内容。围绕2021版《概论》新教材,开展研讨,研究新教材,重新编写课程标准、讲义、教学课件、教学计划等,分工协作,责任落实到人,每一个项目指定一位主备课教师,根据重新修改教案、教学课件,更新视频,坚决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贯彻到教学中。积极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利用智慧课堂点名、回答问题、头脑风暴,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平台。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发展中心平台填报完整。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了教学诊改。

(五)教学诊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以下问题:课前准备不充分,学情研判不精准,课堂管理不严格,教法不够灵活,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抬头率不够,低头率严重,玩手机现象严重等,充分利用智能课堂,搞好课堂互动教学;增添新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提升教研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方法运用的灵活性,提升课堂驾驭能力;进一步加强智能课堂使用和课堂管理;让学生制作抖音、微视频,编演情景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教学内容;有效进行了课内课外实践教学。

(六)实践教学。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为完成本年度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组织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9级本科班同学们参观了淮海战役、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等,了解革命烈士的英勇奋战的英雄事迹,追忆革命历史丰碑,传承高尚革新精神,通过参观纪念馆、观看革命英雄人物资料,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学习革命英烈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革命英烈的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进取精神,革命英烈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通过本次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文化,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化作学习的动力,以革命精神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百年华诞。    

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三、主要改革成果和实践效果

(一)主要改革成果

1.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

1)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宏观理念与思路是:讲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渗透到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和各专题教学中。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2)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二,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三,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3)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的成果影响

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做到了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

2.2021年科研成果

孟卫兵论文《乡村振兴融入“概论课”的探讨》 《休闲》2021.4;梁志敏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层治理研究》 中文核心《农业经济》,2022年1月;孟卫兵《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河南省社科联2021年立项,孟卫兵《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策略研究》开封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另有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收到用稿通知;王名哲《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村改居”社区治理研究》河南省科技厅2021年立项;梁志敏《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百年历程与经验研究》开缝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王焕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研究》开封社科联课题荣获一等奖,证书待发,全省教体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思政)一等奖,获“河南省教学标兵”李现丽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发展探究河南省教育厅征文三等奖, 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发展探究 河南省社科联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探究开封社科联三等奖,一种互动式思政教育显示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二)实践效果

概论课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也是本课题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6月9-11日组织2019级水利水电、机械设计、测绘工程赴永城、徐州、台儿庄等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四、成果水平和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般认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包含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虚拟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在内的,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表征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

(一)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实现了“所有专业都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要求,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的精神。实践项目可以实现与学生专业最充分地结合,有利于形成更丰富的菜单式实践方案。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既可增进师生了解加深情感,又可促进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学习与接受。

(二)概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全员覆盖,这是教学活动严肃性的当然要求。课堂教学中,全员参与可以在相对客观的课堂考勤与过程严谨的考核评价中得以体现;课堂外实施的实践教学,利用本地历史文化、乡村振兴典型、企业典型资源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但是全员参与往往比课堂教学更加难以确定和保障,外地实践更难。

(三)理论教学实践是对所有学生的普及兼顾,师生暑期社会实践则属锦上添花。暑期社会实践更加注重实践的理论深度、地域广度,注重社会调研的科学严谨和成果质量。暑期社会实践,可以为思政课教师完成基本培训学习任务、教科研任务和学生科研指导任务提供平台,而教师的参与动力正源自于此。思政课教师可在日常教学和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发掘那些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文章写作等方面具有兴趣、有能力、有意愿的学生,并以此为主体组织实践队伍。具体实践内容,既可是统一组织的专题实践,也可以是思政课教师自组团队自定主题的实践活动。

(四)丰富实践载体,推进线上虚拟实践多元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发展,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线上虚拟实践成为可能。1.用活用好思想引领类资源。要大力推广“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高水平资源,提升广大师生学习实践水平。2.建设好高校自有线上虚拟资源。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校自有网站资源的建设,拓展功能、丰富内容、增加交互,提升学校资源的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加强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比如,建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课程专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现、革命故事重现、虚拟事件展现的虚拟教育场景,提升青年学生沉浸式实践效果。






项目主持人签字:  

                                       

成果特色

定位注重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的是具有职业特点的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本课程的定位上,以培养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为出发点。在具体实践项目的设计上,尽量选择与高职教育直接相关的内容来进行取舍。

内容注重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在内容上全部设计为一个个可操作的实践项目,力图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说教,说一套做一套的倾向,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体验教育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教材所有实践项目均需学生直接参与和体验。在参与和体验中引导学生感悟、反思,提升对人与社会的认知,把为人处事的道理转化为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概论课”教育教学理念守正创新

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核心课程,承担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重要责任,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宏观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相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按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合理安排到各教学项目中去,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围绕上述理念进行。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讲好思政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的“八个相统一”为指导,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同时,把“课程思政”建设要全面着眼于高校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和落实到所有课程教育之中,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点,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又要遵循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自身规律,从而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水平。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落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使思政课成为有意义的课、讲理的课、有温度的课,成为问题导向的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

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思政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课程的有效途径。

2.“概论课”教学设计和活动守正创新

(1)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一,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概论课的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所以概论课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融通中西文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学习概论课就是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其精髓,可以提升大学生正确的思辨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校内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第三,弥补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不足。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人文学科的知识普遍缺乏,教师在讲授概论课时史论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并能客观的分析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当代实际和学生实际,结概论课的基本理论,及时回答同学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既不回避问题存在的问题,更要看到我们用几十年的发展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的现代化道路。用真诚理性的分析来唤起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勇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互动式案例教学,通过日益丰富案例素材,头脑风暴互动分析,师生互动,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增强了概论课的吸引力。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打破常规的讲授法,概论课不是历史课,不是历史叙述,而是客观理性的分析,寻找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国家命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契合点,找出最大公约数。第四,与时俱进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更多的体现一种理念,通过引导、答疑、解惑的方法,诱导学生通过自身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3)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威尼斯官网的实际、开封市历史文化优势和河南省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展课内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实践教学大纲。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在教学中组织实施。 在紧密结合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本理论,然后依据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能力实际,按照模块式的方式,设计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改革开放、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等实践教学的培育模块。每一个培育模块又包含几个具体实践项目,每个具体实践项目设有实践目的与意义、实践形式与内容、实践注意事项和评价方法、实践延伸四部分内容。在内容上实现统编教材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形式上包括校园调研实践教学、参观体验实践教学、角色模拟实践教学、素质拓展实践教学等等,突出学生的广泛性、参与性、自主性,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教材设计的项目通过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关心社会,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中,把实践活动贯穿理论教学过程,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4)注重平时过程考核的评价标准。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终结性考核:分开卷和闭卷两部分,知识考核闭卷,能力考核开卷。成绩形成包括形成性考核点60%,终结性考核占40%。考核内容包括知识考核,主要是考核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力考核主要是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难点

目前,有关高校思政理论课、思政教育等对大学生影响的宏观方面课题和论文较多,有关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大学生思想真正起引领作用的文章或项目较少。从事本门课教学团队18人,近年发表文章多篇和课题研究多项,理论研究、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教学的实际效果存在诸多问题,也是大多数高校老师在讲述“概论”课时普遍共识。本课题旨在解决“概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发挥积极引领作用。如何破解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是本课题的难点。

1.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涵盖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72学时既系统理论,又能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积极影响,没有雄厚的理论功底,就难以有效结合社会现实,就难以说服大学生,也难以达到同频共振,起不到思政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

2.解决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

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时代容易产生自身认知、对社会认知、中国道路认知困惑,如果困惑不能及时化解,就会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带来干扰,产生迷惘。为学生答疑解惑,就要发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理论厚重、新时代思想贴近现实的优势,从多角度分析学生困惑的成因及解决问题出路。

3.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际教学过程中,"概论"课面临着"课时不少,却出现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声誉不高"的情况。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概论"课的特色优势,认真分析"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概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出"概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尤为重要。

二、任务完成情况

(一)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二)针对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为此,积极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努力探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

(三)教学科研相结合

积极组织教研室教师教研活动,实现教学经验成果科研化,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本学年围绕本院“三个精彩”、本校教学技能比赛和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深入研究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与省级、市级、院级科研课题、教改课题申报,组织教师参加学术活动。

(四)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修改和补充了新的教学内容。围绕2021版《概论》新教材,开展研讨,研究新教材,重新编写课程标准、讲义、教学课件、教学计划等,分工协作,责任落实到人,每一个项目指定一位主备课教师,根据重新修改教案、教学课件,更新视频,坚决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贯彻到教学中。积极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利用智慧课堂点名、回答问题、头脑风暴,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平台。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发展中心平台填报完整。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了教学诊改。

(五)教学诊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以下问题:课前准备不充分,学情研判不精准,课堂管理不严格,教法不够灵活,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抬头率不够,低头率严重,玩手机现象严重等,充分利用智能课堂,搞好课堂互动教学;增添新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提升教研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方法运用的灵活性,提升课堂驾驭能力;进一步加强智能课堂使用和课堂管理;让学生制作抖音、微视频,编演情景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教学内容;有效进行了课内课外实践教学。

(六)实践教学。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为完成本年度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组织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9级本科班同学们参观了淮海战役、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等,了解革命烈士的英勇奋战的英雄事迹,追忆革命历史丰碑,传承高尚革新精神,通过参观纪念馆、观看革命英雄人物资料,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学习革命英烈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革命英烈的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进取精神,革命英烈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通过本次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文化,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化作学习的动力,以革命精神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百年华诞。    

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三、主要改革成果和实践效果

(一)主要改革成果

1.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

1)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宏观理念与思路是:讲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渗透到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和各专题教学中。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2)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二,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三,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3)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的成果影响

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做到了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

2.2021年科研成果

孟卫兵论文《乡村振兴融入“概论课”的探讨》 《休闲》2021.4;梁志敏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层治理研究》 中文核心《农业经济》,2022年1月;孟卫兵《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河南省社科联2021年立项,孟卫兵《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策略研究》开封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另有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收到用稿通知;王名哲《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村改居”社区治理研究》河南省科技厅2021年立项;梁志敏《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百年历程与经验研究》开缝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王焕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研究》开封社科联课题荣获一等奖,证书待发,全省教体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思政)一等奖,获“河南省教学标兵”李现丽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发展探究河南省教育厅征文三等奖, 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发展探究 河南省社科联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探究开封社科联三等奖,一种互动式思政教育显示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二)实践效果

概论课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也是本课题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6月9-11日组织2019级水利水电、机械设计、测绘工程赴永城、徐州、台儿庄等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四、成果水平和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般认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包含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虚拟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在内的,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表征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

(一)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实现了“所有专业都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要求,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的精神。实践项目可以实现与学生专业最充分地结合,有利于形成更丰富的菜单式实践方案。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既可增进师生了解加深情感,又可促进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学习与接受。

(二)概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全员覆盖,这是教学活动严肃性的当然要求。课堂教学中,全员参与可以在相对客观的课堂考勤与过程严谨的考核评价中得以体现;课堂外实施的实践教学,利用本地历史文化、乡村振兴典型、企业典型资源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但是全员参与往往比课堂教学更加难以确定和保障,外地实践更难。

(三)理论教学实践是对所有学生的普及兼顾,师生暑期社会实践则属锦上添花。暑期社会实践更加注重实践的理论深度、地域广度,注重社会调研的科学严谨和成果质量。暑期社会实践,可以为思政课教师完成基本培训学习任务、教科研任务和学生科研指导任务提供平台,而教师的参与动力正源自于此。思政课教师可在日常教学和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发掘那些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文章写作等方面具有兴趣、有能力、有意愿的学生,并以此为主体组织实践队伍。具体实践内容,既可是统一组织的专题实践,也可以是思政课教师自组团队自定主题的实践活动。

(四)丰富实践载体,推进线上虚拟实践多元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发展,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线上虚拟实践成为可能。1.用活用好思想引领类资源。要大力推广“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高水平资源,提升广大师生学习实践水平。2.建设好高校自有线上虚拟资源。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校自有网站资源的建设,拓展功能、丰富内容、增加交互,提升学校资源的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加强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比如,建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课程专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现、革命故事重现、虚拟事件展现的虚拟教育场景,提升青年学生沉浸式实践效果。






项目主持人签字:  

                                       

成果特色

定位注重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的是具有职业特点的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本课程的定位上,以培养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为出发点。在具体实践项目的设计上,尽量选择与高职教育直接相关的内容来进行取舍。

内容注重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在内容上全部设计为一个个可操作的实践项目,力图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说教,说一套做一套的倾向,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体验教育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教材所有实践项目均需学生直接参与和体验。在参与和体验中引导学生感悟、反思,提升对人与社会的认知,把为人处事的道理转化为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概论课”教育教学理念守正创新

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核心课程,承担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重要责任,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宏观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相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按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合理安排到各教学项目中去,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围绕上述理念进行。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讲好思政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的“八个相统一”为指导,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同时,把“课程思政”建设要全面着眼于高校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和落实到所有课程教育之中,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点,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又要遵循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自身规律,从而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水平。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落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使思政课成为有意义的课、讲理的课、有温度的课,成为问题导向的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

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思政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课程的有效途径。

2.“概论课”教学设计和活动守正创新

(1)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一,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概论课的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所以概论课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融通中西文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学习概论课就是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其精髓,可以提升大学生正确的思辨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校内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第三,弥补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不足。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人文学科的知识普遍缺乏,教师在讲授概论课时史论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并能客观的分析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当代实际和学生实际,结概论课的基本理论,及时回答同学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既不回避问题存在的问题,更要看到我们用几十年的发展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的现代化道路。用真诚理性的分析来唤起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勇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互动式案例教学,通过日益丰富案例素材,头脑风暴互动分析,师生互动,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增强了概论课的吸引力。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打破常规的讲授法,概论课不是历史课,不是历史叙述,而是客观理性的分析,寻找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国家命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契合点,找出最大公约数。第四,与时俱进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更多的体现一种理念,通过引导、答疑、解惑的方法,诱导学生通过自身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3)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威尼斯官网的实际、开封市历史文化优势和河南省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展课内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实践教学大纲。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在教学中组织实施。 在紧密结合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本理论,然后依据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能力实际,按照模块式的方式,设计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改革开放、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等实践教学的培育模块。每一个培育模块又包含几个具体实践项目,每个具体实践项目设有实践目的与意义、实践形式与内容、实践注意事项和评价方法、实践延伸四部分内容。在内容上实现统编教材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形式上包括校园调研实践教学、参观体验实践教学、角色模拟实践教学、素质拓展实践教学等等,突出学生的广泛性、参与性、自主性,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教材设计的项目通过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关心社会,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中,把实践活动贯穿理论教学过程,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4)注重平时过程考核的评价标准。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终结性考核:分开卷和闭卷两部分,知识考核闭卷,能力考核开卷。成绩形成包括形成性考核点60%,终结性考核占40%。考核内容包括知识考核,主要是考核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力考核主要是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难点

目前,有关高校思政理论课、思政教育等对大学生影响的宏观方面课题和论文较多,有关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大学生思想真正起引领作用的文章或项目较少。从事本门课教学团队18人,近年发表文章多篇和课题研究多项,理论研究、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教学的实际效果存在诸多问题,也是大多数高校老师在讲述“概论”课时普遍共识。本课题旨在解决“概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发挥积极引领作用。如何破解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是本课题的难点。

1.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涵盖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72学时既系统理论,又能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积极影响,没有雄厚的理论功底,就难以有效结合社会现实,就难以说服大学生,也难以达到同频共振,起不到思政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

2.解决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

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时代容易产生自身认知、对社会认知、中国道路认知困惑,如果困惑不能及时化解,就会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带来干扰,产生迷惘。为学生答疑解惑,就要发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理论厚重、新时代思想贴近现实的优势,从多角度分析学生困惑的成因及解决问题出路。

3.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际教学过程中,"概论"课面临着"课时不少,却出现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声誉不高"的情况。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概论"课的特色优势,认真分析"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概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出"概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尤为重要。

二、任务完成情况

(一)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二)针对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为此,积极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努力探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

(三)教学科研相结合

积极组织教研室教师教研活动,实现教学经验成果科研化,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本学年围绕本院“三个精彩”、本校教学技能比赛和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深入研究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与省级、市级、院级科研课题、教改课题申报,组织教师参加学术活动。

(四)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修改和补充了新的教学内容。围绕2021版《概论》新教材,开展研讨,研究新教材,重新编写课程标准、讲义、教学课件、教学计划等,分工协作,责任落实到人,每一个项目指定一位主备课教师,根据重新修改教案、教学课件,更新视频,坚决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贯彻到教学中。积极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利用智慧课堂点名、回答问题、头脑风暴,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平台。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发展中心平台填报完整。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了教学诊改。

(五)教学诊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以下问题:课前准备不充分,学情研判不精准,课堂管理不严格,教法不够灵活,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抬头率不够,低头率严重,玩手机现象严重等,充分利用智能课堂,搞好课堂互动教学;增添新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提升教研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方法运用的灵活性,提升课堂驾驭能力;进一步加强智能课堂使用和课堂管理;让学生制作抖音、微视频,编演情景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教学内容;有效进行了课内课外实践教学。

(六)实践教学。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为完成本年度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组织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9级本科班同学们参观了淮海战役、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等,了解革命烈士的英勇奋战的英雄事迹,追忆革命历史丰碑,传承高尚革新精神,通过参观纪念馆、观看革命英雄人物资料,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学习革命英烈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革命英烈的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进取精神,革命英烈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通过本次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文化,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化作学习的动力,以革命精神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百年华诞。    

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三、主要改革成果和实践效果

(一)主要改革成果

1.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

1)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宏观理念与思路是:讲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渗透到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和各专题教学中。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2)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二,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三,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3)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的成果影响

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做到了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

2.2021年科研成果

孟卫兵论文《乡村振兴融入“概论课”的探讨》 《休闲》2021.4;梁志敏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层治理研究》 中文核心《农业经济》,2022年1月;孟卫兵《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河南省社科联2021年立项,孟卫兵《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策略研究》开封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另有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收到用稿通知;王名哲《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村改居”社区治理研究》河南省科技厅2021年立项;梁志敏《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百年历程与经验研究》开缝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王焕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研究》开封社科联课题荣获一等奖,证书待发,全省教体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思政)一等奖,获“河南省教学标兵”李现丽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发展探究河南省教育厅征文三等奖, 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发展探究 河南省社科联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探究开封社科联三等奖,一种互动式思政教育显示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二)实践效果

概论课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也是本课题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6月9-11日组织2019级水利水电、机械设计、测绘工程赴永城、徐州、台儿庄等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四、成果水平和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般认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包含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虚拟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在内的,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表征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

(一)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实现了“所有专业都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要求,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的精神。实践项目可以实现与学生专业最充分地结合,有利于形成更丰富的菜单式实践方案。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既可增进师生了解加深情感,又可促进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学习与接受。

(二)概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全员覆盖,这是教学活动严肃性的当然要求。课堂教学中,全员参与可以在相对客观的课堂考勤与过程严谨的考核评价中得以体现;课堂外实施的实践教学,利用本地历史文化、乡村振兴典型、企业典型资源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但是全员参与往往比课堂教学更加难以确定和保障,外地实践更难。

(三)理论教学实践是对所有学生的普及兼顾,师生暑期社会实践则属锦上添花。暑期社会实践更加注重实践的理论深度、地域广度,注重社会调研的科学严谨和成果质量。暑期社会实践,可以为思政课教师完成基本培训学习任务、教科研任务和学生科研指导任务提供平台,而教师的参与动力正源自于此。思政课教师可在日常教学和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发掘那些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文章写作等方面具有兴趣、有能力、有意愿的学生,并以此为主体组织实践队伍。具体实践内容,既可是统一组织的专题实践,也可以是思政课教师自组团队自定主题的实践活动。

(四)丰富实践载体,推进线上虚拟实践多元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发展,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线上虚拟实践成为可能。1.用活用好思想引领类资源。要大力推广“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高水平资源,提升广大师生学习实践水平。2.建设好高校自有线上虚拟资源。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校自有网站资源的建设,拓展功能、丰富内容、增加交互,提升学校资源的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加强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比如,建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课程专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现、革命故事重现、虚拟事件展现的虚拟教育场景,提升青年学生沉浸式实践效果。






项目主持人签字:  

                                       

成果特色

定位注重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的是具有职业特点的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本课程的定位上,以培养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为出发点。在具体实践项目的设计上,尽量选择与高职教育直接相关的内容来进行取舍。

内容注重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在内容上全部设计为一个个可操作的实践项目,力图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说教,说一套做一套的倾向,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体验教育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教材所有实践项目均需学生直接参与和体验。在参与和体验中引导学生感悟、反思,提升对人与社会的认知,把为人处事的道理转化为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概论课”教育教学理念守正创新

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核心课程,承担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重要责任,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宏观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相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按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合理安排到各教学项目中去,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围绕上述理念进行。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讲好思政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的“八个相统一”为指导,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同时,把“课程思政”建设要全面着眼于高校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和落实到所有课程教育之中,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点,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又要遵循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自身规律,从而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水平。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落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使思政课成为有意义的课、讲理的课、有温度的课,成为问题导向的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

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思政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课程的有效途径。

2.“概论课”教学设计和活动守正创新

(1)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一,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概论课的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所以概论课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融通中西文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学习概论课就是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其精髓,可以提升大学生正确的思辨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校内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第三,弥补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不足。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人文学科的知识普遍缺乏,教师在讲授概论课时史论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并能客观的分析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当代实际和学生实际,结概论课的基本理论,及时回答同学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既不回避问题存在的问题,更要看到我们用几十年的发展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的现代化道路。用真诚理性的分析来唤起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勇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互动式案例教学,通过日益丰富案例素材,头脑风暴互动分析,师生互动,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增强了概论课的吸引力。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打破常规的讲授法,概论课不是历史课,不是历史叙述,而是客观理性的分析,寻找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国家命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契合点,找出最大公约数。第四,与时俱进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更多的体现一种理念,通过引导、答疑、解惑的方法,诱导学生通过自身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3)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威尼斯官网的实际、开封市历史文化优势和河南省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展课内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实践教学大纲。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在教学中组织实施。 在紧密结合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本理论,然后依据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能力实际,按照模块式的方式,设计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改革开放、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等实践教学的培育模块。每一个培育模块又包含几个具体实践项目,每个具体实践项目设有实践目的与意义、实践形式与内容、实践注意事项和评价方法、实践延伸四部分内容。在内容上实现统编教材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形式上包括校园调研实践教学、参观体验实践教学、角色模拟实践教学、素质拓展实践教学等等,突出学生的广泛性、参与性、自主性,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教材设计的项目通过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关心社会,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中,把实践活动贯穿理论教学过程,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4)注重平时过程考核的评价标准。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终结性考核:分开卷和闭卷两部分,知识考核闭卷,能力考核开卷。成绩形成包括形成性考核点60%,终结性考核占40%。考核内容包括知识考核,主要是考核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力考核主要是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难点

目前,有关高校思政理论课、思政教育等对大学生影响的宏观方面课题和论文较多,有关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大学生思想真正起引领作用的文章或项目较少。从事本门课教学团队18人,近年发表文章多篇和课题研究多项,理论研究、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教学的实际效果存在诸多问题,也是大多数高校老师在讲述“概论”课时普遍共识。本课题旨在解决“概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发挥积极引领作用。如何破解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是本课题的难点。

1.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涵盖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72学时既系统理论,又能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积极影响,没有雄厚的理论功底,就难以有效结合社会现实,就难以说服大学生,也难以达到同频共振,起不到思政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

2.解决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

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时代容易产生自身认知、对社会认知、中国道路认知困惑,如果困惑不能及时化解,就会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带来干扰,产生迷惘。为学生答疑解惑,就要发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理论厚重、新时代思想贴近现实的优势,从多角度分析学生困惑的成因及解决问题出路。

3.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际教学过程中,"概论"课面临着"课时不少,却出现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声誉不高"的情况。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概论"课的特色优势,认真分析"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概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出"概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尤为重要。

二、任务完成情况

(一)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二)针对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为此,积极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努力探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

(三)教学科研相结合

积极组织教研室教师教研活动,实现教学经验成果科研化,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本学年围绕本院“三个精彩”、本校教学技能比赛和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深入研究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与省级、市级、院级科研课题、教改课题申报,组织教师参加学术活动。

(四)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修改和补充了新的教学内容。围绕2021版《概论》新教材,开展研讨,研究新教材,重新编写课程标准、讲义、教学课件、教学计划等,分工协作,责任落实到人,每一个项目指定一位主备课教师,根据重新修改教案、教学课件,更新视频,坚决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贯彻到教学中。积极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利用智慧课堂点名、回答问题、头脑风暴,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平台。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发展中心平台填报完整。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了教学诊改。

(五)教学诊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以下问题:课前准备不充分,学情研判不精准,课堂管理不严格,教法不够灵活,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抬头率不够,低头率严重,玩手机现象严重等,充分利用智能课堂,搞好课堂互动教学;增添新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提升教研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方法运用的灵活性,提升课堂驾驭能力;进一步加强智能课堂使用和课堂管理;让学生制作抖音、微视频,编演情景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教学内容;有效进行了课内课外实践教学。

(六)实践教学。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为完成本年度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组织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9级本科班同学们参观了淮海战役、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等,了解革命烈士的英勇奋战的英雄事迹,追忆革命历史丰碑,传承高尚革新精神,通过参观纪念馆、观看革命英雄人物资料,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学习革命英烈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革命英烈的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进取精神,革命英烈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通过本次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文化,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化作学习的动力,以革命精神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百年华诞。    

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三、主要改革成果和实践效果

(一)主要改革成果

1.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

1)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宏观理念与思路是:讲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渗透到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和各专题教学中。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2)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二,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三,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3)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的成果影响

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做到了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

2.2021年科研成果

孟卫兵论文《乡村振兴融入“概论课”的探讨》 《休闲》2021.4;梁志敏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层治理研究》 中文核心《农业经济》,2022年1月;孟卫兵《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河南省社科联2021年立项,孟卫兵《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策略研究》开封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另有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收到用稿通知;王名哲《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村改居”社区治理研究》河南省科技厅2021年立项;梁志敏《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百年历程与经验研究》开缝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王焕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研究》开封社科联课题荣获一等奖,证书待发,全省教体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思政)一等奖,获“河南省教学标兵”李现丽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发展探究河南省教育厅征文三等奖, 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发展探究 河南省社科联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探究开封社科联三等奖,一种互动式思政教育显示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二)实践效果

概论课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也是本课题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6月9-11日组织2019级水利水电、机械设计、测绘工程赴永城、徐州、台儿庄等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四、成果水平和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般认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包含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虚拟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在内的,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表征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

(一)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实现了“所有专业都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要求,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的精神。实践项目可以实现与学生专业最充分地结合,有利于形成更丰富的菜单式实践方案。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既可增进师生了解加深情感,又可促进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学习与接受。

(二)概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全员覆盖,这是教学活动严肃性的当然要求。课堂教学中,全员参与可以在相对客观的课堂考勤与过程严谨的考核评价中得以体现;课堂外实施的实践教学,利用本地历史文化、乡村振兴典型、企业典型资源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但是全员参与往往比课堂教学更加难以确定和保障,外地实践更难。

(三)理论教学实践是对所有学生的普及兼顾,师生暑期社会实践则属锦上添花。暑期社会实践更加注重实践的理论深度、地域广度,注重社会调研的科学严谨和成果质量。暑期社会实践,可以为思政课教师完成基本培训学习任务、教科研任务和学生科研指导任务提供平台,而教师的参与动力正源自于此。思政课教师可在日常教学和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发掘那些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文章写作等方面具有兴趣、有能力、有意愿的学生,并以此为主体组织实践队伍。具体实践内容,既可是统一组织的专题实践,也可以是思政课教师自组团队自定主题的实践活动。

(四)丰富实践载体,推进线上虚拟实践多元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发展,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线上虚拟实践成为可能。1.用活用好思想引领类资源。要大力推广“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高水平资源,提升广大师生学习实践水平。2.建设好高校自有线上虚拟资源。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校自有网站资源的建设,拓展功能、丰富内容、增加交互,提升学校资源的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加强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比如,建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课程专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现、革命故事重现、虚拟事件展现的虚拟教育场景,提升青年学生沉浸式实践效果。






项目主持人签字:  

                                       

成果特色

定位注重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的是具有职业特点的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本课程的定位上,以培养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为出发点。在具体实践项目的设计上,尽量选择与高职教育直接相关的内容来进行取舍。

内容注重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在内容上全部设计为一个个可操作的实践项目,力图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说教,说一套做一套的倾向,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体验教育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教材所有实践项目均需学生直接参与和体验。在参与和体验中引导学生感悟、反思,提升对人与社会的认知,把为人处事的道理转化为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概论课”教育教学理念守正创新

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核心课程,承担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重要责任,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宏观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相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按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合理安排到各教学项目中去,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围绕上述理念进行。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讲好思政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的“八个相统一”为指导,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同时,把“课程思政”建设要全面着眼于高校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和落实到所有课程教育之中,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点,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又要遵循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自身规律,从而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水平。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落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使思政课成为有意义的课、讲理的课、有温度的课,成为问题导向的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

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思政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课程的有效途径。

2.“概论课”教学设计和活动守正创新

(1)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一,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概论课的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所以概论课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融通中西文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学习概论课就是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其精髓,可以提升大学生正确的思辨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校内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第三,弥补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不足。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人文学科的知识普遍缺乏,教师在讲授概论课时史论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并能客观的分析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当代实际和学生实际,结概论课的基本理论,及时回答同学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既不回避问题存在的问题,更要看到我们用几十年的发展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的现代化道路。用真诚理性的分析来唤起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勇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互动式案例教学,通过日益丰富案例素材,头脑风暴互动分析,师生互动,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增强了概论课的吸引力。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打破常规的讲授法,概论课不是历史课,不是历史叙述,而是客观理性的分析,寻找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国家命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契合点,找出最大公约数。第四,与时俱进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更多的体现一种理念,通过引导、答疑、解惑的方法,诱导学生通过自身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3)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威尼斯官网的实际、开封市历史文化优势和河南省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展课内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实践教学大纲。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在教学中组织实施。 在紧密结合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本理论,然后依据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能力实际,按照模块式的方式,设计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改革开放、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等实践教学的培育模块。每一个培育模块又包含几个具体实践项目,每个具体实践项目设有实践目的与意义、实践形式与内容、实践注意事项和评价方法、实践延伸四部分内容。在内容上实现统编教材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形式上包括校园调研实践教学、参观体验实践教学、角色模拟实践教学、素质拓展实践教学等等,突出学生的广泛性、参与性、自主性,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教材设计的项目通过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关心社会,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中,把实践活动贯穿理论教学过程,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4)注重平时过程考核的评价标准。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终结性考核:分开卷和闭卷两部分,知识考核闭卷,能力考核开卷。成绩形成包括形成性考核点60%,终结性考核占40%。考核内容包括知识考核,主要是考核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力考核主要是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难点

目前,有关高校思政理论课、思政教育等对大学生影响的宏观方面课题和论文较多,有关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大学生思想真正起引领作用的文章或项目较少。从事本门课教学团队18人,近年发表文章多篇和课题研究多项,理论研究、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教学的实际效果存在诸多问题,也是大多数高校老师在讲述“概论”课时普遍共识。本课题旨在解决“概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发挥积极引领作用。如何破解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是本课题的难点。

1.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涵盖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72学时既系统理论,又能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积极影响,没有雄厚的理论功底,就难以有效结合社会现实,就难以说服大学生,也难以达到同频共振,起不到思政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

2.解决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

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时代容易产生自身认知、对社会认知、中国道路认知困惑,如果困惑不能及时化解,就会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带来干扰,产生迷惘。为学生答疑解惑,就要发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理论厚重、新时代思想贴近现实的优势,从多角度分析学生困惑的成因及解决问题出路。

3.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际教学过程中,"概论"课面临着"课时不少,却出现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声誉不高"的情况。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概论"课的特色优势,认真分析"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概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出"概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尤为重要。

二、任务完成情况

(一)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二)针对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为此,积极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努力探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

(三)教学科研相结合

积极组织教研室教师教研活动,实现教学经验成果科研化,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本学年围绕本院“三个精彩”、本校教学技能比赛和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深入研究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与省级、市级、院级科研课题、教改课题申报,组织教师参加学术活动。

(四)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修改和补充了新的教学内容。围绕2021版《概论》新教材,开展研讨,研究新教材,重新编写课程标准、讲义、教学课件、教学计划等,分工协作,责任落实到人,每一个项目指定一位主备课教师,根据重新修改教案、教学课件,更新视频,坚决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贯彻到教学中。积极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利用智慧课堂点名、回答问题、头脑风暴,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平台。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发展中心平台填报完整。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了教学诊改。

(五)教学诊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以下问题:课前准备不充分,学情研判不精准,课堂管理不严格,教法不够灵活,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抬头率不够,低头率严重,玩手机现象严重等,充分利用智能课堂,搞好课堂互动教学;增添新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提升教研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方法运用的灵活性,提升课堂驾驭能力;进一步加强智能课堂使用和课堂管理;让学生制作抖音、微视频,编演情景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教学内容;有效进行了课内课外实践教学。

(六)实践教学。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为完成本年度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组织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9级本科班同学们参观了淮海战役、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等,了解革命烈士的英勇奋战的英雄事迹,追忆革命历史丰碑,传承高尚革新精神,通过参观纪念馆、观看革命英雄人物资料,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学习革命英烈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革命英烈的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进取精神,革命英烈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通过本次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文化,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化作学习的动力,以革命精神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百年华诞。    

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三、主要改革成果和实践效果

(一)主要改革成果

1.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

1)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宏观理念与思路是:讲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渗透到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和各专题教学中。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2)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二,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三,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3)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的成果影响

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做到了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

2.2021年科研成果

孟卫兵论文《乡村振兴融入“概论课”的探讨》 《休闲》2021.4;梁志敏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层治理研究》 中文核心《农业经济》,2022年1月;孟卫兵《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河南省社科联2021年立项,孟卫兵《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策略研究》开封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另有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收到用稿通知;王名哲《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村改居”社区治理研究》河南省科技厅2021年立项;梁志敏《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百年历程与经验研究》开缝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王焕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研究》开封社科联课题荣获一等奖,证书待发,全省教体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思政)一等奖,获“河南省教学标兵”李现丽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发展探究河南省教育厅征文三等奖, 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发展探究 河南省社科联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探究开封社科联三等奖,一种互动式思政教育显示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二)实践效果

概论课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也是本课题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6月9-11日组织2019级水利水电、机械设计、测绘工程赴永城、徐州、台儿庄等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四、成果水平和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般认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包含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虚拟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在内的,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表征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

(一)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实现了“所有专业都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要求,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的精神。实践项目可以实现与学生专业最充分地结合,有利于形成更丰富的菜单式实践方案。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既可增进师生了解加深情感,又可促进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学习与接受。

(二)概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全员覆盖,这是教学活动严肃性的当然要求。课堂教学中,全员参与可以在相对客观的课堂考勤与过程严谨的考核评价中得以体现;课堂外实施的实践教学,利用本地历史文化、乡村振兴典型、企业典型资源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但是全员参与往往比课堂教学更加难以确定和保障,外地实践更难。

(三)理论教学实践是对所有学生的普及兼顾,师生暑期社会实践则属锦上添花。暑期社会实践更加注重实践的理论深度、地域广度,注重社会调研的科学严谨和成果质量。暑期社会实践,可以为思政课教师完成基本培训学习任务、教科研任务和学生科研指导任务提供平台,而教师的参与动力正源自于此。思政课教师可在日常教学和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发掘那些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文章写作等方面具有兴趣、有能力、有意愿的学生,并以此为主体组织实践队伍。具体实践内容,既可是统一组织的专题实践,也可以是思政课教师自组团队自定主题的实践活动。

(四)丰富实践载体,推进线上虚拟实践多元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发展,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线上虚拟实践成为可能。1.用活用好思想引领类资源。要大力推广“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高水平资源,提升广大师生学习实践水平。2.建设好高校自有线上虚拟资源。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校自有网站资源的建设,拓展功能、丰富内容、增加交互,提升学校资源的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加强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比如,建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课程专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现、革命故事重现、虚拟事件展现的虚拟教育场景,提升青年学生沉浸式实践效果。






项目主持人签字:  

                                       

成果特色

定位注重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的是具有职业特点的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本课程的定位上,以培养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为出发点。在具体实践项目的设计上,尽量选择与高职教育直接相关的内容来进行取舍。

内容注重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在内容上全部设计为一个个可操作的实践项目,力图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说教,说一套做一套的倾向,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体验教育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教材所有实践项目均需学生直接参与和体验。在参与和体验中引导学生感悟、反思,提升对人与社会的认知,把为人处事的道理转化为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概论课”教育教学理念守正创新

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核心课程,承担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重要责任,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宏观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相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按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合理安排到各教学项目中去,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围绕上述理念进行。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讲好思政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的“八个相统一”为指导,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同时,把“课程思政”建设要全面着眼于高校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和落实到所有课程教育之中,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点,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又要遵循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自身规律,从而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水平。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落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使思政课成为有意义的课、讲理的课、有温度的课,成为问题导向的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

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思政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课程的有效途径。

2.“概论课”教学设计和活动守正创新

(1)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一,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概论课的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所以概论课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融通中西文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学习概论课就是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其精髓,可以提升大学生正确的思辨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校内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第三,弥补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不足。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人文学科的知识普遍缺乏,教师在讲授概论课时史论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并能客观的分析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当代实际和学生实际,结概论课的基本理论,及时回答同学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既不回避问题存在的问题,更要看到我们用几十年的发展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的现代化道路。用真诚理性的分析来唤起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勇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互动式案例教学,通过日益丰富案例素材,头脑风暴互动分析,师生互动,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增强了概论课的吸引力。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打破常规的讲授法,概论课不是历史课,不是历史叙述,而是客观理性的分析,寻找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国家命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契合点,找出最大公约数。第四,与时俱进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更多的体现一种理念,通过引导、答疑、解惑的方法,诱导学生通过自身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3)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威尼斯官网的实际、开封市历史文化优势和河南省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展课内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实践教学大纲。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在教学中组织实施。 在紧密结合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本理论,然后依据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能力实际,按照模块式的方式,设计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改革开放、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等实践教学的培育模块。每一个培育模块又包含几个具体实践项目,每个具体实践项目设有实践目的与意义、实践形式与内容、实践注意事项和评价方法、实践延伸四部分内容。在内容上实现统编教材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形式上包括校园调研实践教学、参观体验实践教学、角色模拟实践教学、素质拓展实践教学等等,突出学生的广泛性、参与性、自主性,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教材设计的项目通过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关心社会,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中,把实践活动贯穿理论教学过程,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4)注重平时过程考核的评价标准。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终结性考核:分开卷和闭卷两部分,知识考核闭卷,能力考核开卷。成绩形成包括形成性考核点60%,终结性考核占40%。考核内容包括知识考核,主要是考核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力考核主要是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难点

目前,有关高校思政理论课、思政教育等对大学生影响的宏观方面课题和论文较多,有关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大学生思想真正起引领作用的文章或项目较少。从事本门课教学团队18人,近年发表文章多篇和课题研究多项,理论研究、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教学的实际效果存在诸多问题,也是大多数高校老师在讲述“概论”课时普遍共识。本课题旨在解决“概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发挥积极引领作用。如何破解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是本课题的难点。

1.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涵盖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72学时既系统理论,又能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积极影响,没有雄厚的理论功底,就难以有效结合社会现实,就难以说服大学生,也难以达到同频共振,起不到思政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

2.解决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

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时代容易产生自身认知、对社会认知、中国道路认知困惑,如果困惑不能及时化解,就会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带来干扰,产生迷惘。为学生答疑解惑,就要发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理论厚重、新时代思想贴近现实的优势,从多角度分析学生困惑的成因及解决问题出路。

3.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际教学过程中,"概论"课面临着"课时不少,却出现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声誉不高"的情况。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概论"课的特色优势,认真分析"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概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出"概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尤为重要。

二、任务完成情况

(一)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二)针对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为此,积极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努力探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

(三)教学科研相结合

积极组织教研室教师教研活动,实现教学经验成果科研化,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本学年围绕本院“三个精彩”、本校教学技能比赛和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深入研究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与省级、市级、院级科研课题、教改课题申报,组织教师参加学术活动。

(四)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修改和补充了新的教学内容。围绕2021版《概论》新教材,开展研讨,研究新教材,重新编写课程标准、讲义、教学课件、教学计划等,分工协作,责任落实到人,每一个项目指定一位主备课教师,根据重新修改教案、教学课件,更新视频,坚决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贯彻到教学中。积极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利用智慧课堂点名、回答问题、头脑风暴,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平台。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发展中心平台填报完整。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了教学诊改。

(五)教学诊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以下问题:课前准备不充分,学情研判不精准,课堂管理不严格,教法不够灵活,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抬头率不够,低头率严重,玩手机现象严重等,充分利用智能课堂,搞好课堂互动教学;增添新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提升教研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方法运用的灵活性,提升课堂驾驭能力;进一步加强智能课堂使用和课堂管理;让学生制作抖音、微视频,编演情景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教学内容;有效进行了课内课外实践教学。

(六)实践教学。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为完成本年度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组织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9级本科班同学们参观了淮海战役、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等,了解革命烈士的英勇奋战的英雄事迹,追忆革命历史丰碑,传承高尚革新精神,通过参观纪念馆、观看革命英雄人物资料,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学习革命英烈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革命英烈的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进取精神,革命英烈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通过本次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文化,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化作学习的动力,以革命精神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百年华诞。    

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三、主要改革成果和实践效果

(一)主要改革成果

1.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

1)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宏观理念与思路是:讲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渗透到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和各专题教学中。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2)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二,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三,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3)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的成果影响

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做到了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

2.2021年科研成果

孟卫兵论文《乡村振兴融入“概论课”的探讨》 《休闲》2021.4;梁志敏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层治理研究》 中文核心《农业经济》,2022年1月;孟卫兵《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河南省社科联2021年立项,孟卫兵《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策略研究》开封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另有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收到用稿通知;王名哲《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村改居”社区治理研究》河南省科技厅2021年立项;梁志敏《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百年历程与经验研究》开缝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王焕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研究》开封社科联课题荣获一等奖,证书待发,全省教体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思政)一等奖,获“河南省教学标兵”李现丽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发展探究河南省教育厅征文三等奖, 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发展探究 河南省社科联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探究开封社科联三等奖,一种互动式思政教育显示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二)实践效果

概论课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也是本课题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6月9-11日组织2019级水利水电、机械设计、测绘工程赴永城、徐州、台儿庄等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四、成果水平和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般认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包含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虚拟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在内的,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表征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

(一)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实现了“所有专业都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要求,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的精神。实践项目可以实现与学生专业最充分地结合,有利于形成更丰富的菜单式实践方案。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既可增进师生了解加深情感,又可促进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学习与接受。

(二)概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全员覆盖,这是教学活动严肃性的当然要求。课堂教学中,全员参与可以在相对客观的课堂考勤与过程严谨的考核评价中得以体现;课堂外实施的实践教学,利用本地历史文化、乡村振兴典型、企业典型资源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但是全员参与往往比课堂教学更加难以确定和保障,外地实践更难。

(三)理论教学实践是对所有学生的普及兼顾,师生暑期社会实践则属锦上添花。暑期社会实践更加注重实践的理论深度、地域广度,注重社会调研的科学严谨和成果质量。暑期社会实践,可以为思政课教师完成基本培训学习任务、教科研任务和学生科研指导任务提供平台,而教师的参与动力正源自于此。思政课教师可在日常教学和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发掘那些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文章写作等方面具有兴趣、有能力、有意愿的学生,并以此为主体组织实践队伍。具体实践内容,既可是统一组织的专题实践,也可以是思政课教师自组团队自定主题的实践活动。

(四)丰富实践载体,推进线上虚拟实践多元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发展,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线上虚拟实践成为可能。1.用活用好思想引领类资源。要大力推广“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高水平资源,提升广大师生学习实践水平。2.建设好高校自有线上虚拟资源。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校自有网站资源的建设,拓展功能、丰富内容、增加交互,提升学校资源的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加强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比如,建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课程专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现、革命故事重现、虚拟事件展现的虚拟教育场景,提升青年学生沉浸式实践效果。






项目主持人签字:  

                                       

成果特色

定位注重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的是具有职业特点的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本课程的定位上,以培养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为出发点。在具体实践项目的设计上,尽量选择与高职教育直接相关的内容来进行取舍。

内容注重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在内容上全部设计为一个个可操作的实践项目,力图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说教,说一套做一套的倾向,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体验教育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教材所有实践项目均需学生直接参与和体验。在参与和体验中引导学生感悟、反思,提升对人与社会的认知,把为人处事的道理转化为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概论课”教育教学理念守正创新

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核心课程,承担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重要责任,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宏观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相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按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合理安排到各教学项目中去,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围绕上述理念进行。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讲好思政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的“八个相统一”为指导,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同时,把“课程思政”建设要全面着眼于高校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和落实到所有课程教育之中,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点,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又要遵循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自身规律,从而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水平。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落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使思政课成为有意义的课、讲理的课、有温度的课,成为问题导向的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

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思政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课程的有效途径。

2.“概论课”教学设计和活动守正创新

(1)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一,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概论课的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所以概论课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融通中西文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学习概论课就是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其精髓,可以提升大学生正确的思辨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校内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第三,弥补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不足。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人文学科的知识普遍缺乏,教师在讲授概论课时史论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并能客观的分析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当代实际和学生实际,结概论课的基本理论,及时回答同学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既不回避问题存在的问题,更要看到我们用几十年的发展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的现代化道路。用真诚理性的分析来唤起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勇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互动式案例教学,通过日益丰富案例素材,头脑风暴互动分析,师生互动,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增强了概论课的吸引力。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打破常规的讲授法,概论课不是历史课,不是历史叙述,而是客观理性的分析,寻找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国家命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契合点,找出最大公约数。第四,与时俱进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更多的体现一种理念,通过引导、答疑、解惑的方法,诱导学生通过自身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3)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威尼斯官网的实际、开封市历史文化优势和河南省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展课内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实践教学大纲。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在教学中组织实施。 在紧密结合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本理论,然后依据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能力实际,按照模块式的方式,设计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改革开放、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等实践教学的培育模块。每一个培育模块又包含几个具体实践项目,每个具体实践项目设有实践目的与意义、实践形式与内容、实践注意事项和评价方法、实践延伸四部分内容。在内容上实现统编教材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形式上包括校园调研实践教学、参观体验实践教学、角色模拟实践教学、素质拓展实践教学等等,突出学生的广泛性、参与性、自主性,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教材设计的项目通过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关心社会,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中,把实践活动贯穿理论教学过程,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4)注重平时过程考核的评价标准。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终结性考核:分开卷和闭卷两部分,知识考核闭卷,能力考核开卷。成绩形成包括形成性考核点60%,终结性考核占40%。考核内容包括知识考核,主要是考核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力考核主要是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难点

目前,有关高校思政理论课、思政教育等对大学生影响的宏观方面课题和论文较多,有关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大学生思想真正起引领作用的文章或项目较少。从事本门课教学团队18人,近年发表文章多篇和课题研究多项,理论研究、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教学的实际效果存在诸多问题,也是大多数高校老师在讲述“概论”课时普遍共识。本课题旨在解决“概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发挥积极引领作用。如何破解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是本课题的难点。

1.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涵盖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72学时既系统理论,又能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积极影响,没有雄厚的理论功底,就难以有效结合社会现实,就难以说服大学生,也难以达到同频共振,起不到思政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

2.解决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

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时代容易产生自身认知、对社会认知、中国道路认知困惑,如果困惑不能及时化解,就会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带来干扰,产生迷惘。为学生答疑解惑,就要发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理论厚重、新时代思想贴近现实的优势,从多角度分析学生困惑的成因及解决问题出路。

3.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际教学过程中,"概论"课面临着"课时不少,却出现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声誉不高"的情况。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概论"课的特色优势,认真分析"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概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出"概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尤为重要。

二、任务完成情况

(一)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二)针对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为此,积极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努力探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

(三)教学科研相结合

积极组织教研室教师教研活动,实现教学经验成果科研化,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本学年围绕本院“三个精彩”、本校教学技能比赛和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深入研究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与省级、市级、院级科研课题、教改课题申报,组织教师参加学术活动。

(四)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修改和补充了新的教学内容。围绕2021版《概论》新教材,开展研讨,研究新教材,重新编写课程标准、讲义、教学课件、教学计划等,分工协作,责任落实到人,每一个项目指定一位主备课教师,根据重新修改教案、教学课件,更新视频,坚决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贯彻到教学中。积极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利用智慧课堂点名、回答问题、头脑风暴,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平台。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发展中心平台填报完整。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了教学诊改。

(五)教学诊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以下问题:课前准备不充分,学情研判不精准,课堂管理不严格,教法不够灵活,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抬头率不够,低头率严重,玩手机现象严重等,充分利用智能课堂,搞好课堂互动教学;增添新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提升教研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方法运用的灵活性,提升课堂驾驭能力;进一步加强智能课堂使用和课堂管理;让学生制作抖音、微视频,编演情景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教学内容;有效进行了课内课外实践教学。

(六)实践教学。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为完成本年度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组织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9级本科班同学们参观了淮海战役、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等,了解革命烈士的英勇奋战的英雄事迹,追忆革命历史丰碑,传承高尚革新精神,通过参观纪念馆、观看革命英雄人物资料,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学习革命英烈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革命英烈的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进取精神,革命英烈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通过本次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文化,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化作学习的动力,以革命精神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百年华诞。    

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三、主要改革成果和实践效果

(一)主要改革成果

1.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

1)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宏观理念与思路是:讲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渗透到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和各专题教学中。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2)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二,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三,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3)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的成果影响

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做到了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

2.2021年科研成果

孟卫兵论文《乡村振兴融入“概论课”的探讨》 《休闲》2021.4;梁志敏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层治理研究》 中文核心《农业经济》,2022年1月;孟卫兵《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河南省社科联2021年立项,孟卫兵《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策略研究》开封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另有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收到用稿通知;王名哲《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村改居”社区治理研究》河南省科技厅2021年立项;梁志敏《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百年历程与经验研究》开缝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王焕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研究》开封社科联课题荣获一等奖,证书待发,全省教体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思政)一等奖,获“河南省教学标兵”李现丽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发展探究河南省教育厅征文三等奖, 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发展探究 河南省社科联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探究开封社科联三等奖,一种互动式思政教育显示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二)实践效果

概论课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也是本课题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6月9-11日组织2019级水利水电、机械设计、测绘工程赴永城、徐州、台儿庄等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四、成果水平和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般认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包含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虚拟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在内的,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表征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

(一)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实现了“所有专业都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要求,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的精神。实践项目可以实现与学生专业最充分地结合,有利于形成更丰富的菜单式实践方案。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既可增进师生了解加深情感,又可促进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学习与接受。

(二)概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全员覆盖,这是教学活动严肃性的当然要求。课堂教学中,全员参与可以在相对客观的课堂考勤与过程严谨的考核评价中得以体现;课堂外实施的实践教学,利用本地历史文化、乡村振兴典型、企业典型资源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但是全员参与往往比课堂教学更加难以确定和保障,外地实践更难。

(三)理论教学实践是对所有学生的普及兼顾,师生暑期社会实践则属锦上添花。暑期社会实践更加注重实践的理论深度、地域广度,注重社会调研的科学严谨和成果质量。暑期社会实践,可以为思政课教师完成基本培训学习任务、教科研任务和学生科研指导任务提供平台,而教师的参与动力正源自于此。思政课教师可在日常教学和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发掘那些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文章写作等方面具有兴趣、有能力、有意愿的学生,并以此为主体组织实践队伍。具体实践内容,既可是统一组织的专题实践,也可以是思政课教师自组团队自定主题的实践活动。

(四)丰富实践载体,推进线上虚拟实践多元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发展,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线上虚拟实践成为可能。1.用活用好思想引领类资源。要大力推广“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高水平资源,提升广大师生学习实践水平。2.建设好高校自有线上虚拟资源。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校自有网站资源的建设,拓展功能、丰富内容、增加交互,提升学校资源的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加强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比如,建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课程专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现、革命故事重现、虚拟事件展现的虚拟教育场景,提升青年学生沉浸式实践效果。






项目主持人签字:  

                                       

成果特色

定位注重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的是具有职业特点的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本课程的定位上,以培养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为出发点。在具体实践项目的设计上,尽量选择与高职教育直接相关的内容来进行取舍。

内容注重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在内容上全部设计为一个个可操作的实践项目,力图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说教,说一套做一套的倾向,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体验教育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教材所有实践项目均需学生直接参与和体验。在参与和体验中引导学生感悟、反思,提升对人与社会的认知,把为人处事的道理转化为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概论课”教育教学理念守正创新

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核心课程,承担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重要责任,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宏观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相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按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合理安排到各教学项目中去,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围绕上述理念进行。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讲好思政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的“八个相统一”为指导,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同时,把“课程思政”建设要全面着眼于高校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和落实到所有课程教育之中,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点,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又要遵循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自身规律,从而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水平。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落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使思政课成为有意义的课、讲理的课、有温度的课,成为问题导向的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

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思政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课程的有效途径。

2.“概论课”教学设计和活动守正创新

(1)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一,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概论课的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所以概论课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融通中西文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学习概论课就是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其精髓,可以提升大学生正确的思辨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校内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第三,弥补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不足。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人文学科的知识普遍缺乏,教师在讲授概论课时史论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并能客观的分析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当代实际和学生实际,结概论课的基本理论,及时回答同学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既不回避问题存在的问题,更要看到我们用几十年的发展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的现代化道路。用真诚理性的分析来唤起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勇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互动式案例教学,通过日益丰富案例素材,头脑风暴互动分析,师生互动,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增强了概论课的吸引力。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打破常规的讲授法,概论课不是历史课,不是历史叙述,而是客观理性的分析,寻找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国家命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契合点,找出最大公约数。第四,与时俱进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更多的体现一种理念,通过引导、答疑、解惑的方法,诱导学生通过自身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3)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威尼斯官网的实际、开封市历史文化优势和河南省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展课内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实践教学大纲。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在教学中组织实施。 在紧密结合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本理论,然后依据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能力实际,按照模块式的方式,设计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改革开放、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等实践教学的培育模块。每一个培育模块又包含几个具体实践项目,每个具体实践项目设有实践目的与意义、实践形式与内容、实践注意事项和评价方法、实践延伸四部分内容。在内容上实现统编教材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形式上包括校园调研实践教学、参观体验实践教学、角色模拟实践教学、素质拓展实践教学等等,突出学生的广泛性、参与性、自主性,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教材设计的项目通过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关心社会,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中,把实践活动贯穿理论教学过程,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4)注重平时过程考核的评价标准。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终结性考核:分开卷和闭卷两部分,知识考核闭卷,能力考核开卷。成绩形成包括形成性考核点60%,终结性考核占40%。考核内容包括知识考核,主要是考核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力考核主要是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难点

目前,有关高校思政理论课、思政教育等对大学生影响的宏观方面课题和论文较多,有关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大学生思想真正起引领作用的文章或项目较少。从事本门课教学团队18人,近年发表文章多篇和课题研究多项,理论研究、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教学的实际效果存在诸多问题,也是大多数高校老师在讲述“概论”课时普遍共识。本课题旨在解决“概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发挥积极引领作用。如何破解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是本课题的难点。

1.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涵盖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72学时既系统理论,又能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积极影响,没有雄厚的理论功底,就难以有效结合社会现实,就难以说服大学生,也难以达到同频共振,起不到思政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

2.解决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

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时代容易产生自身认知、对社会认知、中国道路认知困惑,如果困惑不能及时化解,就会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带来干扰,产生迷惘。为学生答疑解惑,就要发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理论厚重、新时代思想贴近现实的优势,从多角度分析学生困惑的成因及解决问题出路。

3.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际教学过程中,"概论"课面临着"课时不少,却出现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声誉不高"的情况。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概论"课的特色优势,认真分析"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概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出"概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尤为重要。

二、任务完成情况

(一)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二)针对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为此,积极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努力探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

(三)教学科研相结合

积极组织教研室教师教研活动,实现教学经验成果科研化,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本学年围绕本院“三个精彩”、本校教学技能比赛和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深入研究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与省级、市级、院级科研课题、教改课题申报,组织教师参加学术活动。

(四)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修改和补充了新的教学内容。围绕2021版《概论》新教材,开展研讨,研究新教材,重新编写课程标准、讲义、教学课件、教学计划等,分工协作,责任落实到人,每一个项目指定一位主备课教师,根据重新修改教案、教学课件,更新视频,坚决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贯彻到教学中。积极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利用智慧课堂点名、回答问题、头脑风暴,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平台。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发展中心平台填报完整。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了教学诊改。

(五)教学诊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以下问题:课前准备不充分,学情研判不精准,课堂管理不严格,教法不够灵活,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抬头率不够,低头率严重,玩手机现象严重等,充分利用智能课堂,搞好课堂互动教学;增添新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提升教研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方法运用的灵活性,提升课堂驾驭能力;进一步加强智能课堂使用和课堂管理;让学生制作抖音、微视频,编演情景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教学内容;有效进行了课内课外实践教学。

(六)实践教学。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为完成本年度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组织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9级本科班同学们参观了淮海战役、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等,了解革命烈士的英勇奋战的英雄事迹,追忆革命历史丰碑,传承高尚革新精神,通过参观纪念馆、观看革命英雄人物资料,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学习革命英烈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革命英烈的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进取精神,革命英烈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通过本次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文化,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化作学习的动力,以革命精神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百年华诞。    

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三、主要改革成果和实践效果

(一)主要改革成果

1.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

1)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宏观理念与思路是:讲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渗透到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和各专题教学中。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2)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二,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三,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3)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的成果影响

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做到了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

2.2021年科研成果

孟卫兵论文《乡村振兴融入“概论课”的探讨》 《休闲》2021.4;梁志敏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层治理研究》 中文核心《农业经济》,2022年1月;孟卫兵《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河南省社科联2021年立项,孟卫兵《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策略研究》开封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另有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收到用稿通知;王名哲《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村改居”社区治理研究》河南省科技厅2021年立项;梁志敏《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百年历程与经验研究》开缝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王焕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研究》开封社科联课题荣获一等奖,证书待发,全省教体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思政)一等奖,获“河南省教学标兵”李现丽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发展探究河南省教育厅征文三等奖, 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发展探究 河南省社科联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探究开封社科联三等奖,一种互动式思政教育显示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二)实践效果

概论课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也是本课题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6月9-11日组织2019级水利水电、机械设计、测绘工程赴永城、徐州、台儿庄等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四、成果水平和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般认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包含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虚拟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在内的,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表征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

(一)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实现了“所有专业都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要求,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的精神。实践项目可以实现与学生专业最充分地结合,有利于形成更丰富的菜单式实践方案。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既可增进师生了解加深情感,又可促进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学习与接受。

(二)概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全员覆盖,这是教学活动严肃性的当然要求。课堂教学中,全员参与可以在相对客观的课堂考勤与过程严谨的考核评价中得以体现;课堂外实施的实践教学,利用本地历史文化、乡村振兴典型、企业典型资源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但是全员参与往往比课堂教学更加难以确定和保障,外地实践更难。

(三)理论教学实践是对所有学生的普及兼顾,师生暑期社会实践则属锦上添花。暑期社会实践更加注重实践的理论深度、地域广度,注重社会调研的科学严谨和成果质量。暑期社会实践,可以为思政课教师完成基本培训学习任务、教科研任务和学生科研指导任务提供平台,而教师的参与动力正源自于此。思政课教师可在日常教学和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发掘那些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文章写作等方面具有兴趣、有能力、有意愿的学生,并以此为主体组织实践队伍。具体实践内容,既可是统一组织的专题实践,也可以是思政课教师自组团队自定主题的实践活动。

(四)丰富实践载体,推进线上虚拟实践多元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发展,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线上虚拟实践成为可能。1.用活用好思想引领类资源。要大力推广“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高水平资源,提升广大师生学习实践水平。2.建设好高校自有线上虚拟资源。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校自有网站资源的建设,拓展功能、丰富内容、增加交互,提升学校资源的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加强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比如,建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课程专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现、革命故事重现、虚拟事件展现的虚拟教育场景,提升青年学生沉浸式实践效果。






项目主持人签字:  

                                       

成果特色

定位注重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的是具有职业特点的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本课程的定位上,以培养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为出发点。在具体实践项目的设计上,尽量选择与高职教育直接相关的内容来进行取舍。

内容注重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在内容上全部设计为一个个可操作的实践项目,力图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说教,说一套做一套的倾向,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体验教育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教材所有实践项目均需学生直接参与和体验。在参与和体验中引导学生感悟、反思,提升对人与社会的认知,把为人处事的道理转化为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概论课”教育教学理念守正创新

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核心课程,承担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重要责任,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宏观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相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按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合理安排到各教学项目中去,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围绕上述理念进行。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讲好思政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的“八个相统一”为指导,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同时,把“课程思政”建设要全面着眼于高校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和落实到所有课程教育之中,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点,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又要遵循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自身规律,从而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水平。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落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使思政课成为有意义的课、讲理的课、有温度的课,成为问题导向的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

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思政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课程的有效途径。

2.“概论课”教学设计和活动守正创新

(1)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一,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概论课的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所以概论课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融通中西文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学习概论课就是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其精髓,可以提升大学生正确的思辨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校内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第三,弥补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不足。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人文学科的知识普遍缺乏,教师在讲授概论课时史论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并能客观的分析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当代实际和学生实际,结概论课的基本理论,及时回答同学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既不回避问题存在的问题,更要看到我们用几十年的发展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的现代化道路。用真诚理性的分析来唤起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勇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互动式案例教学,通过日益丰富案例素材,头脑风暴互动分析,师生互动,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增强了概论课的吸引力。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打破常规的讲授法,概论课不是历史课,不是历史叙述,而是客观理性的分析,寻找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国家命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契合点,找出最大公约数。第四,与时俱进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更多的体现一种理念,通过引导、答疑、解惑的方法,诱导学生通过自身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3)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威尼斯官网的实际、开封市历史文化优势和河南省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展课内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实践教学大纲。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在教学中组织实施。 在紧密结合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本理论,然后依据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能力实际,按照模块式的方式,设计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改革开放、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等实践教学的培育模块。每一个培育模块又包含几个具体实践项目,每个具体实践项目设有实践目的与意义、实践形式与内容、实践注意事项和评价方法、实践延伸四部分内容。在内容上实现统编教材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形式上包括校园调研实践教学、参观体验实践教学、角色模拟实践教学、素质拓展实践教学等等,突出学生的广泛性、参与性、自主性,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教材设计的项目通过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关心社会,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中,把实践活动贯穿理论教学过程,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4)注重平时过程考核的评价标准。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终结性考核:分开卷和闭卷两部分,知识考核闭卷,能力考核开卷。成绩形成包括形成性考核点60%,终结性考核占40%。考核内容包括知识考核,主要是考核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力考核主要是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难点

目前,有关高校思政理论课、思政教育等对大学生影响的宏观方面课题和论文较多,有关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大学生思想真正起引领作用的文章或项目较少。从事本门课教学团队18人,近年发表文章多篇和课题研究多项,理论研究、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教学的实际效果存在诸多问题,也是大多数高校老师在讲述“概论”课时普遍共识。本课题旨在解决“概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发挥积极引领作用。如何破解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是本课题的难点。

1.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涵盖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72学时既系统理论,又能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积极影响,没有雄厚的理论功底,就难以有效结合社会现实,就难以说服大学生,也难以达到同频共振,起不到思政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

2.解决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

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时代容易产生自身认知、对社会认知、中国道路认知困惑,如果困惑不能及时化解,就会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带来干扰,产生迷惘。为学生答疑解惑,就要发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理论厚重、新时代思想贴近现实的优势,从多角度分析学生困惑的成因及解决问题出路。

3.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际教学过程中,"概论"课面临着"课时不少,却出现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声誉不高"的情况。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概论"课的特色优势,认真分析"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概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出"概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尤为重要。

二、任务完成情况

(一)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二)针对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为此,积极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努力探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

(三)教学科研相结合

积极组织教研室教师教研活动,实现教学经验成果科研化,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本学年围绕本院“三个精彩”、本校教学技能比赛和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深入研究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与省级、市级、院级科研课题、教改课题申报,组织教师参加学术活动。

(四)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修改和补充了新的教学内容。围绕2021版《概论》新教材,开展研讨,研究新教材,重新编写课程标准、讲义、教学课件、教学计划等,分工协作,责任落实到人,每一个项目指定一位主备课教师,根据重新修改教案、教学课件,更新视频,坚决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贯彻到教学中。积极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利用智慧课堂点名、回答问题、头脑风暴,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平台。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发展中心平台填报完整。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了教学诊改。

(五)教学诊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以下问题:课前准备不充分,学情研判不精准,课堂管理不严格,教法不够灵活,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抬头率不够,低头率严重,玩手机现象严重等,充分利用智能课堂,搞好课堂互动教学;增添新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提升教研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方法运用的灵活性,提升课堂驾驭能力;进一步加强智能课堂使用和课堂管理;让学生制作抖音、微视频,编演情景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教学内容;有效进行了课内课外实践教学。

(六)实践教学。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为完成本年度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组织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9级本科班同学们参观了淮海战役、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等,了解革命烈士的英勇奋战的英雄事迹,追忆革命历史丰碑,传承高尚革新精神,通过参观纪念馆、观看革命英雄人物资料,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学习革命英烈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革命英烈的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进取精神,革命英烈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通过本次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文化,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化作学习的动力,以革命精神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百年华诞。    

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三、主要改革成果和实践效果

(一)主要改革成果

1.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

1)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宏观理念与思路是:讲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渗透到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和各专题教学中。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2)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二,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三,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3)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的成果影响

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做到了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

2.2021年科研成果

孟卫兵论文《乡村振兴融入“概论课”的探讨》 《休闲》2021.4;梁志敏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层治理研究》 中文核心《农业经济》,2022年1月;孟卫兵《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河南省社科联2021年立项,孟卫兵《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策略研究》开封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另有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收到用稿通知;王名哲《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村改居”社区治理研究》河南省科技厅2021年立项;梁志敏《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百年历程与经验研究》开缝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王焕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研究》开封社科联课题荣获一等奖,证书待发,全省教体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思政)一等奖,获“河南省教学标兵”李现丽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发展探究河南省教育厅征文三等奖, 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发展探究 河南省社科联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探究开封社科联三等奖,一种互动式思政教育显示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二)实践效果

概论课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也是本课题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6月9-11日组织2019级水利水电、机械设计、测绘工程赴永城、徐州、台儿庄等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四、成果水平和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般认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包含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虚拟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在内的,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表征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

(一)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实现了“所有专业都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要求,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的精神。实践项目可以实现与学生专业最充分地结合,有利于形成更丰富的菜单式实践方案。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既可增进师生了解加深情感,又可促进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学习与接受。

(二)概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全员覆盖,这是教学活动严肃性的当然要求。课堂教学中,全员参与可以在相对客观的课堂考勤与过程严谨的考核评价中得以体现;课堂外实施的实践教学,利用本地历史文化、乡村振兴典型、企业典型资源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但是全员参与往往比课堂教学更加难以确定和保障,外地实践更难。

(三)理论教学实践是对所有学生的普及兼顾,师生暑期社会实践则属锦上添花。暑期社会实践更加注重实践的理论深度、地域广度,注重社会调研的科学严谨和成果质量。暑期社会实践,可以为思政课教师完成基本培训学习任务、教科研任务和学生科研指导任务提供平台,而教师的参与动力正源自于此。思政课教师可在日常教学和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发掘那些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文章写作等方面具有兴趣、有能力、有意愿的学生,并以此为主体组织实践队伍。具体实践内容,既可是统一组织的专题实践,也可以是思政课教师自组团队自定主题的实践活动。

(四)丰富实践载体,推进线上虚拟实践多元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发展,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线上虚拟实践成为可能。1.用活用好思想引领类资源。要大力推广“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高水平资源,提升广大师生学习实践水平。2.建设好高校自有线上虚拟资源。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校自有网站资源的建设,拓展功能、丰富内容、增加交互,提升学校资源的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加强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比如,建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课程专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现、革命故事重现、虚拟事件展现的虚拟教育场景,提升青年学生沉浸式实践效果。






项目主持人签字:  

                                       

成果特色

定位注重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的是具有职业特点的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本课程的定位上,以培养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为出发点。在具体实践项目的设计上,尽量选择与高职教育直接相关的内容来进行取舍。

内容注重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在内容上全部设计为一个个可操作的实践项目,力图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说教,说一套做一套的倾向,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体验教育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教材所有实践项目均需学生直接参与和体验。在参与和体验中引导学生感悟、反思,提升对人与社会的认知,把为人处事的道理转化为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概论课”教育教学理念守正创新

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核心课程,承担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重要责任,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宏观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相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按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合理安排到各教学项目中去,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围绕上述理念进行。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讲好思政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的“八个相统一”为指导,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同时,把“课程思政”建设要全面着眼于高校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和落实到所有课程教育之中,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点,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又要遵循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自身规律,从而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水平。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落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使思政课成为有意义的课、讲理的课、有温度的课,成为问题导向的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

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思政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课程的有效途径。

2.“概论课”教学设计和活动守正创新

(1)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一,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概论课的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所以概论课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融通中西文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学习概论课就是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其精髓,可以提升大学生正确的思辨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校内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第三,弥补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不足。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人文学科的知识普遍缺乏,教师在讲授概论课时史论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并能客观的分析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当代实际和学生实际,结概论课的基本理论,及时回答同学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既不回避问题存在的问题,更要看到我们用几十年的发展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的现代化道路。用真诚理性的分析来唤起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勇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互动式案例教学,通过日益丰富案例素材,头脑风暴互动分析,师生互动,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增强了概论课的吸引力。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打破常规的讲授法,概论课不是历史课,不是历史叙述,而是客观理性的分析,寻找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国家命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契合点,找出最大公约数。第四,与时俱进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更多的体现一种理念,通过引导、答疑、解惑的方法,诱导学生通过自身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3)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威尼斯官网的实际、开封市历史文化优势和河南省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展课内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实践教学大纲。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在教学中组织实施。 在紧密结合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本理论,然后依据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能力实际,按照模块式的方式,设计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改革开放、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等实践教学的培育模块。每一个培育模块又包含几个具体实践项目,每个具体实践项目设有实践目的与意义、实践形式与内容、实践注意事项和评价方法、实践延伸四部分内容。在内容上实现统编教材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形式上包括校园调研实践教学、参观体验实践教学、角色模拟实践教学、素质拓展实践教学等等,突出学生的广泛性、参与性、自主性,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教材设计的项目通过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关心社会,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中,把实践活动贯穿理论教学过程,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4)注重平时过程考核的评价标准。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终结性考核:分开卷和闭卷两部分,知识考核闭卷,能力考核开卷。成绩形成包括形成性考核点60%,终结性考核占40%。考核内容包括知识考核,主要是考核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力考核主要是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难点

目前,有关高校思政理论课、思政教育等对大学生影响的宏观方面课题和论文较多,有关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大学生思想真正起引领作用的文章或项目较少。从事本门课教学团队18人,近年发表文章多篇和课题研究多项,理论研究、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教学的实际效果存在诸多问题,也是大多数高校老师在讲述“概论”课时普遍共识。本课题旨在解决“概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发挥积极引领作用。如何破解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是本课题的难点。

1.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涵盖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72学时既系统理论,又能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积极影响,没有雄厚的理论功底,就难以有效结合社会现实,就难以说服大学生,也难以达到同频共振,起不到思政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

2.解决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

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时代容易产生自身认知、对社会认知、中国道路认知困惑,如果困惑不能及时化解,就会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带来干扰,产生迷惘。为学生答疑解惑,就要发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理论厚重、新时代思想贴近现实的优势,从多角度分析学生困惑的成因及解决问题出路。

3.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际教学过程中,"概论"课面临着"课时不少,却出现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声誉不高"的情况。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概论"课的特色优势,认真分析"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概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出"概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尤为重要。

二、任务完成情况

(一)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二)针对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为此,积极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努力探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

(三)教学科研相结合

积极组织教研室教师教研活动,实现教学经验成果科研化,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本学年围绕本院“三个精彩”、本校教学技能比赛和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深入研究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与省级、市级、院级科研课题、教改课题申报,组织教师参加学术活动。

(四)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修改和补充了新的教学内容。围绕2021版《概论》新教材,开展研讨,研究新教材,重新编写课程标准、讲义、教学课件、教学计划等,分工协作,责任落实到人,每一个项目指定一位主备课教师,根据重新修改教案、教学课件,更新视频,坚决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贯彻到教学中。积极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利用智慧课堂点名、回答问题、头脑风暴,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平台。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发展中心平台填报完整。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了教学诊改。

(五)教学诊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以下问题:课前准备不充分,学情研判不精准,课堂管理不严格,教法不够灵活,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抬头率不够,低头率严重,玩手机现象严重等,充分利用智能课堂,搞好课堂互动教学;增添新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提升教研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方法运用的灵活性,提升课堂驾驭能力;进一步加强智能课堂使用和课堂管理;让学生制作抖音、微视频,编演情景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教学内容;有效进行了课内课外实践教学。

(六)实践教学。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为完成本年度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组织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9级本科班同学们参观了淮海战役、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等,了解革命烈士的英勇奋战的英雄事迹,追忆革命历史丰碑,传承高尚革新精神,通过参观纪念馆、观看革命英雄人物资料,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学习革命英烈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革命英烈的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进取精神,革命英烈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通过本次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文化,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化作学习的动力,以革命精神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百年华诞。    

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三、主要改革成果和实践效果

(一)主要改革成果

1.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

1)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宏观理念与思路是:讲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渗透到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和各专题教学中。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2)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二,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三,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3)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的成果影响

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做到了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

2.2021年科研成果

孟卫兵论文《乡村振兴融入“概论课”的探讨》 《休闲》2021.4;梁志敏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层治理研究》 中文核心《农业经济》,2022年1月;孟卫兵《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河南省社科联2021年立项,孟卫兵《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策略研究》开封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另有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收到用稿通知;王名哲《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村改居”社区治理研究》河南省科技厅2021年立项;梁志敏《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百年历程与经验研究》开缝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王焕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研究》开封社科联课题荣获一等奖,证书待发,全省教体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思政)一等奖,获“河南省教学标兵”李现丽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发展探究河南省教育厅征文三等奖, 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发展探究 河南省社科联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探究开封社科联三等奖,一种互动式思政教育显示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二)实践效果

概论课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也是本课题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6月9-11日组织2019级水利水电、机械设计、测绘工程赴永城、徐州、台儿庄等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四、成果水平和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般认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包含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虚拟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在内的,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表征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

(一)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实现了“所有专业都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要求,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的精神。实践项目可以实现与学生专业最充分地结合,有利于形成更丰富的菜单式实践方案。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既可增进师生了解加深情感,又可促进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学习与接受。

(二)概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全员覆盖,这是教学活动严肃性的当然要求。课堂教学中,全员参与可以在相对客观的课堂考勤与过程严谨的考核评价中得以体现;课堂外实施的实践教学,利用本地历史文化、乡村振兴典型、企业典型资源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但是全员参与往往比课堂教学更加难以确定和保障,外地实践更难。

(三)理论教学实践是对所有学生的普及兼顾,师生暑期社会实践则属锦上添花。暑期社会实践更加注重实践的理论深度、地域广度,注重社会调研的科学严谨和成果质量。暑期社会实践,可以为思政课教师完成基本培训学习任务、教科研任务和学生科研指导任务提供平台,而教师的参与动力正源自于此。思政课教师可在日常教学和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发掘那些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文章写作等方面具有兴趣、有能力、有意愿的学生,并以此为主体组织实践队伍。具体实践内容,既可是统一组织的专题实践,也可以是思政课教师自组团队自定主题的实践活动。

(四)丰富实践载体,推进线上虚拟实践多元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发展,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线上虚拟实践成为可能。1.用活用好思想引领类资源。要大力推广“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高水平资源,提升广大师生学习实践水平。2.建设好高校自有线上虚拟资源。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校自有网站资源的建设,拓展功能、丰富内容、增加交互,提升学校资源的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加强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比如,建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课程专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现、革命故事重现、虚拟事件展现的虚拟教育场景,提升青年学生沉浸式实践效果。






项目主持人签字:  

                                       

成果特色

定位注重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的是具有职业特点的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本课程的定位上,以培养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为出发点。在具体实践项目的设计上,尽量选择与高职教育直接相关的内容来进行取舍。

内容注重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在内容上全部设计为一个个可操作的实践项目,力图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说教,说一套做一套的倾向,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体验教育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教材所有实践项目均需学生直接参与和体验。在参与和体验中引导学生感悟、反思,提升对人与社会的认知,把为人处事的道理转化为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概论课”教育教学理念守正创新

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核心课程,承担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重要责任,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宏观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相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按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合理安排到各教学项目中去,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围绕上述理念进行。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讲好思政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的“八个相统一”为指导,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同时,把“课程思政”建设要全面着眼于高校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和落实到所有课程教育之中,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点,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又要遵循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自身规律,从而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水平。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落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使思政课成为有意义的课、讲理的课、有温度的课,成为问题导向的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

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思政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课程的有效途径。

2.“概论课”教学设计和活动守正创新

(1)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一,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概论课的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所以概论课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融通中西文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学习概论课就是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其精髓,可以提升大学生正确的思辨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校内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第三,弥补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不足。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人文学科的知识普遍缺乏,教师在讲授概论课时史论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并能客观的分析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当代实际和学生实际,结概论课的基本理论,及时回答同学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既不回避问题存在的问题,更要看到我们用几十年的发展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的现代化道路。用真诚理性的分析来唤起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勇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互动式案例教学,通过日益丰富案例素材,头脑风暴互动分析,师生互动,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增强了概论课的吸引力。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打破常规的讲授法,概论课不是历史课,不是历史叙述,而是客观理性的分析,寻找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国家命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契合点,找出最大公约数。第四,与时俱进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更多的体现一种理念,通过引导、答疑、解惑的方法,诱导学生通过自身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3)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威尼斯官网的实际、开封市历史文化优势和河南省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展课内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实践教学大纲。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在教学中组织实施。 在紧密结合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本理论,然后依据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能力实际,按照模块式的方式,设计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改革开放、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等实践教学的培育模块。每一个培育模块又包含几个具体实践项目,每个具体实践项目设有实践目的与意义、实践形式与内容、实践注意事项和评价方法、实践延伸四部分内容。在内容上实现统编教材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形式上包括校园调研实践教学、参观体验实践教学、角色模拟实践教学、素质拓展实践教学等等,突出学生的广泛性、参与性、自主性,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教材设计的项目通过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关心社会,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中,把实践活动贯穿理论教学过程,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4)注重平时过程考核的评价标准。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终结性考核:分开卷和闭卷两部分,知识考核闭卷,能力考核开卷。成绩形成包括形成性考核点60%,终结性考核占40%。考核内容包括知识考核,主要是考核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力考核主要是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难点

目前,有关高校思政理论课、思政教育等对大学生影响的宏观方面课题和论文较多,有关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大学生思想真正起引领作用的文章或项目较少。从事本门课教学团队18人,近年发表文章多篇和课题研究多项,理论研究、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教学的实际效果存在诸多问题,也是大多数高校老师在讲述“概论”课时普遍共识。本课题旨在解决“概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发挥积极引领作用。如何破解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是本课题的难点。

1.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涵盖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72学时既系统理论,又能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积极影响,没有雄厚的理论功底,就难以有效结合社会现实,就难以说服大学生,也难以达到同频共振,起不到思政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

2.解决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

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时代容易产生自身认知、对社会认知、中国道路认知困惑,如果困惑不能及时化解,就会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带来干扰,产生迷惘。为学生答疑解惑,就要发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理论厚重、新时代思想贴近现实的优势,从多角度分析学生困惑的成因及解决问题出路。

3.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际教学过程中,"概论"课面临着"课时不少,却出现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声誉不高"的情况。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概论"课的特色优势,认真分析"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概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出"概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尤为重要。

二、任务完成情况

(一)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二)针对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为此,积极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努力探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

(三)教学科研相结合

积极组织教研室教师教研活动,实现教学经验成果科研化,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本学年围绕本院“三个精彩”、本校教学技能比赛和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深入研究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与省级、市级、院级科研课题、教改课题申报,组织教师参加学术活动。

(四)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修改和补充了新的教学内容。围绕2021版《概论》新教材,开展研讨,研究新教材,重新编写课程标准、讲义、教学课件、教学计划等,分工协作,责任落实到人,每一个项目指定一位主备课教师,根据重新修改教案、教学课件,更新视频,坚决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贯彻到教学中。积极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利用智慧课堂点名、回答问题、头脑风暴,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平台。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发展中心平台填报完整。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了教学诊改。

(五)教学诊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以下问题:课前准备不充分,学情研判不精准,课堂管理不严格,教法不够灵活,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抬头率不够,低头率严重,玩手机现象严重等,充分利用智能课堂,搞好课堂互动教学;增添新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提升教研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方法运用的灵活性,提升课堂驾驭能力;进一步加强智能课堂使用和课堂管理;让学生制作抖音、微视频,编演情景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教学内容;有效进行了课内课外实践教学。

(六)实践教学。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为完成本年度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组织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9级本科班同学们参观了淮海战役、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等,了解革命烈士的英勇奋战的英雄事迹,追忆革命历史丰碑,传承高尚革新精神,通过参观纪念馆、观看革命英雄人物资料,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学习革命英烈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革命英烈的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进取精神,革命英烈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通过本次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文化,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化作学习的动力,以革命精神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百年华诞。    

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三、主要改革成果和实践效果

(一)主要改革成果

1.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

1)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宏观理念与思路是:讲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渗透到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和各专题教学中。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2)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二,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三,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3)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的成果影响

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做到了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

2.2021年科研成果

孟卫兵论文《乡村振兴融入“概论课”的探讨》 《休闲》2021.4;梁志敏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层治理研究》 中文核心《农业经济》,2022年1月;孟卫兵《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河南省社科联2021年立项,孟卫兵《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策略研究》开封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另有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收到用稿通知;王名哲《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村改居”社区治理研究》河南省科技厅2021年立项;梁志敏《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百年历程与经验研究》开缝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王焕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研究》开封社科联课题荣获一等奖,证书待发,全省教体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思政)一等奖,获“河南省教学标兵”李现丽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发展探究河南省教育厅征文三等奖, 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发展探究 河南省社科联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探究开封社科联三等奖,一种互动式思政教育显示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二)实践效果

概论课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也是本课题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6月9-11日组织2019级水利水电、机械设计、测绘工程赴永城、徐州、台儿庄等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四、成果水平和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般认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包含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虚拟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在内的,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表征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

(一)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实现了“所有专业都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要求,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的精神。实践项目可以实现与学生专业最充分地结合,有利于形成更丰富的菜单式实践方案。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既可增进师生了解加深情感,又可促进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学习与接受。

(二)概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全员覆盖,这是教学活动严肃性的当然要求。课堂教学中,全员参与可以在相对客观的课堂考勤与过程严谨的考核评价中得以体现;课堂外实施的实践教学,利用本地历史文化、乡村振兴典型、企业典型资源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但是全员参与往往比课堂教学更加难以确定和保障,外地实践更难。

(三)理论教学实践是对所有学生的普及兼顾,师生暑期社会实践则属锦上添花。暑期社会实践更加注重实践的理论深度、地域广度,注重社会调研的科学严谨和成果质量。暑期社会实践,可以为思政课教师完成基本培训学习任务、教科研任务和学生科研指导任务提供平台,而教师的参与动力正源自于此。思政课教师可在日常教学和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发掘那些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文章写作等方面具有兴趣、有能力、有意愿的学生,并以此为主体组织实践队伍。具体实践内容,既可是统一组织的专题实践,也可以是思政课教师自组团队自定主题的实践活动。

(四)丰富实践载体,推进线上虚拟实践多元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发展,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线上虚拟实践成为可能。1.用活用好思想引领类资源。要大力推广“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高水平资源,提升广大师生学习实践水平。2.建设好高校自有线上虚拟资源。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校自有网站资源的建设,拓展功能、丰富内容、增加交互,提升学校资源的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加强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比如,建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课程专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现、革命故事重现、虚拟事件展现的虚拟教育场景,提升青年学生沉浸式实践效果。






项目主持人签字:  

                                       

成果特色

定位注重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的是具有职业特点的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本课程的定位上,以培养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为出发点。在具体实践项目的设计上,尽量选择与高职教育直接相关的内容来进行取舍。

内容注重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在内容上全部设计为一个个可操作的实践项目,力图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说教,说一套做一套的倾向,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体验教育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教材所有实践项目均需学生直接参与和体验。在参与和体验中引导学生感悟、反思,提升对人与社会的认知,把为人处事的道理转化为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概论课”教育教学理念守正创新

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核心课程,承担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重要责任,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宏观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相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按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合理安排到各教学项目中去,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围绕上述理念进行。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讲好思政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的“八个相统一”为指导,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同时,把“课程思政”建设要全面着眼于高校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和落实到所有课程教育之中,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点,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又要遵循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自身规律,从而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水平。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落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使思政课成为有意义的课、讲理的课、有温度的课,成为问题导向的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

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思政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课程的有效途径。

2.“概论课”教学设计和活动守正创新

(1)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一,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概论课的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所以概论课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融通中西文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学习概论课就是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其精髓,可以提升大学生正确的思辨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校内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第三,弥补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不足。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人文学科的知识普遍缺乏,教师在讲授概论课时史论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并能客观的分析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当代实际和学生实际,结概论课的基本理论,及时回答同学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既不回避问题存在的问题,更要看到我们用几十年的发展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的现代化道路。用真诚理性的分析来唤起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勇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互动式案例教学,通过日益丰富案例素材,头脑风暴互动分析,师生互动,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增强了概论课的吸引力。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打破常规的讲授法,概论课不是历史课,不是历史叙述,而是客观理性的分析,寻找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国家命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契合点,找出最大公约数。第四,与时俱进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更多的体现一种理念,通过引导、答疑、解惑的方法,诱导学生通过自身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3)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威尼斯官网的实际、开封市历史文化优势和河南省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展课内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实践教学大纲。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在教学中组织实施。 在紧密结合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本理论,然后依据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能力实际,按照模块式的方式,设计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改革开放、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等实践教学的培育模块。每一个培育模块又包含几个具体实践项目,每个具体实践项目设有实践目的与意义、实践形式与内容、实践注意事项和评价方法、实践延伸四部分内容。在内容上实现统编教材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形式上包括校园调研实践教学、参观体验实践教学、角色模拟实践教学、素质拓展实践教学等等,突出学生的广泛性、参与性、自主性,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教材设计的项目通过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关心社会,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中,把实践活动贯穿理论教学过程,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4)注重平时过程考核的评价标准。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终结性考核:分开卷和闭卷两部分,知识考核闭卷,能力考核开卷。成绩形成包括形成性考核点60%,终结性考核占40%。考核内容包括知识考核,主要是考核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力考核主要是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难点

目前,有关高校思政理论课、思政教育等对大学生影响的宏观方面课题和论文较多,有关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大学生思想真正起引领作用的文章或项目较少。从事本门课教学团队18人,近年发表文章多篇和课题研究多项,理论研究、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教学的实际效果存在诸多问题,也是大多数高校老师在讲述“概论”课时普遍共识。本课题旨在解决“概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发挥积极引领作用。如何破解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是本课题的难点。

1.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涵盖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72学时既系统理论,又能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积极影响,没有雄厚的理论功底,就难以有效结合社会现实,就难以说服大学生,也难以达到同频共振,起不到思政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

2.解决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

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时代容易产生自身认知、对社会认知、中国道路认知困惑,如果困惑不能及时化解,就会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带来干扰,产生迷惘。为学生答疑解惑,就要发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理论厚重、新时代思想贴近现实的优势,从多角度分析学生困惑的成因及解决问题出路。

3.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际教学过程中,"概论"课面临着"课时不少,却出现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声誉不高"的情况。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概论"课的特色优势,认真分析"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概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出"概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尤为重要。

二、任务完成情况

(一)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二)针对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为此,积极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努力探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

(三)教学科研相结合

积极组织教研室教师教研活动,实现教学经验成果科研化,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本学年围绕本院“三个精彩”、本校教学技能比赛和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深入研究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与省级、市级、院级科研课题、教改课题申报,组织教师参加学术活动。

(四)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修改和补充了新的教学内容。围绕2021版《概论》新教材,开展研讨,研究新教材,重新编写课程标准、讲义、教学课件、教学计划等,分工协作,责任落实到人,每一个项目指定一位主备课教师,根据重新修改教案、教学课件,更新视频,坚决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贯彻到教学中。积极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利用智慧课堂点名、回答问题、头脑风暴,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平台。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发展中心平台填报完整。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了教学诊改。

(五)教学诊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以下问题:课前准备不充分,学情研判不精准,课堂管理不严格,教法不够灵活,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抬头率不够,低头率严重,玩手机现象严重等,充分利用智能课堂,搞好课堂互动教学;增添新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提升教研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方法运用的灵活性,提升课堂驾驭能力;进一步加强智能课堂使用和课堂管理;让学生制作抖音、微视频,编演情景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教学内容;有效进行了课内课外实践教学。

(六)实践教学。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为完成本年度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组织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9级本科班同学们参观了淮海战役、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等,了解革命烈士的英勇奋战的英雄事迹,追忆革命历史丰碑,传承高尚革新精神,通过参观纪念馆、观看革命英雄人物资料,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学习革命英烈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革命英烈的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进取精神,革命英烈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通过本次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文化,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化作学习的动力,以革命精神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百年华诞。    

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三、主要改革成果和实践效果

(一)主要改革成果

1.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

1)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宏观理念与思路是:讲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渗透到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和各专题教学中。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2)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二,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三,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3)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的成果影响

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做到了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

2.2021年科研成果

孟卫兵论文《乡村振兴融入“概论课”的探讨》 《休闲》2021.4;梁志敏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层治理研究》 中文核心《农业经济》,2022年1月;孟卫兵《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河南省社科联2021年立项,孟卫兵《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策略研究》开封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另有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收到用稿通知;王名哲《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村改居”社区治理研究》河南省科技厅2021年立项;梁志敏《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百年历程与经验研究》开缝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王焕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研究》开封社科联课题荣获一等奖,证书待发,全省教体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思政)一等奖,获“河南省教学标兵”李现丽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发展探究河南省教育厅征文三等奖, 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发展探究 河南省社科联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探究开封社科联三等奖,一种互动式思政教育显示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二)实践效果

概论课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也是本课题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6月9-11日组织2019级水利水电、机械设计、测绘工程赴永城、徐州、台儿庄等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四、成果水平和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般认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包含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虚拟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在内的,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表征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

(一)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实现了“所有专业都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要求,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的精神。实践项目可以实现与学生专业最充分地结合,有利于形成更丰富的菜单式实践方案。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既可增进师生了解加深情感,又可促进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学习与接受。

(二)概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全员覆盖,这是教学活动严肃性的当然要求。课堂教学中,全员参与可以在相对客观的课堂考勤与过程严谨的考核评价中得以体现;课堂外实施的实践教学,利用本地历史文化、乡村振兴典型、企业典型资源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但是全员参与往往比课堂教学更加难以确定和保障,外地实践更难。

(三)理论教学实践是对所有学生的普及兼顾,师生暑期社会实践则属锦上添花。暑期社会实践更加注重实践的理论深度、地域广度,注重社会调研的科学严谨和成果质量。暑期社会实践,可以为思政课教师完成基本培训学习任务、教科研任务和学生科研指导任务提供平台,而教师的参与动力正源自于此。思政课教师可在日常教学和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发掘那些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文章写作等方面具有兴趣、有能力、有意愿的学生,并以此为主体组织实践队伍。具体实践内容,既可是统一组织的专题实践,也可以是思政课教师自组团队自定主题的实践活动。

(四)丰富实践载体,推进线上虚拟实践多元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发展,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线上虚拟实践成为可能。1.用活用好思想引领类资源。要大力推广“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高水平资源,提升广大师生学习实践水平。2.建设好高校自有线上虚拟资源。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校自有网站资源的建设,拓展功能、丰富内容、增加交互,提升学校资源的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加强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比如,建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课程专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现、革命故事重现、虚拟事件展现的虚拟教育场景,提升青年学生沉浸式实践效果。






项目主持人签字:  

                                       

成果特色

定位注重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的是具有职业特点的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本课程的定位上,以培养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为出发点。在具体实践项目的设计上,尽量选择与高职教育直接相关的内容来进行取舍。

内容注重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在内容上全部设计为一个个可操作的实践项目,力图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说教,说一套做一套的倾向,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体验教育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教材所有实践项目均需学生直接参与和体验。在参与和体验中引导学生感悟、反思,提升对人与社会的认知,把为人处事的道理转化为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概论课”教育教学理念守正创新

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核心课程,承担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重要责任,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宏观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相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按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合理安排到各教学项目中去,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围绕上述理念进行。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讲好思政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的“八个相统一”为指导,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同时,把“课程思政”建设要全面着眼于高校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和落实到所有课程教育之中,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点,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又要遵循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自身规律,从而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水平。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落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使思政课成为有意义的课、讲理的课、有温度的课,成为问题导向的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

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思政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课程的有效途径。

2.“概论课”教学设计和活动守正创新

(1)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一,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概论课的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所以概论课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融通中西文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学习概论课就是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其精髓,可以提升大学生正确的思辨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校内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第三,弥补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不足。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人文学科的知识普遍缺乏,教师在讲授概论课时史论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并能客观的分析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当代实际和学生实际,结概论课的基本理论,及时回答同学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既不回避问题存在的问题,更要看到我们用几十年的发展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的现代化道路。用真诚理性的分析来唤起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勇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互动式案例教学,通过日益丰富案例素材,头脑风暴互动分析,师生互动,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增强了概论课的吸引力。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打破常规的讲授法,概论课不是历史课,不是历史叙述,而是客观理性的分析,寻找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国家命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契合点,找出最大公约数。第四,与时俱进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更多的体现一种理念,通过引导、答疑、解惑的方法,诱导学生通过自身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3)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威尼斯官网的实际、开封市历史文化优势和河南省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展课内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实践教学大纲。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在教学中组织实施。 在紧密结合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本理论,然后依据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能力实际,按照模块式的方式,设计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改革开放、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等实践教学的培育模块。每一个培育模块又包含几个具体实践项目,每个具体实践项目设有实践目的与意义、实践形式与内容、实践注意事项和评价方法、实践延伸四部分内容。在内容上实现统编教材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形式上包括校园调研实践教学、参观体验实践教学、角色模拟实践教学、素质拓展实践教学等等,突出学生的广泛性、参与性、自主性,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教材设计的项目通过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关心社会,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中,把实践活动贯穿理论教学过程,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4)注重平时过程考核的评价标准。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终结性考核:分开卷和闭卷两部分,知识考核闭卷,能力考核开卷。成绩形成包括形成性考核点60%,终结性考核占40%。考核内容包括知识考核,主要是考核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力考核主要是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难点

目前,有关高校思政理论课、思政教育等对大学生影响的宏观方面课题和论文较多,有关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大学生思想真正起引领作用的文章或项目较少。从事本门课教学团队18人,近年发表文章多篇和课题研究多项,理论研究、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教学的实际效果存在诸多问题,也是大多数高校老师在讲述“概论”课时普遍共识。本课题旨在解决“概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发挥积极引领作用。如何破解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是本课题的难点。

1.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涵盖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72学时既系统理论,又能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积极影响,没有雄厚的理论功底,就难以有效结合社会现实,就难以说服大学生,也难以达到同频共振,起不到思政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

2.解决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

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时代容易产生自身认知、对社会认知、中国道路认知困惑,如果困惑不能及时化解,就会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带来干扰,产生迷惘。为学生答疑解惑,就要发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理论厚重、新时代思想贴近现实的优势,从多角度分析学生困惑的成因及解决问题出路。

3.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际教学过程中,"概论"课面临着"课时不少,却出现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声誉不高"的情况。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概论"课的特色优势,认真分析"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概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出"概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尤为重要。

二、任务完成情况

(一)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二)针对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为此,积极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努力探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

(三)教学科研相结合

积极组织教研室教师教研活动,实现教学经验成果科研化,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本学年围绕本院“三个精彩”、本校教学技能比赛和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深入研究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与省级、市级、院级科研课题、教改课题申报,组织教师参加学术活动。

(四)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修改和补充了新的教学内容。围绕2021版《概论》新教材,开展研讨,研究新教材,重新编写课程标准、讲义、教学课件、教学计划等,分工协作,责任落实到人,每一个项目指定一位主备课教师,根据重新修改教案、教学课件,更新视频,坚决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贯彻到教学中。积极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利用智慧课堂点名、回答问题、头脑风暴,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平台。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发展中心平台填报完整。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了教学诊改。

(五)教学诊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以下问题:课前准备不充分,学情研判不精准,课堂管理不严格,教法不够灵活,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抬头率不够,低头率严重,玩手机现象严重等,充分利用智能课堂,搞好课堂互动教学;增添新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提升教研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方法运用的灵活性,提升课堂驾驭能力;进一步加强智能课堂使用和课堂管理;让学生制作抖音、微视频,编演情景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教学内容;有效进行了课内课外实践教学。

(六)实践教学。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为完成本年度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组织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9级本科班同学们参观了淮海战役、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等,了解革命烈士的英勇奋战的英雄事迹,追忆革命历史丰碑,传承高尚革新精神,通过参观纪念馆、观看革命英雄人物资料,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学习革命英烈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革命英烈的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进取精神,革命英烈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通过本次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文化,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化作学习的动力,以革命精神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百年华诞。    

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三、主要改革成果和实践效果

(一)主要改革成果

1.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

1)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宏观理念与思路是:讲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渗透到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和各专题教学中。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2)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二,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三,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3)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的成果影响

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做到了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

2.2021年科研成果

孟卫兵论文《乡村振兴融入“概论课”的探讨》 《休闲》2021.4;梁志敏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层治理研究》 中文核心《农业经济》,2022年1月;孟卫兵《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河南省社科联2021年立项,孟卫兵《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策略研究》开封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另有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收到用稿通知;王名哲《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村改居”社区治理研究》河南省科技厅2021年立项;梁志敏《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百年历程与经验研究》开缝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王焕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研究》开封社科联课题荣获一等奖,证书待发,全省教体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思政)一等奖,获“河南省教学标兵”李现丽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发展探究河南省教育厅征文三等奖, 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发展探究 河南省社科联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探究开封社科联三等奖,一种互动式思政教育显示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二)实践效果

概论课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也是本课题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6月9-11日组织2019级水利水电、机械设计、测绘工程赴永城、徐州、台儿庄等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四、成果水平和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般认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包含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虚拟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在内的,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表征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

(一)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实现了“所有专业都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要求,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的精神。实践项目可以实现与学生专业最充分地结合,有利于形成更丰富的菜单式实践方案。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既可增进师生了解加深情感,又可促进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学习与接受。

(二)概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全员覆盖,这是教学活动严肃性的当然要求。课堂教学中,全员参与可以在相对客观的课堂考勤与过程严谨的考核评价中得以体现;课堂外实施的实践教学,利用本地历史文化、乡村振兴典型、企业典型资源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但是全员参与往往比课堂教学更加难以确定和保障,外地实践更难。

(三)理论教学实践是对所有学生的普及兼顾,师生暑期社会实践则属锦上添花。暑期社会实践更加注重实践的理论深度、地域广度,注重社会调研的科学严谨和成果质量。暑期社会实践,可以为思政课教师完成基本培训学习任务、教科研任务和学生科研指导任务提供平台,而教师的参与动力正源自于此。思政课教师可在日常教学和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发掘那些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文章写作等方面具有兴趣、有能力、有意愿的学生,并以此为主体组织实践队伍。具体实践内容,既可是统一组织的专题实践,也可以是思政课教师自组团队自定主题的实践活动。

(四)丰富实践载体,推进线上虚拟实践多元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发展,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线上虚拟实践成为可能。1.用活用好思想引领类资源。要大力推广“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高水平资源,提升广大师生学习实践水平。2.建设好高校自有线上虚拟资源。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校自有网站资源的建设,拓展功能、丰富内容、增加交互,提升学校资源的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加强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比如,建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课程专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现、革命故事重现、虚拟事件展现的虚拟教育场景,提升青年学生沉浸式实践效果。






项目主持人签字:  

                                       

成果特色

定位注重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的是具有职业特点的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本课程的定位上,以培养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为出发点。在具体实践项目的设计上,尽量选择与高职教育直接相关的内容来进行取舍。

内容注重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在内容上全部设计为一个个可操作的实践项目,力图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说教,说一套做一套的倾向,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体验教育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教材所有实践项目均需学生直接参与和体验。在参与和体验中引导学生感悟、反思,提升对人与社会的认知,把为人处事的道理转化为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概论课”教育教学理念守正创新

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核心课程,承担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重要责任,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宏观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相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按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合理安排到各教学项目中去,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围绕上述理念进行。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讲好思政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的“八个相统一”为指导,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同时,把“课程思政”建设要全面着眼于高校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和落实到所有课程教育之中,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点,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又要遵循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自身规律,从而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水平。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落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使思政课成为有意义的课、讲理的课、有温度的课,成为问题导向的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

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思政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课程的有效途径。

2.“概论课”教学设计和活动守正创新

(1)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一,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概论课的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所以概论课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融通中西文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学习概论课就是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其精髓,可以提升大学生正确的思辨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校内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第三,弥补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不足。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人文学科的知识普遍缺乏,教师在讲授概论课时史论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并能客观的分析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当代实际和学生实际,结概论课的基本理论,及时回答同学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既不回避问题存在的问题,更要看到我们用几十年的发展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的现代化道路。用真诚理性的分析来唤起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勇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互动式案例教学,通过日益丰富案例素材,头脑风暴互动分析,师生互动,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增强了概论课的吸引力。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打破常规的讲授法,概论课不是历史课,不是历史叙述,而是客观理性的分析,寻找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国家命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契合点,找出最大公约数。第四,与时俱进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更多的体现一种理念,通过引导、答疑、解惑的方法,诱导学生通过自身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3)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威尼斯官网的实际、开封市历史文化优势和河南省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展课内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实践教学大纲。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在教学中组织实施。 在紧密结合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本理论,然后依据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能力实际,按照模块式的方式,设计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改革开放、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等实践教学的培育模块。每一个培育模块又包含几个具体实践项目,每个具体实践项目设有实践目的与意义、实践形式与内容、实践注意事项和评价方法、实践延伸四部分内容。在内容上实现统编教材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形式上包括校园调研实践教学、参观体验实践教学、角色模拟实践教学、素质拓展实践教学等等,突出学生的广泛性、参与性、自主性,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教材设计的项目通过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关心社会,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中,把实践活动贯穿理论教学过程,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4)注重平时过程考核的评价标准。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终结性考核:分开卷和闭卷两部分,知识考核闭卷,能力考核开卷。成绩形成包括形成性考核点60%,终结性考核占40%。考核内容包括知识考核,主要是考核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力考核主要是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难点

目前,有关高校思政理论课、思政教育等对大学生影响的宏观方面课题和论文较多,有关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大学生思想真正起引领作用的文章或项目较少。从事本门课教学团队18人,近年发表文章多篇和课题研究多项,理论研究、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教学的实际效果存在诸多问题,也是大多数高校老师在讲述“概论”课时普遍共识。本课题旨在解决“概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发挥积极引领作用。如何破解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是本课题的难点。

1.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涵盖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72学时既系统理论,又能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积极影响,没有雄厚的理论功底,就难以有效结合社会现实,就难以说服大学生,也难以达到同频共振,起不到思政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

2.解决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

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时代容易产生自身认知、对社会认知、中国道路认知困惑,如果困惑不能及时化解,就会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带来干扰,产生迷惘。为学生答疑解惑,就要发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理论厚重、新时代思想贴近现实的优势,从多角度分析学生困惑的成因及解决问题出路。

3.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际教学过程中,"概论"课面临着"课时不少,却出现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声誉不高"的情况。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概论"课的特色优势,认真分析"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概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出"概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尤为重要。

二、任务完成情况

(一)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二)针对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为此,积极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努力探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

(三)教学科研相结合

积极组织教研室教师教研活动,实现教学经验成果科研化,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本学年围绕本院“三个精彩”、本校教学技能比赛和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深入研究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与省级、市级、院级科研课题、教改课题申报,组织教师参加学术活动。

(四)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修改和补充了新的教学内容。围绕2021版《概论》新教材,开展研讨,研究新教材,重新编写课程标准、讲义、教学课件、教学计划等,分工协作,责任落实到人,每一个项目指定一位主备课教师,根据重新修改教案、教学课件,更新视频,坚决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贯彻到教学中。积极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利用智慧课堂点名、回答问题、头脑风暴,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平台。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发展中心平台填报完整。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了教学诊改。

(五)教学诊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以下问题:课前准备不充分,学情研判不精准,课堂管理不严格,教法不够灵活,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抬头率不够,低头率严重,玩手机现象严重等,充分利用智能课堂,搞好课堂互动教学;增添新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提升教研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方法运用的灵活性,提升课堂驾驭能力;进一步加强智能课堂使用和课堂管理;让学生制作抖音、微视频,编演情景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教学内容;有效进行了课内课外实践教学。

(六)实践教学。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为完成本年度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组织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9级本科班同学们参观了淮海战役、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等,了解革命烈士的英勇奋战的英雄事迹,追忆革命历史丰碑,传承高尚革新精神,通过参观纪念馆、观看革命英雄人物资料,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学习革命英烈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革命英烈的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进取精神,革命英烈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通过本次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文化,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化作学习的动力,以革命精神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百年华诞。    

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三、主要改革成果和实践效果

(一)主要改革成果

1.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

1)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宏观理念与思路是:讲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渗透到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和各专题教学中。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2)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二,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三,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3)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的成果影响

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做到了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

2.2021年科研成果

孟卫兵论文《乡村振兴融入“概论课”的探讨》 《休闲》2021.4;梁志敏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层治理研究》 中文核心《农业经济》,2022年1月;孟卫兵《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河南省社科联2021年立项,孟卫兵《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策略研究》开封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另有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收到用稿通知;王名哲《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村改居”社区治理研究》河南省科技厅2021年立项;梁志敏《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百年历程与经验研究》开缝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王焕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研究》开封社科联课题荣获一等奖,证书待发,全省教体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思政)一等奖,获“河南省教学标兵”李现丽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发展探究河南省教育厅征文三等奖, 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发展探究 河南省社科联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探究开封社科联三等奖,一种互动式思政教育显示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二)实践效果

概论课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也是本课题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6月9-11日组织2019级水利水电、机械设计、测绘工程赴永城、徐州、台儿庄等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四、成果水平和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般认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包含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虚拟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在内的,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表征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

(一)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实现了“所有专业都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要求,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的精神。实践项目可以实现与学生专业最充分地结合,有利于形成更丰富的菜单式实践方案。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既可增进师生了解加深情感,又可促进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学习与接受。

(二)概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全员覆盖,这是教学活动严肃性的当然要求。课堂教学中,全员参与可以在相对客观的课堂考勤与过程严谨的考核评价中得以体现;课堂外实施的实践教学,利用本地历史文化、乡村振兴典型、企业典型资源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但是全员参与往往比课堂教学更加难以确定和保障,外地实践更难。

(三)理论教学实践是对所有学生的普及兼顾,师生暑期社会实践则属锦上添花。暑期社会实践更加注重实践的理论深度、地域广度,注重社会调研的科学严谨和成果质量。暑期社会实践,可以为思政课教师完成基本培训学习任务、教科研任务和学生科研指导任务提供平台,而教师的参与动力正源自于此。思政课教师可在日常教学和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发掘那些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文章写作等方面具有兴趣、有能力、有意愿的学生,并以此为主体组织实践队伍。具体实践内容,既可是统一组织的专题实践,也可以是思政课教师自组团队自定主题的实践活动。

(四)丰富实践载体,推进线上虚拟实践多元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发展,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线上虚拟实践成为可能。1.用活用好思想引领类资源。要大力推广“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高水平资源,提升广大师生学习实践水平。2.建设好高校自有线上虚拟资源。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校自有网站资源的建设,拓展功能、丰富内容、增加交互,提升学校资源的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加强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比如,建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课程专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现、革命故事重现、虚拟事件展现的虚拟教育场景,提升青年学生沉浸式实践效果。






项目主持人签字:  

                                       

成果特色

定位注重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的是具有职业特点的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本课程的定位上,以培养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为出发点。在具体实践项目的设计上,尽量选择与高职教育直接相关的内容来进行取舍。

内容注重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在内容上全部设计为一个个可操作的实践项目,力图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说教,说一套做一套的倾向,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体验教育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教材所有实践项目均需学生直接参与和体验。在参与和体验中引导学生感悟、反思,提升对人与社会的认知,把为人处事的道理转化为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概论课”教育教学理念守正创新

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核心课程,承担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重要责任,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宏观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相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按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合理安排到各教学项目中去,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围绕上述理念进行。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讲好思政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的“八个相统一”为指导,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同时,把“课程思政”建设要全面着眼于高校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和落实到所有课程教育之中,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点,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又要遵循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自身规律,从而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水平。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落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使思政课成为有意义的课、讲理的课、有温度的课,成为问题导向的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

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思政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课程的有效途径。

2.“概论课”教学设计和活动守正创新

(1)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一,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概论课的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所以概论课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融通中西文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学习概论课就是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其精髓,可以提升大学生正确的思辨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校内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第三,弥补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不足。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人文学科的知识普遍缺乏,教师在讲授概论课时史论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并能客观的分析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当代实际和学生实际,结概论课的基本理论,及时回答同学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既不回避问题存在的问题,更要看到我们用几十年的发展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的现代化道路。用真诚理性的分析来唤起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勇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互动式案例教学,通过日益丰富案例素材,头脑风暴互动分析,师生互动,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增强了概论课的吸引力。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打破常规的讲授法,概论课不是历史课,不是历史叙述,而是客观理性的分析,寻找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国家命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契合点,找出最大公约数。第四,与时俱进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更多的体现一种理念,通过引导、答疑、解惑的方法,诱导学生通过自身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3)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威尼斯官网的实际、开封市历史文化优势和河南省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展课内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实践教学大纲。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在教学中组织实施。 在紧密结合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本理论,然后依据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能力实际,按照模块式的方式,设计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改革开放、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等实践教学的培育模块。每一个培育模块又包含几个具体实践项目,每个具体实践项目设有实践目的与意义、实践形式与内容、实践注意事项和评价方法、实践延伸四部分内容。在内容上实现统编教材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形式上包括校园调研实践教学、参观体验实践教学、角色模拟实践教学、素质拓展实践教学等等,突出学生的广泛性、参与性、自主性,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教材设计的项目通过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关心社会,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中,把实践活动贯穿理论教学过程,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4)注重平时过程考核的评价标准。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终结性考核:分开卷和闭卷两部分,知识考核闭卷,能力考核开卷。成绩形成包括形成性考核点60%,终结性考核占40%。考核内容包括知识考核,主要是考核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力考核主要是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难点

目前,有关高校思政理论课、思政教育等对大学生影响的宏观方面课题和论文较多,有关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大学生思想真正起引领作用的文章或项目较少。从事本门课教学团队18人,近年发表文章多篇和课题研究多项,理论研究、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教学的实际效果存在诸多问题,也是大多数高校老师在讲述“概论”课时普遍共识。本课题旨在解决“概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发挥积极引领作用。如何破解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是本课题的难点。

1.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涵盖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72学时既系统理论,又能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积极影响,没有雄厚的理论功底,就难以有效结合社会现实,就难以说服大学生,也难以达到同频共振,起不到思政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

2.解决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

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时代容易产生自身认知、对社会认知、中国道路认知困惑,如果困惑不能及时化解,就会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带来干扰,产生迷惘。为学生答疑解惑,就要发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理论厚重、新时代思想贴近现实的优势,从多角度分析学生困惑的成因及解决问题出路。

3.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际教学过程中,"概论"课面临着"课时不少,却出现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声誉不高"的情况。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概论"课的特色优势,认真分析"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概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出"概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尤为重要。

二、任务完成情况

(一)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二)针对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为此,积极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努力探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

(三)教学科研相结合

积极组织教研室教师教研活动,实现教学经验成果科研化,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本学年围绕本院“三个精彩”、本校教学技能比赛和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深入研究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与省级、市级、院级科研课题、教改课题申报,组织教师参加学术活动。

(四)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修改和补充了新的教学内容。围绕2021版《概论》新教材,开展研讨,研究新教材,重新编写课程标准、讲义、教学课件、教学计划等,分工协作,责任落实到人,每一个项目指定一位主备课教师,根据重新修改教案、教学课件,更新视频,坚决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贯彻到教学中。积极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利用智慧课堂点名、回答问题、头脑风暴,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平台。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发展中心平台填报完整。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了教学诊改。

(五)教学诊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以下问题:课前准备不充分,学情研判不精准,课堂管理不严格,教法不够灵活,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抬头率不够,低头率严重,玩手机现象严重等,充分利用智能课堂,搞好课堂互动教学;增添新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提升教研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方法运用的灵活性,提升课堂驾驭能力;进一步加强智能课堂使用和课堂管理;让学生制作抖音、微视频,编演情景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教学内容;有效进行了课内课外实践教学。

(六)实践教学。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为完成本年度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组织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9级本科班同学们参观了淮海战役、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等,了解革命烈士的英勇奋战的英雄事迹,追忆革命历史丰碑,传承高尚革新精神,通过参观纪念馆、观看革命英雄人物资料,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学习革命英烈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革命英烈的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进取精神,革命英烈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通过本次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文化,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化作学习的动力,以革命精神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百年华诞。    

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三、主要改革成果和实践效果

(一)主要改革成果

1.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

1)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宏观理念与思路是:讲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渗透到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和各专题教学中。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2)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二,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三,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3)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的成果影响

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做到了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

2.2021年科研成果

孟卫兵论文《乡村振兴融入“概论课”的探讨》 《休闲》2021.4;梁志敏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层治理研究》 中文核心《农业经济》,2022年1月;孟卫兵《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河南省社科联2021年立项,孟卫兵《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策略研究》开封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另有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收到用稿通知;王名哲《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村改居”社区治理研究》河南省科技厅2021年立项;梁志敏《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百年历程与经验研究》开缝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王焕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研究》开封社科联课题荣获一等奖,证书待发,全省教体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思政)一等奖,获“河南省教学标兵”李现丽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发展探究河南省教育厅征文三等奖, 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发展探究 河南省社科联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探究开封社科联三等奖,一种互动式思政教育显示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二)实践效果

概论课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也是本课题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6月9-11日组织2019级水利水电、机械设计、测绘工程赴永城、徐州、台儿庄等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四、成果水平和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般认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包含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虚拟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在内的,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表征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

(一)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实现了“所有专业都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要求,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的精神。实践项目可以实现与学生专业最充分地结合,有利于形成更丰富的菜单式实践方案。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既可增进师生了解加深情感,又可促进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学习与接受。

(二)概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全员覆盖,这是教学活动严肃性的当然要求。课堂教学中,全员参与可以在相对客观的课堂考勤与过程严谨的考核评价中得以体现;课堂外实施的实践教学,利用本地历史文化、乡村振兴典型、企业典型资源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但是全员参与往往比课堂教学更加难以确定和保障,外地实践更难。

(三)理论教学实践是对所有学生的普及兼顾,师生暑期社会实践则属锦上添花。暑期社会实践更加注重实践的理论深度、地域广度,注重社会调研的科学严谨和成果质量。暑期社会实践,可以为思政课教师完成基本培训学习任务、教科研任务和学生科研指导任务提供平台,而教师的参与动力正源自于此。思政课教师可在日常教学和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发掘那些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文章写作等方面具有兴趣、有能力、有意愿的学生,并以此为主体组织实践队伍。具体实践内容,既可是统一组织的专题实践,也可以是思政课教师自组团队自定主题的实践活动。

(四)丰富实践载体,推进线上虚拟实践多元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发展,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线上虚拟实践成为可能。1.用活用好思想引领类资源。要大力推广“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高水平资源,提升广大师生学习实践水平。2.建设好高校自有线上虚拟资源。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校自有网站资源的建设,拓展功能、丰富内容、增加交互,提升学校资源的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加强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比如,建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课程专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现、革命故事重现、虚拟事件展现的虚拟教育场景,提升青年学生沉浸式实践效果。






项目主持人签字:  

                                       

成果特色

定位注重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的是具有职业特点的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本课程的定位上,以培养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为出发点。在具体实践项目的设计上,尽量选择与高职教育直接相关的内容来进行取舍。

内容注重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在内容上全部设计为一个个可操作的实践项目,力图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说教,说一套做一套的倾向,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体验教育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教材所有实践项目均需学生直接参与和体验。在参与和体验中引导学生感悟、反思,提升对人与社会的认知,把为人处事的道理转化为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概论课”教育教学理念守正创新

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核心课程,承担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重要责任,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宏观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相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按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合理安排到各教学项目中去,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围绕上述理念进行。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讲好思政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的“八个相统一”为指导,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同时,把“课程思政”建设要全面着眼于高校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和落实到所有课程教育之中,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点,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又要遵循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自身规律,从而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水平。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落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使思政课成为有意义的课、讲理的课、有温度的课,成为问题导向的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

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思政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课程的有效途径。

2.“概论课”教学设计和活动守正创新

(1)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一,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概论课的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所以概论课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融通中西文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学习概论课就是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其精髓,可以提升大学生正确的思辨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校内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第三,弥补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不足。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人文学科的知识普遍缺乏,教师在讲授概论课时史论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并能客观的分析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当代实际和学生实际,结概论课的基本理论,及时回答同学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既不回避问题存在的问题,更要看到我们用几十年的发展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的现代化道路。用真诚理性的分析来唤起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勇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互动式案例教学,通过日益丰富案例素材,头脑风暴互动分析,师生互动,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增强了概论课的吸引力。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打破常规的讲授法,概论课不是历史课,不是历史叙述,而是客观理性的分析,寻找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国家命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契合点,找出最大公约数。第四,与时俱进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更多的体现一种理念,通过引导、答疑、解惑的方法,诱导学生通过自身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3)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威尼斯官网的实际、开封市历史文化优势和河南省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展课内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实践教学大纲。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在教学中组织实施。 在紧密结合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本理论,然后依据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能力实际,按照模块式的方式,设计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改革开放、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等实践教学的培育模块。每一个培育模块又包含几个具体实践项目,每个具体实践项目设有实践目的与意义、实践形式与内容、实践注意事项和评价方法、实践延伸四部分内容。在内容上实现统编教材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形式上包括校园调研实践教学、参观体验实践教学、角色模拟实践教学、素质拓展实践教学等等,突出学生的广泛性、参与性、自主性,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教材设计的项目通过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关心社会,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中,把实践活动贯穿理论教学过程,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4)注重平时过程考核的评价标准。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终结性考核:分开卷和闭卷两部分,知识考核闭卷,能力考核开卷。成绩形成包括形成性考核点60%,终结性考核占40%。考核内容包括知识考核,主要是考核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力考核主要是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难点

目前,有关高校思政理论课、思政教育等对大学生影响的宏观方面课题和论文较多,有关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大学生思想真正起引领作用的文章或项目较少。从事本门课教学团队18人,近年发表文章多篇和课题研究多项,理论研究、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教学的实际效果存在诸多问题,也是大多数高校老师在讲述“概论”课时普遍共识。本课题旨在解决“概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发挥积极引领作用。如何破解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是本课题的难点。

1.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涵盖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72学时既系统理论,又能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积极影响,没有雄厚的理论功底,就难以有效结合社会现实,就难以说服大学生,也难以达到同频共振,起不到思政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

2.解决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

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时代容易产生自身认知、对社会认知、中国道路认知困惑,如果困惑不能及时化解,就会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带来干扰,产生迷惘。为学生答疑解惑,就要发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理论厚重、新时代思想贴近现实的优势,从多角度分析学生困惑的成因及解决问题出路。

3.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际教学过程中,"概论"课面临着"课时不少,却出现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声誉不高"的情况。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概论"课的特色优势,认真分析"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概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出"概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尤为重要。

二、任务完成情况

(一)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二)针对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为此,积极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努力探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

(三)教学科研相结合

积极组织教研室教师教研活动,实现教学经验成果科研化,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本学年围绕本院“三个精彩”、本校教学技能比赛和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深入研究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与省级、市级、院级科研课题、教改课题申报,组织教师参加学术活动。

(四)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修改和补充了新的教学内容。围绕2021版《概论》新教材,开展研讨,研究新教材,重新编写课程标准、讲义、教学课件、教学计划等,分工协作,责任落实到人,每一个项目指定一位主备课教师,根据重新修改教案、教学课件,更新视频,坚决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贯彻到教学中。积极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利用智慧课堂点名、回答问题、头脑风暴,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平台。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发展中心平台填报完整。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了教学诊改。

(五)教学诊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以下问题:课前准备不充分,学情研判不精准,课堂管理不严格,教法不够灵活,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抬头率不够,低头率严重,玩手机现象严重等,充分利用智能课堂,搞好课堂互动教学;增添新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提升教研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方法运用的灵活性,提升课堂驾驭能力;进一步加强智能课堂使用和课堂管理;让学生制作抖音、微视频,编演情景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教学内容;有效进行了课内课外实践教学。

(六)实践教学。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为完成本年度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组织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9级本科班同学们参观了淮海战役、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等,了解革命烈士的英勇奋战的英雄事迹,追忆革命历史丰碑,传承高尚革新精神,通过参观纪念馆、观看革命英雄人物资料,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学习革命英烈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革命英烈的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进取精神,革命英烈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通过本次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文化,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化作学习的动力,以革命精神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百年华诞。    

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三、主要改革成果和实践效果

(一)主要改革成果

1.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

1)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宏观理念与思路是:讲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渗透到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和各专题教学中。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2)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二,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三,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3)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的成果影响

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做到了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

2.2021年科研成果

孟卫兵论文《乡村振兴融入“概论课”的探讨》 《休闲》2021.4;梁志敏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层治理研究》 中文核心《农业经济》,2022年1月;孟卫兵《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河南省社科联2021年立项,孟卫兵《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策略研究》开封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另有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收到用稿通知;王名哲《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村改居”社区治理研究》河南省科技厅2021年立项;梁志敏《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百年历程与经验研究》开缝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王焕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研究》开封社科联课题荣获一等奖,证书待发,全省教体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思政)一等奖,获“河南省教学标兵”李现丽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发展探究河南省教育厅征文三等奖, 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发展探究 河南省社科联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探究开封社科联三等奖,一种互动式思政教育显示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二)实践效果

概论课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也是本课题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6月9-11日组织2019级水利水电、机械设计、测绘工程赴永城、徐州、台儿庄等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四、成果水平和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般认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包含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虚拟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在内的,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表征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

(一)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实现了“所有专业都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要求,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的精神。实践项目可以实现与学生专业最充分地结合,有利于形成更丰富的菜单式实践方案。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既可增进师生了解加深情感,又可促进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学习与接受。

(二)概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全员覆盖,这是教学活动严肃性的当然要求。课堂教学中,全员参与可以在相对客观的课堂考勤与过程严谨的考核评价中得以体现;课堂外实施的实践教学,利用本地历史文化、乡村振兴典型、企业典型资源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但是全员参与往往比课堂教学更加难以确定和保障,外地实践更难。

(三)理论教学实践是对所有学生的普及兼顾,师生暑期社会实践则属锦上添花。暑期社会实践更加注重实践的理论深度、地域广度,注重社会调研的科学严谨和成果质量。暑期社会实践,可以为思政课教师完成基本培训学习任务、教科研任务和学生科研指导任务提供平台,而教师的参与动力正源自于此。思政课教师可在日常教学和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发掘那些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文章写作等方面具有兴趣、有能力、有意愿的学生,并以此为主体组织实践队伍。具体实践内容,既可是统一组织的专题实践,也可以是思政课教师自组团队自定主题的实践活动。

(四)丰富实践载体,推进线上虚拟实践多元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发展,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线上虚拟实践成为可能。1.用活用好思想引领类资源。要大力推广“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高水平资源,提升广大师生学习实践水平。2.建设好高校自有线上虚拟资源。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校自有网站资源的建设,拓展功能、丰富内容、增加交互,提升学校资源的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加强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比如,建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课程专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现、革命故事重现、虚拟事件展现的虚拟教育场景,提升青年学生沉浸式实践效果。






项目主持人签字:  

                                       

成果特色

定位注重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的是具有职业特点的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本课程的定位上,以培养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为出发点。在具体实践项目的设计上,尽量选择与高职教育直接相关的内容来进行取舍。

内容注重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在内容上全部设计为一个个可操作的实践项目,力图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说教,说一套做一套的倾向,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体验教育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教材所有实践项目均需学生直接参与和体验。在参与和体验中引导学生感悟、反思,提升对人与社会的认知,把为人处事的道理转化为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概论课”教育教学理念守正创新

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核心课程,承担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重要责任,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宏观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相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按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合理安排到各教学项目中去,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围绕上述理念进行。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讲好思政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的“八个相统一”为指导,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同时,把“课程思政”建设要全面着眼于高校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和落实到所有课程教育之中,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点,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又要遵循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自身规律,从而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水平。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落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使思政课成为有意义的课、讲理的课、有温度的课,成为问题导向的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

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思政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课程的有效途径。

2.“概论课”教学设计和活动守正创新

(1)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一,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概论课的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所以概论课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融通中西文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学习概论课就是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其精髓,可以提升大学生正确的思辨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校内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第三,弥补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不足。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人文学科的知识普遍缺乏,教师在讲授概论课时史论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并能客观的分析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当代实际和学生实际,结概论课的基本理论,及时回答同学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既不回避问题存在的问题,更要看到我们用几十年的发展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的现代化道路。用真诚理性的分析来唤起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勇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互动式案例教学,通过日益丰富案例素材,头脑风暴互动分析,师生互动,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增强了概论课的吸引力。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打破常规的讲授法,概论课不是历史课,不是历史叙述,而是客观理性的分析,寻找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国家命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契合点,找出最大公约数。第四,与时俱进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更多的体现一种理念,通过引导、答疑、解惑的方法,诱导学生通过自身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3)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威尼斯官网的实际、开封市历史文化优势和河南省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展课内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实践教学大纲。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在教学中组织实施。 在紧密结合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本理论,然后依据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能力实际,按照模块式的方式,设计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改革开放、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等实践教学的培育模块。每一个培育模块又包含几个具体实践项目,每个具体实践项目设有实践目的与意义、实践形式与内容、实践注意事项和评价方法、实践延伸四部分内容。在内容上实现统编教材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形式上包括校园调研实践教学、参观体验实践教学、角色模拟实践教学、素质拓展实践教学等等,突出学生的广泛性、参与性、自主性,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教材设计的项目通过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关心社会,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中,把实践活动贯穿理论教学过程,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4)注重平时过程考核的评价标准。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终结性考核:分开卷和闭卷两部分,知识考核闭卷,能力考核开卷。成绩形成包括形成性考核点60%,终结性考核占40%。考核内容包括知识考核,主要是考核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力考核主要是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难点

目前,有关高校思政理论课、思政教育等对大学生影响的宏观方面课题和论文较多,有关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大学生思想真正起引领作用的文章或项目较少。从事本门课教学团队18人,近年发表文章多篇和课题研究多项,理论研究、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教学的实际效果存在诸多问题,也是大多数高校老师在讲述“概论”课时普遍共识。本课题旨在解决“概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发挥积极引领作用。如何破解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是本课题的难点。

1.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涵盖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72学时既系统理论,又能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积极影响,没有雄厚的理论功底,就难以有效结合社会现实,就难以说服大学生,也难以达到同频共振,起不到思政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

2.解决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

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时代容易产生自身认知、对社会认知、中国道路认知困惑,如果困惑不能及时化解,就会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带来干扰,产生迷惘。为学生答疑解惑,就要发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理论厚重、新时代思想贴近现实的优势,从多角度分析学生困惑的成因及解决问题出路。

3.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际教学过程中,"概论"课面临着"课时不少,却出现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声誉不高"的情况。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概论"课的特色优势,认真分析"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概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出"概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尤为重要。

二、任务完成情况

(一)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二)针对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为此,积极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努力探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

(三)教学科研相结合

积极组织教研室教师教研活动,实现教学经验成果科研化,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本学年围绕本院“三个精彩”、本校教学技能比赛和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深入研究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与省级、市级、院级科研课题、教改课题申报,组织教师参加学术活动。

(四)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修改和补充了新的教学内容。围绕2021版《概论》新教材,开展研讨,研究新教材,重新编写课程标准、讲义、教学课件、教学计划等,分工协作,责任落实到人,每一个项目指定一位主备课教师,根据重新修改教案、教学课件,更新视频,坚决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贯彻到教学中。积极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利用智慧课堂点名、回答问题、头脑风暴,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平台。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发展中心平台填报完整。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了教学诊改。

(五)教学诊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以下问题:课前准备不充分,学情研判不精准,课堂管理不严格,教法不够灵活,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抬头率不够,低头率严重,玩手机现象严重等,充分利用智能课堂,搞好课堂互动教学;增添新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提升教研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方法运用的灵活性,提升课堂驾驭能力;进一步加强智能课堂使用和课堂管理;让学生制作抖音、微视频,编演情景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教学内容;有效进行了课内课外实践教学。

(六)实践教学。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为完成本年度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组织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9级本科班同学们参观了淮海战役、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等,了解革命烈士的英勇奋战的英雄事迹,追忆革命历史丰碑,传承高尚革新精神,通过参观纪念馆、观看革命英雄人物资料,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学习革命英烈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革命英烈的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进取精神,革命英烈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通过本次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文化,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化作学习的动力,以革命精神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百年华诞。    

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三、主要改革成果和实践效果

(一)主要改革成果

1.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

1)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宏观理念与思路是:讲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渗透到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和各专题教学中。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2)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二,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三,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3)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的成果影响

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做到了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

2.2021年科研成果

孟卫兵论文《乡村振兴融入“概论课”的探讨》 《休闲》2021.4;梁志敏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层治理研究》 中文核心《农业经济》,2022年1月;孟卫兵《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河南省社科联2021年立项,孟卫兵《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策略研究》开封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另有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收到用稿通知;王名哲《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村改居”社区治理研究》河南省科技厅2021年立项;梁志敏《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百年历程与经验研究》开缝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王焕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研究》开封社科联课题荣获一等奖,证书待发,全省教体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思政)一等奖,获“河南省教学标兵”李现丽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发展探究河南省教育厅征文三等奖, 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发展探究 河南省社科联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探究开封社科联三等奖,一种互动式思政教育显示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二)实践效果

概论课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也是本课题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6月9-11日组织2019级水利水电、机械设计、测绘工程赴永城、徐州、台儿庄等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四、成果水平和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般认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包含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虚拟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在内的,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表征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

(一)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实现了“所有专业都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要求,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的精神。实践项目可以实现与学生专业最充分地结合,有利于形成更丰富的菜单式实践方案。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既可增进师生了解加深情感,又可促进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学习与接受。

(二)概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全员覆盖,这是教学活动严肃性的当然要求。课堂教学中,全员参与可以在相对客观的课堂考勤与过程严谨的考核评价中得以体现;课堂外实施的实践教学,利用本地历史文化、乡村振兴典型、企业典型资源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但是全员参与往往比课堂教学更加难以确定和保障,外地实践更难。

(三)理论教学实践是对所有学生的普及兼顾,师生暑期社会实践则属锦上添花。暑期社会实践更加注重实践的理论深度、地域广度,注重社会调研的科学严谨和成果质量。暑期社会实践,可以为思政课教师完成基本培训学习任务、教科研任务和学生科研指导任务提供平台,而教师的参与动力正源自于此。思政课教师可在日常教学和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发掘那些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文章写作等方面具有兴趣、有能力、有意愿的学生,并以此为主体组织实践队伍。具体实践内容,既可是统一组织的专题实践,也可以是思政课教师自组团队自定主题的实践活动。

(四)丰富实践载体,推进线上虚拟实践多元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发展,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线上虚拟实践成为可能。1.用活用好思想引领类资源。要大力推广“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高水平资源,提升广大师生学习实践水平。2.建设好高校自有线上虚拟资源。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校自有网站资源的建设,拓展功能、丰富内容、增加交互,提升学校资源的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加强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比如,建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课程专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现、革命故事重现、虚拟事件展现的虚拟教育场景,提升青年学生沉浸式实践效果。






项目主持人签字:  

                                       

成果特色

定位注重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的是具有职业特点的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本课程的定位上,以培养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为出发点。在具体实践项目的设计上,尽量选择与高职教育直接相关的内容来进行取舍。

内容注重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在内容上全部设计为一个个可操作的实践项目,力图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说教,说一套做一套的倾向,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体验教育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教材所有实践项目均需学生直接参与和体验。在参与和体验中引导学生感悟、反思,提升对人与社会的认知,把为人处事的道理转化为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概论课”教育教学理念守正创新

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核心课程,承担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重要责任,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宏观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相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按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合理安排到各教学项目中去,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围绕上述理念进行。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讲好思政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的“八个相统一”为指导,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同时,把“课程思政”建设要全面着眼于高校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和落实到所有课程教育之中,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点,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又要遵循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自身规律,从而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水平。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落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使思政课成为有意义的课、讲理的课、有温度的课,成为问题导向的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

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思政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课程的有效途径。

2.“概论课”教学设计和活动守正创新

(1)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一,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概论课的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所以概论课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融通中西文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学习概论课就是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其精髓,可以提升大学生正确的思辨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校内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第三,弥补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不足。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人文学科的知识普遍缺乏,教师在讲授概论课时史论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并能客观的分析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当代实际和学生实际,结概论课的基本理论,及时回答同学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既不回避问题存在的问题,更要看到我们用几十年的发展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的现代化道路。用真诚理性的分析来唤起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勇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互动式案例教学,通过日益丰富案例素材,头脑风暴互动分析,师生互动,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增强了概论课的吸引力。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打破常规的讲授法,概论课不是历史课,不是历史叙述,而是客观理性的分析,寻找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国家命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契合点,找出最大公约数。第四,与时俱进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更多的体现一种理念,通过引导、答疑、解惑的方法,诱导学生通过自身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3)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威尼斯官网的实际、开封市历史文化优势和河南省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展课内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实践教学大纲。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在教学中组织实施。 在紧密结合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本理论,然后依据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能力实际,按照模块式的方式,设计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改革开放、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等实践教学的培育模块。每一个培育模块又包含几个具体实践项目,每个具体实践项目设有实践目的与意义、实践形式与内容、实践注意事项和评价方法、实践延伸四部分内容。在内容上实现统编教材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形式上包括校园调研实践教学、参观体验实践教学、角色模拟实践教学、素质拓展实践教学等等,突出学生的广泛性、参与性、自主性,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教材设计的项目通过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关心社会,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中,把实践活动贯穿理论教学过程,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4)注重平时过程考核的评价标准。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终结性考核:分开卷和闭卷两部分,知识考核闭卷,能力考核开卷。成绩形成包括形成性考核点60%,终结性考核占40%。考核内容包括知识考核,主要是考核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力考核主要是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难点

目前,有关高校思政理论课、思政教育等对大学生影响的宏观方面课题和论文较多,有关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大学生思想真正起引领作用的文章或项目较少。从事本门课教学团队18人,近年发表文章多篇和课题研究多项,理论研究、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教学的实际效果存在诸多问题,也是大多数高校老师在讲述“概论”课时普遍共识。本课题旨在解决“概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发挥积极引领作用。如何破解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是本课题的难点。

1.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涵盖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72学时既系统理论,又能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积极影响,没有雄厚的理论功底,就难以有效结合社会现实,就难以说服大学生,也难以达到同频共振,起不到思政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

2.解决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

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时代容易产生自身认知、对社会认知、中国道路认知困惑,如果困惑不能及时化解,就会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带来干扰,产生迷惘。为学生答疑解惑,就要发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理论厚重、新时代思想贴近现实的优势,从多角度分析学生困惑的成因及解决问题出路。

3.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际教学过程中,"概论"课面临着"课时不少,却出现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声誉不高"的情况。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概论"课的特色优势,认真分析"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概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出"概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尤为重要。

二、任务完成情况

(一)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二)针对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为此,积极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努力探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

(三)教学科研相结合

积极组织教研室教师教研活动,实现教学经验成果科研化,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本学年围绕本院“三个精彩”、本校教学技能比赛和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深入研究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与省级、市级、院级科研课题、教改课题申报,组织教师参加学术活动。

(四)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修改和补充了新的教学内容。围绕2021版《概论》新教材,开展研讨,研究新教材,重新编写课程标准、讲义、教学课件、教学计划等,分工协作,责任落实到人,每一个项目指定一位主备课教师,根据重新修改教案、教学课件,更新视频,坚决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贯彻到教学中。积极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利用智慧课堂点名、回答问题、头脑风暴,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平台。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发展中心平台填报完整。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了教学诊改。

(五)教学诊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以下问题:课前准备不充分,学情研判不精准,课堂管理不严格,教法不够灵活,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抬头率不够,低头率严重,玩手机现象严重等,充分利用智能课堂,搞好课堂互动教学;增添新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提升教研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方法运用的灵活性,提升课堂驾驭能力;进一步加强智能课堂使用和课堂管理;让学生制作抖音、微视频,编演情景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教学内容;有效进行了课内课外实践教学。

(六)实践教学。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为完成本年度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组织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9级本科班同学们参观了淮海战役、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等,了解革命烈士的英勇奋战的英雄事迹,追忆革命历史丰碑,传承高尚革新精神,通过参观纪念馆、观看革命英雄人物资料,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学习革命英烈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革命英烈的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进取精神,革命英烈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通过本次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文化,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化作学习的动力,以革命精神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百年华诞。    

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三、主要改革成果和实践效果

(一)主要改革成果

1.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

1)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宏观理念与思路是:讲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渗透到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和各专题教学中。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2)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二,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三,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3)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的成果影响

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做到了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

2.2021年科研成果

孟卫兵论文《乡村振兴融入“概论课”的探讨》 《休闲》2021.4;梁志敏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层治理研究》 中文核心《农业经济》,2022年1月;孟卫兵《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河南省社科联2021年立项,孟卫兵《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策略研究》开封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另有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收到用稿通知;王名哲《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村改居”社区治理研究》河南省科技厅2021年立项;梁志敏《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百年历程与经验研究》开缝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王焕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研究》开封社科联课题荣获一等奖,证书待发,全省教体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思政)一等奖,获“河南省教学标兵”李现丽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发展探究河南省教育厅征文三等奖, 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发展探究 河南省社科联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探究开封社科联三等奖,一种互动式思政教育显示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二)实践效果

概论课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也是本课题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6月9-11日组织2019级水利水电、机械设计、测绘工程赴永城、徐州、台儿庄等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四、成果水平和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般认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包含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虚拟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在内的,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表征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

(一)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实现了“所有专业都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要求,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的精神。实践项目可以实现与学生专业最充分地结合,有利于形成更丰富的菜单式实践方案。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既可增进师生了解加深情感,又可促进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学习与接受。

(二)概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全员覆盖,这是教学活动严肃性的当然要求。课堂教学中,全员参与可以在相对客观的课堂考勤与过程严谨的考核评价中得以体现;课堂外实施的实践教学,利用本地历史文化、乡村振兴典型、企业典型资源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但是全员参与往往比课堂教学更加难以确定和保障,外地实践更难。

(三)理论教学实践是对所有学生的普及兼顾,师生暑期社会实践则属锦上添花。暑期社会实践更加注重实践的理论深度、地域广度,注重社会调研的科学严谨和成果质量。暑期社会实践,可以为思政课教师完成基本培训学习任务、教科研任务和学生科研指导任务提供平台,而教师的参与动力正源自于此。思政课教师可在日常教学和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发掘那些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文章写作等方面具有兴趣、有能力、有意愿的学生,并以此为主体组织实践队伍。具体实践内容,既可是统一组织的专题实践,也可以是思政课教师自组团队自定主题的实践活动。

(四)丰富实践载体,推进线上虚拟实践多元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发展,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线上虚拟实践成为可能。1.用活用好思想引领类资源。要大力推广“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高水平资源,提升广大师生学习实践水平。2.建设好高校自有线上虚拟资源。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校自有网站资源的建设,拓展功能、丰富内容、增加交互,提升学校资源的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加强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比如,建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课程专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现、革命故事重现、虚拟事件展现的虚拟教育场景,提升青年学生沉浸式实践效果。






项目主持人签字:  

                                       

成果特色

定位注重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的是具有职业特点的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本课程的定位上,以培养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为出发点。在具体实践项目的设计上,尽量选择与高职教育直接相关的内容来进行取舍。

内容注重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在内容上全部设计为一个个可操作的实践项目,力图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说教,说一套做一套的倾向,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体验教育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教材所有实践项目均需学生直接参与和体验。在参与和体验中引导学生感悟、反思,提升对人与社会的认知,把为人处事的道理转化为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概论课”教育教学理念守正创新

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核心课程,承担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重要责任,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宏观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相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按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合理安排到各教学项目中去,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围绕上述理念进行。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讲好思政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的“八个相统一”为指导,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同时,把“课程思政”建设要全面着眼于高校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和落实到所有课程教育之中,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点,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又要遵循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自身规律,从而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水平。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落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使思政课成为有意义的课、讲理的课、有温度的课,成为问题导向的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

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思政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课程的有效途径。

2.“概论课”教学设计和活动守正创新

(1)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一,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概论课的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所以概论课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融通中西文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学习概论课就是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其精髓,可以提升大学生正确的思辨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校内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第三,弥补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不足。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人文学科的知识普遍缺乏,教师在讲授概论课时史论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并能客观的分析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当代实际和学生实际,结概论课的基本理论,及时回答同学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既不回避问题存在的问题,更要看到我们用几十年的发展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的现代化道路。用真诚理性的分析来唤起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勇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互动式案例教学,通过日益丰富案例素材,头脑风暴互动分析,师生互动,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增强了概论课的吸引力。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打破常规的讲授法,概论课不是历史课,不是历史叙述,而是客观理性的分析,寻找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国家命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契合点,找出最大公约数。第四,与时俱进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更多的体现一种理念,通过引导、答疑、解惑的方法,诱导学生通过自身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3)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威尼斯官网的实际、开封市历史文化优势和河南省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展课内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实践教学大纲。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在教学中组织实施。 在紧密结合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本理论,然后依据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能力实际,按照模块式的方式,设计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改革开放、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等实践教学的培育模块。每一个培育模块又包含几个具体实践项目,每个具体实践项目设有实践目的与意义、实践形式与内容、实践注意事项和评价方法、实践延伸四部分内容。在内容上实现统编教材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形式上包括校园调研实践教学、参观体验实践教学、角色模拟实践教学、素质拓展实践教学等等,突出学生的广泛性、参与性、自主性,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教材设计的项目通过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关心社会,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中,把实践活动贯穿理论教学过程,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4)注重平时过程考核的评价标准。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终结性考核:分开卷和闭卷两部分,知识考核闭卷,能力考核开卷。成绩形成包括形成性考核点60%,终结性考核占40%。考核内容包括知识考核,主要是考核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力考核主要是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难点

目前,有关高校思政理论课、思政教育等对大学生影响的宏观方面课题和论文较多,有关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大学生思想真正起引领作用的文章或项目较少。从事本门课教学团队18人,近年发表文章多篇和课题研究多项,理论研究、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教学的实际效果存在诸多问题,也是大多数高校老师在讲述“概论”课时普遍共识。本课题旨在解决“概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发挥积极引领作用。如何破解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是本课题的难点。

1.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涵盖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72学时既系统理论,又能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积极影响,没有雄厚的理论功底,就难以有效结合社会现实,就难以说服大学生,也难以达到同频共振,起不到思政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

2.解决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

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时代容易产生自身认知、对社会认知、中国道路认知困惑,如果困惑不能及时化解,就会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带来干扰,产生迷惘。为学生答疑解惑,就要发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理论厚重、新时代思想贴近现实的优势,从多角度分析学生困惑的成因及解决问题出路。

3.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际教学过程中,"概论"课面临着"课时不少,却出现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声誉不高"的情况。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概论"课的特色优势,认真分析"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概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出"概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尤为重要。

二、任务完成情况

(一)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二)针对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为此,积极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努力探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

(三)教学科研相结合

积极组织教研室教师教研活动,实现教学经验成果科研化,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本学年围绕本院“三个精彩”、本校教学技能比赛和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深入研究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与省级、市级、院级科研课题、教改课题申报,组织教师参加学术活动。

(四)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修改和补充了新的教学内容。围绕2021版《概论》新教材,开展研讨,研究新教材,重新编写课程标准、讲义、教学课件、教学计划等,分工协作,责任落实到人,每一个项目指定一位主备课教师,根据重新修改教案、教学课件,更新视频,坚决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贯彻到教学中。积极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利用智慧课堂点名、回答问题、头脑风暴,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平台。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发展中心平台填报完整。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了教学诊改。

(五)教学诊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以下问题:课前准备不充分,学情研判不精准,课堂管理不严格,教法不够灵活,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抬头率不够,低头率严重,玩手机现象严重等,充分利用智能课堂,搞好课堂互动教学;增添新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提升教研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方法运用的灵活性,提升课堂驾驭能力;进一步加强智能课堂使用和课堂管理;让学生制作抖音、微视频,编演情景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教学内容;有效进行了课内课外实践教学。

(六)实践教学。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为完成本年度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组织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9级本科班同学们参观了淮海战役、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等,了解革命烈士的英勇奋战的英雄事迹,追忆革命历史丰碑,传承高尚革新精神,通过参观纪念馆、观看革命英雄人物资料,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学习革命英烈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革命英烈的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进取精神,革命英烈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通过本次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文化,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化作学习的动力,以革命精神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百年华诞。    

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三、主要改革成果和实践效果

(一)主要改革成果

1.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

1)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宏观理念与思路是:讲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渗透到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和各专题教学中。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2)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二,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三,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3)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的成果影响

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做到了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

2.2021年科研成果

孟卫兵论文《乡村振兴融入“概论课”的探讨》 《休闲》2021.4;梁志敏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层治理研究》 中文核心《农业经济》,2022年1月;孟卫兵《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河南省社科联2021年立项,孟卫兵《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策略研究》开封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另有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收到用稿通知;王名哲《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村改居”社区治理研究》河南省科技厅2021年立项;梁志敏《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百年历程与经验研究》开缝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王焕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研究》开封社科联课题荣获一等奖,证书待发,全省教体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思政)一等奖,获“河南省教学标兵”李现丽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发展探究河南省教育厅征文三等奖, 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发展探究 河南省社科联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探究开封社科联三等奖,一种互动式思政教育显示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二)实践效果

概论课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也是本课题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6月9-11日组织2019级水利水电、机械设计、测绘工程赴永城、徐州、台儿庄等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四、成果水平和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般认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包含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虚拟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在内的,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表征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

(一)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实现了“所有专业都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要求,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的精神。实践项目可以实现与学生专业最充分地结合,有利于形成更丰富的菜单式实践方案。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既可增进师生了解加深情感,又可促进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学习与接受。

(二)概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全员覆盖,这是教学活动严肃性的当然要求。课堂教学中,全员参与可以在相对客观的课堂考勤与过程严谨的考核评价中得以体现;课堂外实施的实践教学,利用本地历史文化、乡村振兴典型、企业典型资源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但是全员参与往往比课堂教学更加难以确定和保障,外地实践更难。

(三)理论教学实践是对所有学生的普及兼顾,师生暑期社会实践则属锦上添花。暑期社会实践更加注重实践的理论深度、地域广度,注重社会调研的科学严谨和成果质量。暑期社会实践,可以为思政课教师完成基本培训学习任务、教科研任务和学生科研指导任务提供平台,而教师的参与动力正源自于此。思政课教师可在日常教学和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发掘那些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文章写作等方面具有兴趣、有能力、有意愿的学生,并以此为主体组织实践队伍。具体实践内容,既可是统一组织的专题实践,也可以是思政课教师自组团队自定主题的实践活动。

(四)丰富实践载体,推进线上虚拟实践多元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发展,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线上虚拟实践成为可能。1.用活用好思想引领类资源。要大力推广“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高水平资源,提升广大师生学习实践水平。2.建设好高校自有线上虚拟资源。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校自有网站资源的建设,拓展功能、丰富内容、增加交互,提升学校资源的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加强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比如,建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课程专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现、革命故事重现、虚拟事件展现的虚拟教育场景,提升青年学生沉浸式实践效果。






项目主持人签字:  

                                       

成果特色

定位注重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的是具有职业特点的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本课程的定位上,以培养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为出发点。在具体实践项目的设计上,尽量选择与高职教育直接相关的内容来进行取舍。

内容注重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在内容上全部设计为一个个可操作的实践项目,力图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说教,说一套做一套的倾向,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体验教育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教材所有实践项目均需学生直接参与和体验。在参与和体验中引导学生感悟、反思,提升对人与社会的认知,把为人处事的道理转化为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概论课”教育教学理念守正创新

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核心课程,承担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重要责任,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宏观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相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按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合理安排到各教学项目中去,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围绕上述理念进行。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讲好思政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的“八个相统一”为指导,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同时,把“课程思政”建设要全面着眼于高校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和落实到所有课程教育之中,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点,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又要遵循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自身规律,从而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水平。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落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使思政课成为有意义的课、讲理的课、有温度的课,成为问题导向的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

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思政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课程的有效途径。

2.“概论课”教学设计和活动守正创新

(1)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一,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概论课的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所以概论课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融通中西文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学习概论课就是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其精髓,可以提升大学生正确的思辨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校内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第三,弥补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不足。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人文学科的知识普遍缺乏,教师在讲授概论课时史论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并能客观的分析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当代实际和学生实际,结概论课的基本理论,及时回答同学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既不回避问题存在的问题,更要看到我们用几十年的发展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的现代化道路。用真诚理性的分析来唤起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勇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互动式案例教学,通过日益丰富案例素材,头脑风暴互动分析,师生互动,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增强了概论课的吸引力。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打破常规的讲授法,概论课不是历史课,不是历史叙述,而是客观理性的分析,寻找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国家命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契合点,找出最大公约数。第四,与时俱进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更多的体现一种理念,通过引导、答疑、解惑的方法,诱导学生通过自身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3)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威尼斯官网的实际、开封市历史文化优势和河南省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展课内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实践教学大纲。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在教学中组织实施。 在紧密结合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本理论,然后依据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能力实际,按照模块式的方式,设计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改革开放、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等实践教学的培育模块。每一个培育模块又包含几个具体实践项目,每个具体实践项目设有实践目的与意义、实践形式与内容、实践注意事项和评价方法、实践延伸四部分内容。在内容上实现统编教材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形式上包括校园调研实践教学、参观体验实践教学、角色模拟实践教学、素质拓展实践教学等等,突出学生的广泛性、参与性、自主性,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教材设计的项目通过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关心社会,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中,把实践活动贯穿理论教学过程,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4)注重平时过程考核的评价标准。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终结性考核:分开卷和闭卷两部分,知识考核闭卷,能力考核开卷。成绩形成包括形成性考核点60%,终结性考核占40%。考核内容包括知识考核,主要是考核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力考核主要是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难点

目前,有关高校思政理论课、思政教育等对大学生影响的宏观方面课题和论文较多,有关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大学生思想真正起引领作用的文章或项目较少。从事本门课教学团队18人,近年发表文章多篇和课题研究多项,理论研究、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教学的实际效果存在诸多问题,也是大多数高校老师在讲述“概论”课时普遍共识。本课题旨在解决“概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发挥积极引领作用。如何破解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是本课题的难点。

1.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涵盖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72学时既系统理论,又能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积极影响,没有雄厚的理论功底,就难以有效结合社会现实,就难以说服大学生,也难以达到同频共振,起不到思政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

2.解决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

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时代容易产生自身认知、对社会认知、中国道路认知困惑,如果困惑不能及时化解,就会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带来干扰,产生迷惘。为学生答疑解惑,就要发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理论厚重、新时代思想贴近现实的优势,从多角度分析学生困惑的成因及解决问题出路。

3.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际教学过程中,"概论"课面临着"课时不少,却出现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声誉不高"的情况。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概论"课的特色优势,认真分析"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概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出"概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尤为重要。

二、任务完成情况

(一)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二)针对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为此,积极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努力探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

(三)教学科研相结合

积极组织教研室教师教研活动,实现教学经验成果科研化,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本学年围绕本院“三个精彩”、本校教学技能比赛和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深入研究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与省级、市级、院级科研课题、教改课题申报,组织教师参加学术活动。

(四)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修改和补充了新的教学内容。围绕2021版《概论》新教材,开展研讨,研究新教材,重新编写课程标准、讲义、教学课件、教学计划等,分工协作,责任落实到人,每一个项目指定一位主备课教师,根据重新修改教案、教学课件,更新视频,坚决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贯彻到教学中。积极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利用智慧课堂点名、回答问题、头脑风暴,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平台。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发展中心平台填报完整。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了教学诊改。

(五)教学诊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以下问题:课前准备不充分,学情研判不精准,课堂管理不严格,教法不够灵活,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抬头率不够,低头率严重,玩手机现象严重等,充分利用智能课堂,搞好课堂互动教学;增添新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提升教研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方法运用的灵活性,提升课堂驾驭能力;进一步加强智能课堂使用和课堂管理;让学生制作抖音、微视频,编演情景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教学内容;有效进行了课内课外实践教学。

(六)实践教学。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为完成本年度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组织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9级本科班同学们参观了淮海战役、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等,了解革命烈士的英勇奋战的英雄事迹,追忆革命历史丰碑,传承高尚革新精神,通过参观纪念馆、观看革命英雄人物资料,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学习革命英烈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革命英烈的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进取精神,革命英烈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通过本次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文化,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化作学习的动力,以革命精神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百年华诞。    

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三、主要改革成果和实践效果

(一)主要改革成果

1.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

1)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宏观理念与思路是:讲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渗透到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和各专题教学中。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2)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二,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三,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3)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的成果影响

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做到了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

2.2021年科研成果

孟卫兵论文《乡村振兴融入“概论课”的探讨》 《休闲》2021.4;梁志敏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层治理研究》 中文核心《农业经济》,2022年1月;孟卫兵《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河南省社科联2021年立项,孟卫兵《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策略研究》开封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另有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收到用稿通知;王名哲《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村改居”社区治理研究》河南省科技厅2021年立项;梁志敏《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百年历程与经验研究》开缝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王焕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研究》开封社科联课题荣获一等奖,证书待发,全省教体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思政)一等奖,获“河南省教学标兵”李现丽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发展探究河南省教育厅征文三等奖, 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发展探究 河南省社科联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探究开封社科联三等奖,一种互动式思政教育显示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二)实践效果

概论课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也是本课题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6月9-11日组织2019级水利水电、机械设计、测绘工程赴永城、徐州、台儿庄等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四、成果水平和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般认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包含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虚拟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在内的,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表征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

(一)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实现了“所有专业都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要求,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的精神。实践项目可以实现与学生专业最充分地结合,有利于形成更丰富的菜单式实践方案。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既可增进师生了解加深情感,又可促进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学习与接受。

(二)概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全员覆盖,这是教学活动严肃性的当然要求。课堂教学中,全员参与可以在相对客观的课堂考勤与过程严谨的考核评价中得以体现;课堂外实施的实践教学,利用本地历史文化、乡村振兴典型、企业典型资源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但是全员参与往往比课堂教学更加难以确定和保障,外地实践更难。

(三)理论教学实践是对所有学生的普及兼顾,师生暑期社会实践则属锦上添花。暑期社会实践更加注重实践的理论深度、地域广度,注重社会调研的科学严谨和成果质量。暑期社会实践,可以为思政课教师完成基本培训学习任务、教科研任务和学生科研指导任务提供平台,而教师的参与动力正源自于此。思政课教师可在日常教学和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发掘那些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文章写作等方面具有兴趣、有能力、有意愿的学生,并以此为主体组织实践队伍。具体实践内容,既可是统一组织的专题实践,也可以是思政课教师自组团队自定主题的实践活动。

(四)丰富实践载体,推进线上虚拟实践多元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发展,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线上虚拟实践成为可能。1.用活用好思想引领类资源。要大力推广“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高水平资源,提升广大师生学习实践水平。2.建设好高校自有线上虚拟资源。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校自有网站资源的建设,拓展功能、丰富内容、增加交互,提升学校资源的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加强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比如,建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课程专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现、革命故事重现、虚拟事件展现的虚拟教育场景,提升青年学生沉浸式实践效果。






项目主持人签字:  

                                       

成果特色

定位注重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的是具有职业特点的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本课程的定位上,以培养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为出发点。在具体实践项目的设计上,尽量选择与高职教育直接相关的内容来进行取舍。

内容注重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在内容上全部设计为一个个可操作的实践项目,力图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说教,说一套做一套的倾向,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体验教育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教材所有实践项目均需学生直接参与和体验。在参与和体验中引导学生感悟、反思,提升对人与社会的认知,把为人处事的道理转化为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概论课”教育教学理念守正创新

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核心课程,承担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重要责任,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宏观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相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按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合理安排到各教学项目中去,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围绕上述理念进行。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讲好思政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的“八个相统一”为指导,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同时,把“课程思政”建设要全面着眼于高校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和落实到所有课程教育之中,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点,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又要遵循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自身规律,从而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水平。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落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使思政课成为有意义的课、讲理的课、有温度的课,成为问题导向的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

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思政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课程的有效途径。

2.“概论课”教学设计和活动守正创新

(1)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一,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概论课的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所以概论课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融通中西文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学习概论课就是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其精髓,可以提升大学生正确的思辨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校内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第三,弥补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不足。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人文学科的知识普遍缺乏,教师在讲授概论课时史论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并能客观的分析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当代实际和学生实际,结概论课的基本理论,及时回答同学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既不回避问题存在的问题,更要看到我们用几十年的发展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的现代化道路。用真诚理性的分析来唤起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勇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互动式案例教学,通过日益丰富案例素材,头脑风暴互动分析,师生互动,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增强了概论课的吸引力。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打破常规的讲授法,概论课不是历史课,不是历史叙述,而是客观理性的分析,寻找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国家命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契合点,找出最大公约数。第四,与时俱进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更多的体现一种理念,通过引导、答疑、解惑的方法,诱导学生通过自身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3)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威尼斯官网的实际、开封市历史文化优势和河南省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展课内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实践教学大纲。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在教学中组织实施。 在紧密结合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本理论,然后依据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能力实际,按照模块式的方式,设计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改革开放、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等实践教学的培育模块。每一个培育模块又包含几个具体实践项目,每个具体实践项目设有实践目的与意义、实践形式与内容、实践注意事项和评价方法、实践延伸四部分内容。在内容上实现统编教材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形式上包括校园调研实践教学、参观体验实践教学、角色模拟实践教学、素质拓展实践教学等等,突出学生的广泛性、参与性、自主性,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教材设计的项目通过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关心社会,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中,把实践活动贯穿理论教学过程,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4)注重平时过程考核的评价标准。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终结性考核:分开卷和闭卷两部分,知识考核闭卷,能力考核开卷。成绩形成包括形成性考核点60%,终结性考核占40%。考核内容包括知识考核,主要是考核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力考核主要是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难点

目前,有关高校思政理论课、思政教育等对大学生影响的宏观方面课题和论文较多,有关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大学生思想真正起引领作用的文章或项目较少。从事本门课教学团队18人,近年发表文章多篇和课题研究多项,理论研究、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教学的实际效果存在诸多问题,也是大多数高校老师在讲述“概论”课时普遍共识。本课题旨在解决“概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发挥积极引领作用。如何破解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是本课题的难点。

1.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涵盖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72学时既系统理论,又能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积极影响,没有雄厚的理论功底,就难以有效结合社会现实,就难以说服大学生,也难以达到同频共振,起不到思政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

2.解决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

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时代容易产生自身认知、对社会认知、中国道路认知困惑,如果困惑不能及时化解,就会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带来干扰,产生迷惘。为学生答疑解惑,就要发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理论厚重、新时代思想贴近现实的优势,从多角度分析学生困惑的成因及解决问题出路。

3.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际教学过程中,"概论"课面临着"课时不少,却出现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声誉不高"的情况。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概论"课的特色优势,认真分析"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概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出"概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尤为重要。

二、任务完成情况

(一)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二)针对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为此,积极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努力探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

(三)教学科研相结合

积极组织教研室教师教研活动,实现教学经验成果科研化,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本学年围绕本院“三个精彩”、本校教学技能比赛和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深入研究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与省级、市级、院级科研课题、教改课题申报,组织教师参加学术活动。

(四)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修改和补充了新的教学内容。围绕2021版《概论》新教材,开展研讨,研究新教材,重新编写课程标准、讲义、教学课件、教学计划等,分工协作,责任落实到人,每一个项目指定一位主备课教师,根据重新修改教案、教学课件,更新视频,坚决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贯彻到教学中。积极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利用智慧课堂点名、回答问题、头脑风暴,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平台。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发展中心平台填报完整。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了教学诊改。

(五)教学诊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以下问题:课前准备不充分,学情研判不精准,课堂管理不严格,教法不够灵活,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抬头率不够,低头率严重,玩手机现象严重等,充分利用智能课堂,搞好课堂互动教学;增添新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提升教研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方法运用的灵活性,提升课堂驾驭能力;进一步加强智能课堂使用和课堂管理;让学生制作抖音、微视频,编演情景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教学内容;有效进行了课内课外实践教学。

(六)实践教学。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为完成本年度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组织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9级本科班同学们参观了淮海战役、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等,了解革命烈士的英勇奋战的英雄事迹,追忆革命历史丰碑,传承高尚革新精神,通过参观纪念馆、观看革命英雄人物资料,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学习革命英烈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革命英烈的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进取精神,革命英烈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通过本次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文化,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化作学习的动力,以革命精神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百年华诞。    

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三、主要改革成果和实践效果

(一)主要改革成果

1.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

1)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宏观理念与思路是:讲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渗透到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和各专题教学中。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2)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二,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三,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3)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的成果影响

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做到了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

2.2021年科研成果

孟卫兵论文《乡村振兴融入“概论课”的探讨》 《休闲》2021.4;梁志敏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层治理研究》 中文核心《农业经济》,2022年1月;孟卫兵《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河南省社科联2021年立项,孟卫兵《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策略研究》开封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另有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收到用稿通知;王名哲《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村改居”社区治理研究》河南省科技厅2021年立项;梁志敏《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百年历程与经验研究》开缝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王焕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研究》开封社科联课题荣获一等奖,证书待发,全省教体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思政)一等奖,获“河南省教学标兵”李现丽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发展探究河南省教育厅征文三等奖, 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发展探究 河南省社科联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探究开封社科联三等奖,一种互动式思政教育显示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二)实践效果

概论课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也是本课题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6月9-11日组织2019级水利水电、机械设计、测绘工程赴永城、徐州、台儿庄等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四、成果水平和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般认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包含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虚拟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在内的,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表征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

(一)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实现了“所有专业都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要求,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的精神。实践项目可以实现与学生专业最充分地结合,有利于形成更丰富的菜单式实践方案。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既可增进师生了解加深情感,又可促进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学习与接受。

(二)概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全员覆盖,这是教学活动严肃性的当然要求。课堂教学中,全员参与可以在相对客观的课堂考勤与过程严谨的考核评价中得以体现;课堂外实施的实践教学,利用本地历史文化、乡村振兴典型、企业典型资源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但是全员参与往往比课堂教学更加难以确定和保障,外地实践更难。

(三)理论教学实践是对所有学生的普及兼顾,师生暑期社会实践则属锦上添花。暑期社会实践更加注重实践的理论深度、地域广度,注重社会调研的科学严谨和成果质量。暑期社会实践,可以为思政课教师完成基本培训学习任务、教科研任务和学生科研指导任务提供平台,而教师的参与动力正源自于此。思政课教师可在日常教学和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发掘那些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文章写作等方面具有兴趣、有能力、有意愿的学生,并以此为主体组织实践队伍。具体实践内容,既可是统一组织的专题实践,也可以是思政课教师自组团队自定主题的实践活动。

(四)丰富实践载体,推进线上虚拟实践多元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发展,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线上虚拟实践成为可能。1.用活用好思想引领类资源。要大力推广“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高水平资源,提升广大师生学习实践水平。2.建设好高校自有线上虚拟资源。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校自有网站资源的建设,拓展功能、丰富内容、增加交互,提升学校资源的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加强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比如,建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课程专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现、革命故事重现、虚拟事件展现的虚拟教育场景,提升青年学生沉浸式实践效果。






项目主持人签字:  

                                       

成果特色

定位注重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的是具有职业特点的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本课程的定位上,以培养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为出发点。在具体实践项目的设计上,尽量选择与高职教育直接相关的内容来进行取舍。

内容注重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在内容上全部设计为一个个可操作的实践项目,力图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说教,说一套做一套的倾向,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体验教育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教材所有实践项目均需学生直接参与和体验。在参与和体验中引导学生感悟、反思,提升对人与社会的认知,把为人处事的道理转化为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概论课”教育教学理念守正创新

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核心课程,承担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重要责任,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宏观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相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按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合理安排到各教学项目中去,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围绕上述理念进行。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讲好思政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的“八个相统一”为指导,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同时,把“课程思政”建设要全面着眼于高校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和落实到所有课程教育之中,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点,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又要遵循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自身规律,从而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水平。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落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使思政课成为有意义的课、讲理的课、有温度的课,成为问题导向的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

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思政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课程的有效途径。

2.“概论课”教学设计和活动守正创新

(1)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一,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概论课的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所以概论课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融通中西文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学习概论课就是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其精髓,可以提升大学生正确的思辨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校内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第三,弥补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不足。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人文学科的知识普遍缺乏,教师在讲授概论课时史论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并能客观的分析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当代实际和学生实际,结概论课的基本理论,及时回答同学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既不回避问题存在的问题,更要看到我们用几十年的发展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的现代化道路。用真诚理性的分析来唤起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勇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互动式案例教学,通过日益丰富案例素材,头脑风暴互动分析,师生互动,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增强了概论课的吸引力。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打破常规的讲授法,概论课不是历史课,不是历史叙述,而是客观理性的分析,寻找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国家命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契合点,找出最大公约数。第四,与时俱进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更多的体现一种理念,通过引导、答疑、解惑的方法,诱导学生通过自身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3)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威尼斯官网的实际、开封市历史文化优势和河南省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展课内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实践教学大纲。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在教学中组织实施。 在紧密结合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本理论,然后依据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能力实际,按照模块式的方式,设计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改革开放、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等实践教学的培育模块。每一个培育模块又包含几个具体实践项目,每个具体实践项目设有实践目的与意义、实践形式与内容、实践注意事项和评价方法、实践延伸四部分内容。在内容上实现统编教材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形式上包括校园调研实践教学、参观体验实践教学、角色模拟实践教学、素质拓展实践教学等等,突出学生的广泛性、参与性、自主性,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教材设计的项目通过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关心社会,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中,把实践活动贯穿理论教学过程,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4)注重平时过程考核的评价标准。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终结性考核:分开卷和闭卷两部分,知识考核闭卷,能力考核开卷。成绩形成包括形成性考核点60%,终结性考核占40%。考核内容包括知识考核,主要是考核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力考核主要是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难点

目前,有关高校思政理论课、思政教育等对大学生影响的宏观方面课题和论文较多,有关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大学生思想真正起引领作用的文章或项目较少。从事本门课教学团队18人,近年发表文章多篇和课题研究多项,理论研究、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教学的实际效果存在诸多问题,也是大多数高校老师在讲述“概论”课时普遍共识。本课题旨在解决“概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发挥积极引领作用。如何破解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是本课题的难点。

1.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涵盖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72学时既系统理论,又能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积极影响,没有雄厚的理论功底,就难以有效结合社会现实,就难以说服大学生,也难以达到同频共振,起不到思政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

2.解决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

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时代容易产生自身认知、对社会认知、中国道路认知困惑,如果困惑不能及时化解,就会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带来干扰,产生迷惘。为学生答疑解惑,就要发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理论厚重、新时代思想贴近现实的优势,从多角度分析学生困惑的成因及解决问题出路。

3.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际教学过程中,"概论"课面临着"课时不少,却出现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声誉不高"的情况。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概论"课的特色优势,认真分析"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概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出"概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尤为重要。

二、任务完成情况

(一)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二)针对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为此,积极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努力探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

(三)教学科研相结合

积极组织教研室教师教研活动,实现教学经验成果科研化,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本学年围绕本院“三个精彩”、本校教学技能比赛和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深入研究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与省级、市级、院级科研课题、教改课题申报,组织教师参加学术活动。

(四)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修改和补充了新的教学内容。围绕2021版《概论》新教材,开展研讨,研究新教材,重新编写课程标准、讲义、教学课件、教学计划等,分工协作,责任落实到人,每一个项目指定一位主备课教师,根据重新修改教案、教学课件,更新视频,坚决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贯彻到教学中。积极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利用智慧课堂点名、回答问题、头脑风暴,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平台。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发展中心平台填报完整。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了教学诊改。

(五)教学诊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以下问题:课前准备不充分,学情研判不精准,课堂管理不严格,教法不够灵活,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抬头率不够,低头率严重,玩手机现象严重等,充分利用智能课堂,搞好课堂互动教学;增添新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提升教研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方法运用的灵活性,提升课堂驾驭能力;进一步加强智能课堂使用和课堂管理;让学生制作抖音、微视频,编演情景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教学内容;有效进行了课内课外实践教学。

(六)实践教学。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为完成本年度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组织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9级本科班同学们参观了淮海战役、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等,了解革命烈士的英勇奋战的英雄事迹,追忆革命历史丰碑,传承高尚革新精神,通过参观纪念馆、观看革命英雄人物资料,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学习革命英烈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革命英烈的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进取精神,革命英烈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通过本次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文化,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化作学习的动力,以革命精神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百年华诞。    

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三、主要改革成果和实践效果

(一)主要改革成果

1.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

1)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宏观理念与思路是:讲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渗透到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和各专题教学中。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2)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二,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三,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3)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的成果影响

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做到了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

2.2021年科研成果

孟卫兵论文《乡村振兴融入“概论课”的探讨》 《休闲》2021.4;梁志敏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层治理研究》 中文核心《农业经济》,2022年1月;孟卫兵《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河南省社科联2021年立项,孟卫兵《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策略研究》开封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另有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收到用稿通知;王名哲《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村改居”社区治理研究》河南省科技厅2021年立项;梁志敏《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百年历程与经验研究》开缝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王焕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研究》开封社科联课题荣获一等奖,证书待发,全省教体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思政)一等奖,获“河南省教学标兵”李现丽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发展探究河南省教育厅征文三等奖, 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发展探究 河南省社科联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探究开封社科联三等奖,一种互动式思政教育显示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二)实践效果

概论课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也是本课题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6月9-11日组织2019级水利水电、机械设计、测绘工程赴永城、徐州、台儿庄等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四、成果水平和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般认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包含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虚拟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在内的,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表征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

(一)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实现了“所有专业都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要求,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的精神。实践项目可以实现与学生专业最充分地结合,有利于形成更丰富的菜单式实践方案。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既可增进师生了解加深情感,又可促进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学习与接受。

(二)概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全员覆盖,这是教学活动严肃性的当然要求。课堂教学中,全员参与可以在相对客观的课堂考勤与过程严谨的考核评价中得以体现;课堂外实施的实践教学,利用本地历史文化、乡村振兴典型、企业典型资源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但是全员参与往往比课堂教学更加难以确定和保障,外地实践更难。

(三)理论教学实践是对所有学生的普及兼顾,师生暑期社会实践则属锦上添花。暑期社会实践更加注重实践的理论深度、地域广度,注重社会调研的科学严谨和成果质量。暑期社会实践,可以为思政课教师完成基本培训学习任务、教科研任务和学生科研指导任务提供平台,而教师的参与动力正源自于此。思政课教师可在日常教学和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发掘那些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文章写作等方面具有兴趣、有能力、有意愿的学生,并以此为主体组织实践队伍。具体实践内容,既可是统一组织的专题实践,也可以是思政课教师自组团队自定主题的实践活动。

(四)丰富实践载体,推进线上虚拟实践多元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发展,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线上虚拟实践成为可能。1.用活用好思想引领类资源。要大力推广“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高水平资源,提升广大师生学习实践水平。2.建设好高校自有线上虚拟资源。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校自有网站资源的建设,拓展功能、丰富内容、增加交互,提升学校资源的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加强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比如,建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课程专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现、革命故事重现、虚拟事件展现的虚拟教育场景,提升青年学生沉浸式实践效果。






项目主持人签字:  

                                       

成果特色

定位注重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的是具有职业特点的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本课程的定位上,以培养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为出发点。在具体实践项目的设计上,尽量选择与高职教育直接相关的内容来进行取舍。

内容注重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在内容上全部设计为一个个可操作的实践项目,力图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说教,说一套做一套的倾向,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体验教育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教材所有实践项目均需学生直接参与和体验。在参与和体验中引导学生感悟、反思,提升对人与社会的认知,把为人处事的道理转化为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概论课”教育教学理念守正创新

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核心课程,承担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重要责任,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宏观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相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按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合理安排到各教学项目中去,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围绕上述理念进行。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讲好思政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的“八个相统一”为指导,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同时,把“课程思政”建设要全面着眼于高校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和落实到所有课程教育之中,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点,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又要遵循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自身规律,从而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水平。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落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使思政课成为有意义的课、讲理的课、有温度的课,成为问题导向的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

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思政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课程的有效途径。

2.“概论课”教学设计和活动守正创新

(1)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一,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概论课的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所以概论课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融通中西文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学习概论课就是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其精髓,可以提升大学生正确的思辨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校内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第三,弥补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不足。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人文学科的知识普遍缺乏,教师在讲授概论课时史论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并能客观的分析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当代实际和学生实际,结概论课的基本理论,及时回答同学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既不回避问题存在的问题,更要看到我们用几十年的发展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的现代化道路。用真诚理性的分析来唤起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勇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互动式案例教学,通过日益丰富案例素材,头脑风暴互动分析,师生互动,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增强了概论课的吸引力。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打破常规的讲授法,概论课不是历史课,不是历史叙述,而是客观理性的分析,寻找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国家命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契合点,找出最大公约数。第四,与时俱进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更多的体现一种理念,通过引导、答疑、解惑的方法,诱导学生通过自身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3)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威尼斯官网的实际、开封市历史文化优势和河南省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展课内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实践教学大纲。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在教学中组织实施。 在紧密结合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本理论,然后依据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能力实际,按照模块式的方式,设计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改革开放、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等实践教学的培育模块。每一个培育模块又包含几个具体实践项目,每个具体实践项目设有实践目的与意义、实践形式与内容、实践注意事项和评价方法、实践延伸四部分内容。在内容上实现统编教材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形式上包括校园调研实践教学、参观体验实践教学、角色模拟实践教学、素质拓展实践教学等等,突出学生的广泛性、参与性、自主性,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教材设计的项目通过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关心社会,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中,把实践活动贯穿理论教学过程,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4)注重平时过程考核的评价标准。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终结性考核:分开卷和闭卷两部分,知识考核闭卷,能力考核开卷。成绩形成包括形成性考核点60%,终结性考核占40%。考核内容包括知识考核,主要是考核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力考核主要是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难点

目前,有关高校思政理论课、思政教育等对大学生影响的宏观方面课题和论文较多,有关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大学生思想真正起引领作用的文章或项目较少。从事本门课教学团队18人,近年发表文章多篇和课题研究多项,理论研究、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教学的实际效果存在诸多问题,也是大多数高校老师在讲述“概论”课时普遍共识。本课题旨在解决“概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发挥积极引领作用。如何破解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是本课题的难点。

1.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涵盖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72学时既系统理论,又能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积极影响,没有雄厚的理论功底,就难以有效结合社会现实,就难以说服大学生,也难以达到同频共振,起不到思政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

2.解决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

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时代容易产生自身认知、对社会认知、中国道路认知困惑,如果困惑不能及时化解,就会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带来干扰,产生迷惘。为学生答疑解惑,就要发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理论厚重、新时代思想贴近现实的优势,从多角度分析学生困惑的成因及解决问题出路。

3.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际教学过程中,"概论"课面临着"课时不少,却出现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声誉不高"的情况。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概论"课的特色优势,认真分析"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概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出"概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尤为重要。

二、任务完成情况

(一)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二)针对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为此,积极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努力探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

(三)教学科研相结合

积极组织教研室教师教研活动,实现教学经验成果科研化,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本学年围绕本院“三个精彩”、本校教学技能比赛和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深入研究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与省级、市级、院级科研课题、教改课题申报,组织教师参加学术活动。

(四)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修改和补充了新的教学内容。围绕2021版《概论》新教材,开展研讨,研究新教材,重新编写课程标准、讲义、教学课件、教学计划等,分工协作,责任落实到人,每一个项目指定一位主备课教师,根据重新修改教案、教学课件,更新视频,坚决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贯彻到教学中。积极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利用智慧课堂点名、回答问题、头脑风暴,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平台。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发展中心平台填报完整。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了教学诊改。

(五)教学诊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以下问题:课前准备不充分,学情研判不精准,课堂管理不严格,教法不够灵活,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抬头率不够,低头率严重,玩手机现象严重等,充分利用智能课堂,搞好课堂互动教学;增添新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提升教研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方法运用的灵活性,提升课堂驾驭能力;进一步加强智能课堂使用和课堂管理;让学生制作抖音、微视频,编演情景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教学内容;有效进行了课内课外实践教学。

(六)实践教学。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为完成本年度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组织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9级本科班同学们参观了淮海战役、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等,了解革命烈士的英勇奋战的英雄事迹,追忆革命历史丰碑,传承高尚革新精神,通过参观纪念馆、观看革命英雄人物资料,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学习革命英烈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革命英烈的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进取精神,革命英烈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通过本次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文化,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化作学习的动力,以革命精神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百年华诞。    

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三、主要改革成果和实践效果

(一)主要改革成果

1.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

1)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宏观理念与思路是:讲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渗透到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和各专题教学中。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2)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二,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三,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3)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的成果影响

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做到了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

2.2021年科研成果

孟卫兵论文《乡村振兴融入“概论课”的探讨》 《休闲》2021.4;梁志敏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层治理研究》 中文核心《农业经济》,2022年1月;孟卫兵《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河南省社科联2021年立项,孟卫兵《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策略研究》开封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另有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收到用稿通知;王名哲《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村改居”社区治理研究》河南省科技厅2021年立项;梁志敏《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百年历程与经验研究》开缝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王焕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研究》开封社科联课题荣获一等奖,证书待发,全省教体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思政)一等奖,获“河南省教学标兵”李现丽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发展探究河南省教育厅征文三等奖, 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发展探究 河南省社科联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探究开封社科联三等奖,一种互动式思政教育显示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二)实践效果

概论课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也是本课题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6月9-11日组织2019级水利水电、机械设计、测绘工程赴永城、徐州、台儿庄等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四、成果水平和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般认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包含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虚拟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在内的,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表征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

(一)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实现了“所有专业都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要求,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的精神。实践项目可以实现与学生专业最充分地结合,有利于形成更丰富的菜单式实践方案。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既可增进师生了解加深情感,又可促进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学习与接受。

(二)概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全员覆盖,这是教学活动严肃性的当然要求。课堂教学中,全员参与可以在相对客观的课堂考勤与过程严谨的考核评价中得以体现;课堂外实施的实践教学,利用本地历史文化、乡村振兴典型、企业典型资源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但是全员参与往往比课堂教学更加难以确定和保障,外地实践更难。

(三)理论教学实践是对所有学生的普及兼顾,师生暑期社会实践则属锦上添花。暑期社会实践更加注重实践的理论深度、地域广度,注重社会调研的科学严谨和成果质量。暑期社会实践,可以为思政课教师完成基本培训学习任务、教科研任务和学生科研指导任务提供平台,而教师的参与动力正源自于此。思政课教师可在日常教学和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发掘那些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文章写作等方面具有兴趣、有能力、有意愿的学生,并以此为主体组织实践队伍。具体实践内容,既可是统一组织的专题实践,也可以是思政课教师自组团队自定主题的实践活动。

(四)丰富实践载体,推进线上虚拟实践多元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发展,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线上虚拟实践成为可能。1.用活用好思想引领类资源。要大力推广“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高水平资源,提升广大师生学习实践水平。2.建设好高校自有线上虚拟资源。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校自有网站资源的建设,拓展功能、丰富内容、增加交互,提升学校资源的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加强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比如,建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课程专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现、革命故事重现、虚拟事件展现的虚拟教育场景,提升青年学生沉浸式实践效果。






项目主持人签字:  

                                       

成果特色

定位注重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的是具有职业特点的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本课程的定位上,以培养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为出发点。在具体实践项目的设计上,尽量选择与高职教育直接相关的内容来进行取舍。

内容注重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在内容上全部设计为一个个可操作的实践项目,力图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说教,说一套做一套的倾向,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体验教育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教材所有实践项目均需学生直接参与和体验。在参与和体验中引导学生感悟、反思,提升对人与社会的认知,把为人处事的道理转化为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概论课”教育教学理念守正创新

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核心课程,承担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重要责任,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宏观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相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按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合理安排到各教学项目中去,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围绕上述理念进行。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讲好思政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的“八个相统一”为指导,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同时,把“课程思政”建设要全面着眼于高校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和落实到所有课程教育之中,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点,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又要遵循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自身规律,从而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水平。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落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使思政课成为有意义的课、讲理的课、有温度的课,成为问题导向的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

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思政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课程的有效途径。

2.“概论课”教学设计和活动守正创新

(1)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一,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概论课的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所以概论课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融通中西文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学习概论课就是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其精髓,可以提升大学生正确的思辨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校内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第三,弥补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不足。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人文学科的知识普遍缺乏,教师在讲授概论课时史论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并能客观的分析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当代实际和学生实际,结概论课的基本理论,及时回答同学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既不回避问题存在的问题,更要看到我们用几十年的发展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的现代化道路。用真诚理性的分析来唤起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勇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互动式案例教学,通过日益丰富案例素材,头脑风暴互动分析,师生互动,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增强了概论课的吸引力。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打破常规的讲授法,概论课不是历史课,不是历史叙述,而是客观理性的分析,寻找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国家命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契合点,找出最大公约数。第四,与时俱进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更多的体现一种理念,通过引导、答疑、解惑的方法,诱导学生通过自身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3)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威尼斯官网的实际、开封市历史文化优势和河南省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展课内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实践教学大纲。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在教学中组织实施。 在紧密结合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本理论,然后依据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能力实际,按照模块式的方式,设计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改革开放、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等实践教学的培育模块。每一个培育模块又包含几个具体实践项目,每个具体实践项目设有实践目的与意义、实践形式与内容、实践注意事项和评价方法、实践延伸四部分内容。在内容上实现统编教材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形式上包括校园调研实践教学、参观体验实践教学、角色模拟实践教学、素质拓展实践教学等等,突出学生的广泛性、参与性、自主性,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教材设计的项目通过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关心社会,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中,把实践活动贯穿理论教学过程,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4)注重平时过程考核的评价标准。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终结性考核:分开卷和闭卷两部分,知识考核闭卷,能力考核开卷。成绩形成包括形成性考核点60%,终结性考核占40%。考核内容包括知识考核,主要是考核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力考核主要是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难点

目前,有关高校思政理论课、思政教育等对大学生影响的宏观方面课题和论文较多,有关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大学生思想真正起引领作用的文章或项目较少。从事本门课教学团队18人,近年发表文章多篇和课题研究多项,理论研究、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教学的实际效果存在诸多问题,也是大多数高校老师在讲述“概论”课时普遍共识。本课题旨在解决“概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发挥积极引领作用。如何破解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是本课题的难点。

1.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涵盖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72学时既系统理论,又能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积极影响,没有雄厚的理论功底,就难以有效结合社会现实,就难以说服大学生,也难以达到同频共振,起不到思政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

2.解决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

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时代容易产生自身认知、对社会认知、中国道路认知困惑,如果困惑不能及时化解,就会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带来干扰,产生迷惘。为学生答疑解惑,就要发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理论厚重、新时代思想贴近现实的优势,从多角度分析学生困惑的成因及解决问题出路。

3.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际教学过程中,"概论"课面临着"课时不少,却出现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声誉不高"的情况。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概论"课的特色优势,认真分析"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概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出"概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尤为重要。

二、任务完成情况

(一)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二)针对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为此,积极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努力探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

(三)教学科研相结合

积极组织教研室教师教研活动,实现教学经验成果科研化,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本学年围绕本院“三个精彩”、本校教学技能比赛和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深入研究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与省级、市级、院级科研课题、教改课题申报,组织教师参加学术活动。

(四)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修改和补充了新的教学内容。围绕2021版《概论》新教材,开展研讨,研究新教材,重新编写课程标准、讲义、教学课件、教学计划等,分工协作,责任落实到人,每一个项目指定一位主备课教师,根据重新修改教案、教学课件,更新视频,坚决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贯彻到教学中。积极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利用智慧课堂点名、回答问题、头脑风暴,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平台。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发展中心平台填报完整。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了教学诊改。

(五)教学诊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以下问题:课前准备不充分,学情研判不精准,课堂管理不严格,教法不够灵活,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抬头率不够,低头率严重,玩手机现象严重等,充分利用智能课堂,搞好课堂互动教学;增添新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提升教研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方法运用的灵活性,提升课堂驾驭能力;进一步加强智能课堂使用和课堂管理;让学生制作抖音、微视频,编演情景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教学内容;有效进行了课内课外实践教学。

(六)实践教学。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为完成本年度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组织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9级本科班同学们参观了淮海战役、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等,了解革命烈士的英勇奋战的英雄事迹,追忆革命历史丰碑,传承高尚革新精神,通过参观纪念馆、观看革命英雄人物资料,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学习革命英烈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革命英烈的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进取精神,革命英烈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通过本次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文化,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化作学习的动力,以革命精神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百年华诞。    

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三、主要改革成果和实践效果

(一)主要改革成果

1.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

1)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宏观理念与思路是:讲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渗透到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和各专题教学中。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2)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二,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三,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3)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的成果影响

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做到了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

2.2021年科研成果

孟卫兵论文《乡村振兴融入“概论课”的探讨》 《休闲》2021.4;梁志敏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层治理研究》 中文核心《农业经济》,2022年1月;孟卫兵《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河南省社科联2021年立项,孟卫兵《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策略研究》开封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另有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收到用稿通知;王名哲《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村改居”社区治理研究》河南省科技厅2021年立项;梁志敏《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百年历程与经验研究》开缝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王焕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研究》开封社科联课题荣获一等奖,证书待发,全省教体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思政)一等奖,获“河南省教学标兵”李现丽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发展探究河南省教育厅征文三等奖, 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发展探究 河南省社科联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探究开封社科联三等奖,一种互动式思政教育显示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二)实践效果

概论课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也是本课题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6月9-11日组织2019级水利水电、机械设计、测绘工程赴永城、徐州、台儿庄等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四、成果水平和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般认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包含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虚拟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在内的,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表征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

(一)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实现了“所有专业都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要求,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的精神。实践项目可以实现与学生专业最充分地结合,有利于形成更丰富的菜单式实践方案。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既可增进师生了解加深情感,又可促进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学习与接受。

(二)概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全员覆盖,这是教学活动严肃性的当然要求。课堂教学中,全员参与可以在相对客观的课堂考勤与过程严谨的考核评价中得以体现;课堂外实施的实践教学,利用本地历史文化、乡村振兴典型、企业典型资源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但是全员参与往往比课堂教学更加难以确定和保障,外地实践更难。

(三)理论教学实践是对所有学生的普及兼顾,师生暑期社会实践则属锦上添花。暑期社会实践更加注重实践的理论深度、地域广度,注重社会调研的科学严谨和成果质量。暑期社会实践,可以为思政课教师完成基本培训学习任务、教科研任务和学生科研指导任务提供平台,而教师的参与动力正源自于此。思政课教师可在日常教学和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发掘那些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文章写作等方面具有兴趣、有能力、有意愿的学生,并以此为主体组织实践队伍。具体实践内容,既可是统一组织的专题实践,也可以是思政课教师自组团队自定主题的实践活动。

(四)丰富实践载体,推进线上虚拟实践多元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发展,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线上虚拟实践成为可能。1.用活用好思想引领类资源。要大力推广“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高水平资源,提升广大师生学习实践水平。2.建设好高校自有线上虚拟资源。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校自有网站资源的建设,拓展功能、丰富内容、增加交互,提升学校资源的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加强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比如,建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课程专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现、革命故事重现、虚拟事件展现的虚拟教育场景,提升青年学生沉浸式实践效果。






项目主持人签字:  

                                       

成果特色

定位注重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的是具有职业特点的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本课程的定位上,以培养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为出发点。在具体实践项目的设计上,尽量选择与高职教育直接相关的内容来进行取舍。

内容注重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在内容上全部设计为一个个可操作的实践项目,力图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说教,说一套做一套的倾向,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体验教育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教材所有实践项目均需学生直接参与和体验。在参与和体验中引导学生感悟、反思,提升对人与社会的认知,把为人处事的道理转化为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概论课”教育教学理念守正创新

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核心课程,承担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重要责任,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宏观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相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按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合理安排到各教学项目中去,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围绕上述理念进行。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讲好思政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的“八个相统一”为指导,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同时,把“课程思政”建设要全面着眼于高校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和落实到所有课程教育之中,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点,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又要遵循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自身规律,从而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水平。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落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使思政课成为有意义的课、讲理的课、有温度的课,成为问题导向的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

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思政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课程的有效途径。

2.“概论课”教学设计和活动守正创新

(1)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一,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概论课的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所以概论课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融通中西文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学习概论课就是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其精髓,可以提升大学生正确的思辨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校内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第三,弥补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不足。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人文学科的知识普遍缺乏,教师在讲授概论课时史论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并能客观的分析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当代实际和学生实际,结概论课的基本理论,及时回答同学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既不回避问题存在的问题,更要看到我们用几十年的发展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的现代化道路。用真诚理性的分析来唤起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勇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互动式案例教学,通过日益丰富案例素材,头脑风暴互动分析,师生互动,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增强了概论课的吸引力。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打破常规的讲授法,概论课不是历史课,不是历史叙述,而是客观理性的分析,寻找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国家命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契合点,找出最大公约数。第四,与时俱进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更多的体现一种理念,通过引导、答疑、解惑的方法,诱导学生通过自身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3)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威尼斯官网的实际、开封市历史文化优势和河南省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展课内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实践教学大纲。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在教学中组织实施。 在紧密结合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本理论,然后依据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能力实际,按照模块式的方式,设计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改革开放、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等实践教学的培育模块。每一个培育模块又包含几个具体实践项目,每个具体实践项目设有实践目的与意义、实践形式与内容、实践注意事项和评价方法、实践延伸四部分内容。在内容上实现统编教材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形式上包括校园调研实践教学、参观体验实践教学、角色模拟实践教学、素质拓展实践教学等等,突出学生的广泛性、参与性、自主性,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教材设计的项目通过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关心社会,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中,把实践活动贯穿理论教学过程,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4)注重平时过程考核的评价标准。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终结性考核:分开卷和闭卷两部分,知识考核闭卷,能力考核开卷。成绩形成包括形成性考核点60%,终结性考核占40%。考核内容包括知识考核,主要是考核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力考核主要是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难点

目前,有关高校思政理论课、思政教育等对大学生影响的宏观方面课题和论文较多,有关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大学生思想真正起引领作用的文章或项目较少。从事本门课教学团队18人,近年发表文章多篇和课题研究多项,理论研究、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教学的实际效果存在诸多问题,也是大多数高校老师在讲述“概论”课时普遍共识。本课题旨在解决“概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发挥积极引领作用。如何破解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是本课题的难点。

1.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涵盖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72学时既系统理论,又能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积极影响,没有雄厚的理论功底,就难以有效结合社会现实,就难以说服大学生,也难以达到同频共振,起不到思政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

2.解决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

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时代容易产生自身认知、对社会认知、中国道路认知困惑,如果困惑不能及时化解,就会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带来干扰,产生迷惘。为学生答疑解惑,就要发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理论厚重、新时代思想贴近现实的优势,从多角度分析学生困惑的成因及解决问题出路。

3.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际教学过程中,"概论"课面临着"课时不少,却出现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声誉不高"的情况。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概论"课的特色优势,认真分析"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概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出"概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尤为重要。

二、任务完成情况

(一)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二)针对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为此,积极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努力探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

(三)教学科研相结合

积极组织教研室教师教研活动,实现教学经验成果科研化,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本学年围绕本院“三个精彩”、本校教学技能比赛和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深入研究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与省级、市级、院级科研课题、教改课题申报,组织教师参加学术活动。

(四)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修改和补充了新的教学内容。围绕2021版《概论》新教材,开展研讨,研究新教材,重新编写课程标准、讲义、教学课件、教学计划等,分工协作,责任落实到人,每一个项目指定一位主备课教师,根据重新修改教案、教学课件,更新视频,坚决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贯彻到教学中。积极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利用智慧课堂点名、回答问题、头脑风暴,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平台。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发展中心平台填报完整。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了教学诊改。

(五)教学诊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以下问题:课前准备不充分,学情研判不精准,课堂管理不严格,教法不够灵活,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抬头率不够,低头率严重,玩手机现象严重等,充分利用智能课堂,搞好课堂互动教学;增添新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提升教研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方法运用的灵活性,提升课堂驾驭能力;进一步加强智能课堂使用和课堂管理;让学生制作抖音、微视频,编演情景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教学内容;有效进行了课内课外实践教学。

(六)实践教学。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为完成本年度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组织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9级本科班同学们参观了淮海战役、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等,了解革命烈士的英勇奋战的英雄事迹,追忆革命历史丰碑,传承高尚革新精神,通过参观纪念馆、观看革命英雄人物资料,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学习革命英烈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革命英烈的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进取精神,革命英烈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通过本次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文化,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化作学习的动力,以革命精神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百年华诞。    

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三、主要改革成果和实践效果

(一)主要改革成果

1.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

1)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宏观理念与思路是:讲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渗透到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和各专题教学中。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2)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二,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三,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3)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的成果影响

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做到了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

2.2021年科研成果

孟卫兵论文《乡村振兴融入“概论课”的探讨》 《休闲》2021.4;梁志敏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层治理研究》 中文核心《农业经济》,2022年1月;孟卫兵《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河南省社科联2021年立项,孟卫兵《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策略研究》开封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另有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收到用稿通知;王名哲《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村改居”社区治理研究》河南省科技厅2021年立项;梁志敏《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百年历程与经验研究》开缝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王焕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研究》开封社科联课题荣获一等奖,证书待发,全省教体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思政)一等奖,获“河南省教学标兵”李现丽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发展探究河南省教育厅征文三等奖, 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发展探究 河南省社科联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探究开封社科联三等奖,一种互动式思政教育显示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二)实践效果

概论课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也是本课题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6月9-11日组织2019级水利水电、机械设计、测绘工程赴永城、徐州、台儿庄等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四、成果水平和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般认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包含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虚拟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在内的,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表征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

(一)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实现了“所有专业都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要求,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的精神。实践项目可以实现与学生专业最充分地结合,有利于形成更丰富的菜单式实践方案。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既可增进师生了解加深情感,又可促进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学习与接受。

(二)概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全员覆盖,这是教学活动严肃性的当然要求。课堂教学中,全员参与可以在相对客观的课堂考勤与过程严谨的考核评价中得以体现;课堂外实施的实践教学,利用本地历史文化、乡村振兴典型、企业典型资源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但是全员参与往往比课堂教学更加难以确定和保障,外地实践更难。

(三)理论教学实践是对所有学生的普及兼顾,师生暑期社会实践则属锦上添花。暑期社会实践更加注重实践的理论深度、地域广度,注重社会调研的科学严谨和成果质量。暑期社会实践,可以为思政课教师完成基本培训学习任务、教科研任务和学生科研指导任务提供平台,而教师的参与动力正源自于此。思政课教师可在日常教学和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发掘那些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文章写作等方面具有兴趣、有能力、有意愿的学生,并以此为主体组织实践队伍。具体实践内容,既可是统一组织的专题实践,也可以是思政课教师自组团队自定主题的实践活动。

(四)丰富实践载体,推进线上虚拟实践多元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发展,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线上虚拟实践成为可能。1.用活用好思想引领类资源。要大力推广“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高水平资源,提升广大师生学习实践水平。2.建设好高校自有线上虚拟资源。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校自有网站资源的建设,拓展功能、丰富内容、增加交互,提升学校资源的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加强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比如,建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课程专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现、革命故事重现、虚拟事件展现的虚拟教育场景,提升青年学生沉浸式实践效果。






项目主持人签字:  

                                       

成果特色

定位注重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的是具有职业特点的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本课程的定位上,以培养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为出发点。在具体实践项目的设计上,尽量选择与高职教育直接相关的内容来进行取舍。

内容注重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在内容上全部设计为一个个可操作的实践项目,力图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说教,说一套做一套的倾向,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体验教育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教材所有实践项目均需学生直接参与和体验。在参与和体验中引导学生感悟、反思,提升对人与社会的认知,把为人处事的道理转化为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概论课”教育教学理念守正创新

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核心课程,承担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重要责任,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宏观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相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按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合理安排到各教学项目中去,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围绕上述理念进行。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讲好思政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的“八个相统一”为指导,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同时,把“课程思政”建设要全面着眼于高校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和落实到所有课程教育之中,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点,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又要遵循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自身规律,从而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水平。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落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使思政课成为有意义的课、讲理的课、有温度的课,成为问题导向的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

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思政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课程的有效途径。

2.“概论课”教学设计和活动守正创新

(1)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一,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概论课的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所以概论课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融通中西文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学习概论课就是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其精髓,可以提升大学生正确的思辨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校内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第三,弥补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不足。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人文学科的知识普遍缺乏,教师在讲授概论课时史论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并能客观的分析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当代实际和学生实际,结概论课的基本理论,及时回答同学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既不回避问题存在的问题,更要看到我们用几十年的发展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的现代化道路。用真诚理性的分析来唤起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勇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互动式案例教学,通过日益丰富案例素材,头脑风暴互动分析,师生互动,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增强了概论课的吸引力。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打破常规的讲授法,概论课不是历史课,不是历史叙述,而是客观理性的分析,寻找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国家命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契合点,找出最大公约数。第四,与时俱进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更多的体现一种理念,通过引导、答疑、解惑的方法,诱导学生通过自身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3)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威尼斯官网的实际、开封市历史文化优势和河南省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展课内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实践教学大纲。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在教学中组织实施。 在紧密结合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本理论,然后依据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能力实际,按照模块式的方式,设计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改革开放、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等实践教学的培育模块。每一个培育模块又包含几个具体实践项目,每个具体实践项目设有实践目的与意义、实践形式与内容、实践注意事项和评价方法、实践延伸四部分内容。在内容上实现统编教材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形式上包括校园调研实践教学、参观体验实践教学、角色模拟实践教学、素质拓展实践教学等等,突出学生的广泛性、参与性、自主性,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教材设计的项目通过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关心社会,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中,把实践活动贯穿理论教学过程,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4)注重平时过程考核的评价标准。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终结性考核:分开卷和闭卷两部分,知识考核闭卷,能力考核开卷。成绩形成包括形成性考核点60%,终结性考核占40%。考核内容包括知识考核,主要是考核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力考核主要是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难点

目前,有关高校思政理论课、思政教育等对大学生影响的宏观方面课题和论文较多,有关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大学生思想真正起引领作用的文章或项目较少。从事本门课教学团队18人,近年发表文章多篇和课题研究多项,理论研究、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教学的实际效果存在诸多问题,也是大多数高校老师在讲述“概论”课时普遍共识。本课题旨在解决“概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发挥积极引领作用。如何破解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是本课题的难点。

1.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涵盖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72学时既系统理论,又能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积极影响,没有雄厚的理论功底,就难以有效结合社会现实,就难以说服大学生,也难以达到同频共振,起不到思政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

2.解决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

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时代容易产生自身认知、对社会认知、中国道路认知困惑,如果困惑不能及时化解,就会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带来干扰,产生迷惘。为学生答疑解惑,就要发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理论厚重、新时代思想贴近现实的优势,从多角度分析学生困惑的成因及解决问题出路。

3.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际教学过程中,"概论"课面临着"课时不少,却出现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声誉不高"的情况。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概论"课的特色优势,认真分析"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概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出"概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尤为重要。

二、任务完成情况

(一)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二)针对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为此,积极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努力探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

(三)教学科研相结合

积极组织教研室教师教研活动,实现教学经验成果科研化,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本学年围绕本院“三个精彩”、本校教学技能比赛和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深入研究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与省级、市级、院级科研课题、教改课题申报,组织教师参加学术活动。

(四)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修改和补充了新的教学内容。围绕2021版《概论》新教材,开展研讨,研究新教材,重新编写课程标准、讲义、教学课件、教学计划等,分工协作,责任落实到人,每一个项目指定一位主备课教师,根据重新修改教案、教学课件,更新视频,坚决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贯彻到教学中。积极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利用智慧课堂点名、回答问题、头脑风暴,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平台。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发展中心平台填报完整。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了教学诊改。

(五)教学诊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以下问题:课前准备不充分,学情研判不精准,课堂管理不严格,教法不够灵活,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抬头率不够,低头率严重,玩手机现象严重等,充分利用智能课堂,搞好课堂互动教学;增添新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提升教研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方法运用的灵活性,提升课堂驾驭能力;进一步加强智能课堂使用和课堂管理;让学生制作抖音、微视频,编演情景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教学内容;有效进行了课内课外实践教学。

(六)实践教学。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为完成本年度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组织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9级本科班同学们参观了淮海战役、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等,了解革命烈士的英勇奋战的英雄事迹,追忆革命历史丰碑,传承高尚革新精神,通过参观纪念馆、观看革命英雄人物资料,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学习革命英烈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革命英烈的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进取精神,革命英烈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通过本次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文化,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化作学习的动力,以革命精神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百年华诞。    

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三、主要改革成果和实践效果

(一)主要改革成果

1.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

1)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宏观理念与思路是:讲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渗透到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和各专题教学中。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2)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二,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三,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3)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的成果影响

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做到了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

2.2021年科研成果

孟卫兵论文《乡村振兴融入“概论课”的探讨》 《休闲》2021.4;梁志敏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层治理研究》 中文核心《农业经济》,2022年1月;孟卫兵《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河南省社科联2021年立项,孟卫兵《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策略研究》开封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另有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收到用稿通知;王名哲《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村改居”社区治理研究》河南省科技厅2021年立项;梁志敏《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百年历程与经验研究》开缝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王焕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研究》开封社科联课题荣获一等奖,证书待发,全省教体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思政)一等奖,获“河南省教学标兵”李现丽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发展探究河南省教育厅征文三等奖, 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发展探究 河南省社科联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探究开封社科联三等奖,一种互动式思政教育显示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二)实践效果

概论课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也是本课题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6月9-11日组织2019级水利水电、机械设计、测绘工程赴永城、徐州、台儿庄等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四、成果水平和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般认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包含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虚拟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在内的,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表征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

(一)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实现了“所有专业都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要求,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的精神。实践项目可以实现与学生专业最充分地结合,有利于形成更丰富的菜单式实践方案。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既可增进师生了解加深情感,又可促进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学习与接受。

(二)概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全员覆盖,这是教学活动严肃性的当然要求。课堂教学中,全员参与可以在相对客观的课堂考勤与过程严谨的考核评价中得以体现;课堂外实施的实践教学,利用本地历史文化、乡村振兴典型、企业典型资源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但是全员参与往往比课堂教学更加难以确定和保障,外地实践更难。

(三)理论教学实践是对所有学生的普及兼顾,师生暑期社会实践则属锦上添花。暑期社会实践更加注重实践的理论深度、地域广度,注重社会调研的科学严谨和成果质量。暑期社会实践,可以为思政课教师完成基本培训学习任务、教科研任务和学生科研指导任务提供平台,而教师的参与动力正源自于此。思政课教师可在日常教学和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发掘那些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文章写作等方面具有兴趣、有能力、有意愿的学生,并以此为主体组织实践队伍。具体实践内容,既可是统一组织的专题实践,也可以是思政课教师自组团队自定主题的实践活动。

(四)丰富实践载体,推进线上虚拟实践多元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发展,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线上虚拟实践成为可能。1.用活用好思想引领类资源。要大力推广“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高水平资源,提升广大师生学习实践水平。2.建设好高校自有线上虚拟资源。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校自有网站资源的建设,拓展功能、丰富内容、增加交互,提升学校资源的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加强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比如,建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课程专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现、革命故事重现、虚拟事件展现的虚拟教育场景,提升青年学生沉浸式实践效果。






项目主持人签字:  

                                       

成果特色

定位注重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的是具有职业特点的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本课程的定位上,以培养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为出发点。在具体实践项目的设计上,尽量选择与高职教育直接相关的内容来进行取舍。

内容注重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在内容上全部设计为一个个可操作的实践项目,力图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说教,说一套做一套的倾向,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体验教育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教材所有实践项目均需学生直接参与和体验。在参与和体验中引导学生感悟、反思,提升对人与社会的认知,把为人处事的道理转化为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概论课”教育教学理念守正创新

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核心课程,承担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重要责任,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宏观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相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按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合理安排到各教学项目中去,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围绕上述理念进行。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讲好思政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的“八个相统一”为指导,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同时,把“课程思政”建设要全面着眼于高校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和落实到所有课程教育之中,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点,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又要遵循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自身规律,从而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水平。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落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使思政课成为有意义的课、讲理的课、有温度的课,成为问题导向的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

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思政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课程的有效途径。

2.“概论课”教学设计和活动守正创新

(1)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一,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概论课的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所以概论课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融通中西文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学习概论课就是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其精髓,可以提升大学生正确的思辨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校内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第三,弥补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不足。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人文学科的知识普遍缺乏,教师在讲授概论课时史论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并能客观的分析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当代实际和学生实际,结概论课的基本理论,及时回答同学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既不回避问题存在的问题,更要看到我们用几十年的发展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的现代化道路。用真诚理性的分析来唤起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勇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互动式案例教学,通过日益丰富案例素材,头脑风暴互动分析,师生互动,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增强了概论课的吸引力。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打破常规的讲授法,概论课不是历史课,不是历史叙述,而是客观理性的分析,寻找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国家命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契合点,找出最大公约数。第四,与时俱进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更多的体现一种理念,通过引导、答疑、解惑的方法,诱导学生通过自身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3)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威尼斯官网的实际、开封市历史文化优势和河南省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展课内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实践教学大纲。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在教学中组织实施。 在紧密结合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本理论,然后依据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能力实际,按照模块式的方式,设计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改革开放、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等实践教学的培育模块。每一个培育模块又包含几个具体实践项目,每个具体实践项目设有实践目的与意义、实践形式与内容、实践注意事项和评价方法、实践延伸四部分内容。在内容上实现统编教材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形式上包括校园调研实践教学、参观体验实践教学、角色模拟实践教学、素质拓展实践教学等等,突出学生的广泛性、参与性、自主性,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教材设计的项目通过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关心社会,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中,把实践活动贯穿理论教学过程,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4)注重平时过程考核的评价标准。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终结性考核:分开卷和闭卷两部分,知识考核闭卷,能力考核开卷。成绩形成包括形成性考核点60%,终结性考核占40%。考核内容包括知识考核,主要是考核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力考核主要是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难点

目前,有关高校思政理论课、思政教育等对大学生影响的宏观方面课题和论文较多,有关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大学生思想真正起引领作用的文章或项目较少。从事本门课教学团队18人,近年发表文章多篇和课题研究多项,理论研究、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教学的实际效果存在诸多问题,也是大多数高校老师在讲述“概论”课时普遍共识。本课题旨在解决“概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发挥积极引领作用。如何破解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是本课题的难点。

1.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涵盖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72学时既系统理论,又能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积极影响,没有雄厚的理论功底,就难以有效结合社会现实,就难以说服大学生,也难以达到同频共振,起不到思政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

2.解决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

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时代容易产生自身认知、对社会认知、中国道路认知困惑,如果困惑不能及时化解,就会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带来干扰,产生迷惘。为学生答疑解惑,就要发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理论厚重、新时代思想贴近现实的优势,从多角度分析学生困惑的成因及解决问题出路。

3.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际教学过程中,"概论"课面临着"课时不少,却出现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声誉不高"的情况。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概论"课的特色优势,认真分析"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概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出"概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尤为重要。

二、任务完成情况

(一)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二)针对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为此,积极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努力探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

(三)教学科研相结合

积极组织教研室教师教研活动,实现教学经验成果科研化,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本学年围绕本院“三个精彩”、本校教学技能比赛和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深入研究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与省级、市级、院级科研课题、教改课题申报,组织教师参加学术活动。

(四)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修改和补充了新的教学内容。围绕2021版《概论》新教材,开展研讨,研究新教材,重新编写课程标准、讲义、教学课件、教学计划等,分工协作,责任落实到人,每一个项目指定一位主备课教师,根据重新修改教案、教学课件,更新视频,坚决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贯彻到教学中。积极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利用智慧课堂点名、回答问题、头脑风暴,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平台。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发展中心平台填报完整。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了教学诊改。

(五)教学诊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以下问题:课前准备不充分,学情研判不精准,课堂管理不严格,教法不够灵活,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抬头率不够,低头率严重,玩手机现象严重等,充分利用智能课堂,搞好课堂互动教学;增添新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提升教研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方法运用的灵活性,提升课堂驾驭能力;进一步加强智能课堂使用和课堂管理;让学生制作抖音、微视频,编演情景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教学内容;有效进行了课内课外实践教学。

(六)实践教学。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为完成本年度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组织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9级本科班同学们参观了淮海战役、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等,了解革命烈士的英勇奋战的英雄事迹,追忆革命历史丰碑,传承高尚革新精神,通过参观纪念馆、观看革命英雄人物资料,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学习革命英烈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革命英烈的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进取精神,革命英烈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通过本次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文化,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化作学习的动力,以革命精神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百年华诞。    

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三、主要改革成果和实践效果

(一)主要改革成果

1.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

1)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宏观理念与思路是:讲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渗透到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和各专题教学中。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2)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二,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三,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3)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的成果影响

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做到了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

2.2021年科研成果

孟卫兵论文《乡村振兴融入“概论课”的探讨》 《休闲》2021.4;梁志敏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层治理研究》 中文核心《农业经济》,2022年1月;孟卫兵《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河南省社科联2021年立项,孟卫兵《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策略研究》开封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另有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收到用稿通知;王名哲《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村改居”社区治理研究》河南省科技厅2021年立项;梁志敏《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百年历程与经验研究》开缝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王焕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研究》开封社科联课题荣获一等奖,证书待发,全省教体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思政)一等奖,获“河南省教学标兵”李现丽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发展探究河南省教育厅征文三等奖, 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发展探究 河南省社科联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探究开封社科联三等奖,一种互动式思政教育显示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二)实践效果

概论课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也是本课题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6月9-11日组织2019级水利水电、机械设计、测绘工程赴永城、徐州、台儿庄等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四、成果水平和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般认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包含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虚拟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在内的,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表征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

(一)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实现了“所有专业都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要求,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的精神。实践项目可以实现与学生专业最充分地结合,有利于形成更丰富的菜单式实践方案。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既可增进师生了解加深情感,又可促进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学习与接受。

(二)概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全员覆盖,这是教学活动严肃性的当然要求。课堂教学中,全员参与可以在相对客观的课堂考勤与过程严谨的考核评价中得以体现;课堂外实施的实践教学,利用本地历史文化、乡村振兴典型、企业典型资源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但是全员参与往往比课堂教学更加难以确定和保障,外地实践更难。

(三)理论教学实践是对所有学生的普及兼顾,师生暑期社会实践则属锦上添花。暑期社会实践更加注重实践的理论深度、地域广度,注重社会调研的科学严谨和成果质量。暑期社会实践,可以为思政课教师完成基本培训学习任务、教科研任务和学生科研指导任务提供平台,而教师的参与动力正源自于此。思政课教师可在日常教学和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发掘那些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文章写作等方面具有兴趣、有能力、有意愿的学生,并以此为主体组织实践队伍。具体实践内容,既可是统一组织的专题实践,也可以是思政课教师自组团队自定主题的实践活动。

(四)丰富实践载体,推进线上虚拟实践多元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发展,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线上虚拟实践成为可能。1.用活用好思想引领类资源。要大力推广“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高水平资源,提升广大师生学习实践水平。2.建设好高校自有线上虚拟资源。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校自有网站资源的建设,拓展功能、丰富内容、增加交互,提升学校资源的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加强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比如,建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课程专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现、革命故事重现、虚拟事件展现的虚拟教育场景,提升青年学生沉浸式实践效果。






项目主持人签字:  

                                       

成果特色

定位注重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的是具有职业特点的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本课程的定位上,以培养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为出发点。在具体实践项目的设计上,尽量选择与高职教育直接相关的内容来进行取舍。

内容注重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在内容上全部设计为一个个可操作的实践项目,力图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说教,说一套做一套的倾向,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体验教育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教材所有实践项目均需学生直接参与和体验。在参与和体验中引导学生感悟、反思,提升对人与社会的认知,把为人处事的道理转化为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概论课”教育教学理念守正创新

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核心课程,承担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重要责任,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宏观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相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按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合理安排到各教学项目中去,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围绕上述理念进行。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讲好思政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的“八个相统一”为指导,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同时,把“课程思政”建设要全面着眼于高校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和落实到所有课程教育之中,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点,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又要遵循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自身规律,从而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水平。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落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使思政课成为有意义的课、讲理的课、有温度的课,成为问题导向的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

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思政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课程的有效途径。

2.“概论课”教学设计和活动守正创新

(1)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一,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概论课的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所以概论课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融通中西文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学习概论课就是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其精髓,可以提升大学生正确的思辨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校内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第三,弥补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不足。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人文学科的知识普遍缺乏,教师在讲授概论课时史论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并能客观的分析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当代实际和学生实际,结概论课的基本理论,及时回答同学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既不回避问题存在的问题,更要看到我们用几十年的发展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的现代化道路。用真诚理性的分析来唤起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勇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互动式案例教学,通过日益丰富案例素材,头脑风暴互动分析,师生互动,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增强了概论课的吸引力。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打破常规的讲授法,概论课不是历史课,不是历史叙述,而是客观理性的分析,寻找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国家命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契合点,找出最大公约数。第四,与时俱进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更多的体现一种理念,通过引导、答疑、解惑的方法,诱导学生通过自身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3)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威尼斯官网的实际、开封市历史文化优势和河南省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展课内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实践教学大纲。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在教学中组织实施。 在紧密结合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本理论,然后依据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能力实际,按照模块式的方式,设计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改革开放、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等实践教学的培育模块。每一个培育模块又包含几个具体实践项目,每个具体实践项目设有实践目的与意义、实践形式与内容、实践注意事项和评价方法、实践延伸四部分内容。在内容上实现统编教材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形式上包括校园调研实践教学、参观体验实践教学、角色模拟实践教学、素质拓展实践教学等等,突出学生的广泛性、参与性、自主性,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教材设计的项目通过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关心社会,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中,把实践活动贯穿理论教学过程,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4)注重平时过程考核的评价标准。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终结性考核:分开卷和闭卷两部分,知识考核闭卷,能力考核开卷。成绩形成包括形成性考核点60%,终结性考核占40%。考核内容包括知识考核,主要是考核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力考核主要是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难点

目前,有关高校思政理论课、思政教育等对大学生影响的宏观方面课题和论文较多,有关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大学生思想真正起引领作用的文章或项目较少。从事本门课教学团队18人,近年发表文章多篇和课题研究多项,理论研究、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教学的实际效果存在诸多问题,也是大多数高校老师在讲述“概论”课时普遍共识。本课题旨在解决“概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发挥积极引领作用。如何破解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是本课题的难点。

1.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涵盖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72学时既系统理论,又能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积极影响,没有雄厚的理论功底,就难以有效结合社会现实,就难以说服大学生,也难以达到同频共振,起不到思政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

2.解决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

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时代容易产生自身认知、对社会认知、中国道路认知困惑,如果困惑不能及时化解,就会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带来干扰,产生迷惘。为学生答疑解惑,就要发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理论厚重、新时代思想贴近现实的优势,从多角度分析学生困惑的成因及解决问题出路。

3.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际教学过程中,"概论"课面临着"课时不少,却出现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声誉不高"的情况。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概论"课的特色优势,认真分析"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概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出"概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尤为重要。

二、任务完成情况

(一)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二)针对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为此,积极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努力探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

(三)教学科研相结合

积极组织教研室教师教研活动,实现教学经验成果科研化,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本学年围绕本院“三个精彩”、本校教学技能比赛和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深入研究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与省级、市级、院级科研课题、教改课题申报,组织教师参加学术活动。

(四)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修改和补充了新的教学内容。围绕2021版《概论》新教材,开展研讨,研究新教材,重新编写课程标准、讲义、教学课件、教学计划等,分工协作,责任落实到人,每一个项目指定一位主备课教师,根据重新修改教案、教学课件,更新视频,坚决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贯彻到教学中。积极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利用智慧课堂点名、回答问题、头脑风暴,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平台。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发展中心平台填报完整。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了教学诊改。

(五)教学诊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以下问题:课前准备不充分,学情研判不精准,课堂管理不严格,教法不够灵活,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抬头率不够,低头率严重,玩手机现象严重等,充分利用智能课堂,搞好课堂互动教学;增添新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提升教研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方法运用的灵活性,提升课堂驾驭能力;进一步加强智能课堂使用和课堂管理;让学生制作抖音、微视频,编演情景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教学内容;有效进行了课内课外实践教学。

(六)实践教学。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为完成本年度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组织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9级本科班同学们参观了淮海战役、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等,了解革命烈士的英勇奋战的英雄事迹,追忆革命历史丰碑,传承高尚革新精神,通过参观纪念馆、观看革命英雄人物资料,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学习革命英烈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革命英烈的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进取精神,革命英烈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通过本次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文化,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化作学习的动力,以革命精神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百年华诞。    

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三、主要改革成果和实践效果

(一)主要改革成果

1.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

1)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宏观理念与思路是:讲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渗透到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和各专题教学中。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2)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二,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三,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3)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的成果影响

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做到了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

2.2021年科研成果

孟卫兵论文《乡村振兴融入“概论课”的探讨》 《休闲》2021.4;梁志敏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层治理研究》 中文核心《农业经济》,2022年1月;孟卫兵《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河南省社科联2021年立项,孟卫兵《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策略研究》开封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另有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收到用稿通知;王名哲《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村改居”社区治理研究》河南省科技厅2021年立项;梁志敏《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百年历程与经验研究》开缝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王焕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研究》开封社科联课题荣获一等奖,证书待发,全省教体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思政)一等奖,获“河南省教学标兵”李现丽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发展探究河南省教育厅征文三等奖, 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发展探究 河南省社科联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探究开封社科联三等奖,一种互动式思政教育显示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二)实践效果

概论课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也是本课题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6月9-11日组织2019级水利水电、机械设计、测绘工程赴永城、徐州、台儿庄等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四、成果水平和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般认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包含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虚拟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在内的,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表征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

(一)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实现了“所有专业都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要求,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的精神。实践项目可以实现与学生专业最充分地结合,有利于形成更丰富的菜单式实践方案。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既可增进师生了解加深情感,又可促进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学习与接受。

(二)概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全员覆盖,这是教学活动严肃性的当然要求。课堂教学中,全员参与可以在相对客观的课堂考勤与过程严谨的考核评价中得以体现;课堂外实施的实践教学,利用本地历史文化、乡村振兴典型、企业典型资源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但是全员参与往往比课堂教学更加难以确定和保障,外地实践更难。

(三)理论教学实践是对所有学生的普及兼顾,师生暑期社会实践则属锦上添花。暑期社会实践更加注重实践的理论深度、地域广度,注重社会调研的科学严谨和成果质量。暑期社会实践,可以为思政课教师完成基本培训学习任务、教科研任务和学生科研指导任务提供平台,而教师的参与动力正源自于此。思政课教师可在日常教学和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发掘那些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文章写作等方面具有兴趣、有能力、有意愿的学生,并以此为主体组织实践队伍。具体实践内容,既可是统一组织的专题实践,也可以是思政课教师自组团队自定主题的实践活动。

(四)丰富实践载体,推进线上虚拟实践多元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发展,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线上虚拟实践成为可能。1.用活用好思想引领类资源。要大力推广“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高水平资源,提升广大师生学习实践水平。2.建设好高校自有线上虚拟资源。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校自有网站资源的建设,拓展功能、丰富内容、增加交互,提升学校资源的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加强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比如,建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课程专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现、革命故事重现、虚拟事件展现的虚拟教育场景,提升青年学生沉浸式实践效果。






项目主持人签字:  

                                       

成果特色

定位注重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的是具有职业特点的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本课程的定位上,以培养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为出发点。在具体实践项目的设计上,尽量选择与高职教育直接相关的内容来进行取舍。

内容注重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在内容上全部设计为一个个可操作的实践项目,力图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说教,说一套做一套的倾向,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体验教育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教材所有实践项目均需学生直接参与和体验。在参与和体验中引导学生感悟、反思,提升对人与社会的认知,把为人处事的道理转化为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概论课”教育教学理念守正创新

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核心课程,承担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重要责任,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宏观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相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按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合理安排到各教学项目中去,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围绕上述理念进行。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讲好思政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的“八个相统一”为指导,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同时,把“课程思政”建设要全面着眼于高校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和落实到所有课程教育之中,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点,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又要遵循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自身规律,从而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水平。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落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使思政课成为有意义的课、讲理的课、有温度的课,成为问题导向的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

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思政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课程的有效途径。

2.“概论课”教学设计和活动守正创新

(1)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一,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概论课的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所以概论课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融通中西文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学习概论课就是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其精髓,可以提升大学生正确的思辨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校内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第三,弥补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不足。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人文学科的知识普遍缺乏,教师在讲授概论课时史论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并能客观的分析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当代实际和学生实际,结概论课的基本理论,及时回答同学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既不回避问题存在的问题,更要看到我们用几十年的发展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的现代化道路。用真诚理性的分析来唤起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勇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互动式案例教学,通过日益丰富案例素材,头脑风暴互动分析,师生互动,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增强了概论课的吸引力。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打破常规的讲授法,概论课不是历史课,不是历史叙述,而是客观理性的分析,寻找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国家命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契合点,找出最大公约数。第四,与时俱进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更多的体现一种理念,通过引导、答疑、解惑的方法,诱导学生通过自身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3)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威尼斯官网的实际、开封市历史文化优势和河南省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展课内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实践教学大纲。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在教学中组织实施。 在紧密结合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本理论,然后依据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能力实际,按照模块式的方式,设计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改革开放、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等实践教学的培育模块。每一个培育模块又包含几个具体实践项目,每个具体实践项目设有实践目的与意义、实践形式与内容、实践注意事项和评价方法、实践延伸四部分内容。在内容上实现统编教材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形式上包括校园调研实践教学、参观体验实践教学、角色模拟实践教学、素质拓展实践教学等等,突出学生的广泛性、参与性、自主性,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教材设计的项目通过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关心社会,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中,把实践活动贯穿理论教学过程,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4)注重平时过程考核的评价标准。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终结性考核:分开卷和闭卷两部分,知识考核闭卷,能力考核开卷。成绩形成包括形成性考核点60%,终结性考核占40%。考核内容包括知识考核,主要是考核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力考核主要是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难点

目前,有关高校思政理论课、思政教育等对大学生影响的宏观方面课题和论文较多,有关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大学生思想真正起引领作用的文章或项目较少。从事本门课教学团队18人,近年发表文章多篇和课题研究多项,理论研究、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教学的实际效果存在诸多问题,也是大多数高校老师在讲述“概论”课时普遍共识。本课题旨在解决“概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发挥积极引领作用。如何破解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是本课题的难点。

1.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涵盖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72学时既系统理论,又能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积极影响,没有雄厚的理论功底,就难以有效结合社会现实,就难以说服大学生,也难以达到同频共振,起不到思政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

2.解决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

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时代容易产生自身认知、对社会认知、中国道路认知困惑,如果困惑不能及时化解,就会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带来干扰,产生迷惘。为学生答疑解惑,就要发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理论厚重、新时代思想贴近现实的优势,从多角度分析学生困惑的成因及解决问题出路。

3.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际教学过程中,"概论"课面临着"课时不少,却出现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声誉不高"的情况。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概论"课的特色优势,认真分析"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概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出"概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尤为重要。

二、任务完成情况

(一)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二)针对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为此,积极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努力探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

(三)教学科研相结合

积极组织教研室教师教研活动,实现教学经验成果科研化,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本学年围绕本院“三个精彩”、本校教学技能比赛和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深入研究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与省级、市级、院级科研课题、教改课题申报,组织教师参加学术活动。

(四)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修改和补充了新的教学内容。围绕2021版《概论》新教材,开展研讨,研究新教材,重新编写课程标准、讲义、教学课件、教学计划等,分工协作,责任落实到人,每一个项目指定一位主备课教师,根据重新修改教案、教学课件,更新视频,坚决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贯彻到教学中。积极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利用智慧课堂点名、回答问题、头脑风暴,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平台。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发展中心平台填报完整。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了教学诊改。

(五)教学诊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以下问题:课前准备不充分,学情研判不精准,课堂管理不严格,教法不够灵活,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抬头率不够,低头率严重,玩手机现象严重等,充分利用智能课堂,搞好课堂互动教学;增添新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提升教研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方法运用的灵活性,提升课堂驾驭能力;进一步加强智能课堂使用和课堂管理;让学生制作抖音、微视频,编演情景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教学内容;有效进行了课内课外实践教学。

(六)实践教学。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为完成本年度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组织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9级本科班同学们参观了淮海战役、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等,了解革命烈士的英勇奋战的英雄事迹,追忆革命历史丰碑,传承高尚革新精神,通过参观纪念馆、观看革命英雄人物资料,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学习革命英烈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革命英烈的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进取精神,革命英烈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通过本次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文化,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化作学习的动力,以革命精神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百年华诞。    

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三、主要改革成果和实践效果

(一)主要改革成果

1.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

1)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宏观理念与思路是:讲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渗透到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和各专题教学中。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2)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二,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三,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3)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的成果影响

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做到了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

2.2021年科研成果

孟卫兵论文《乡村振兴融入“概论课”的探讨》 《休闲》2021.4;梁志敏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层治理研究》 中文核心《农业经济》,2022年1月;孟卫兵《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河南省社科联2021年立项,孟卫兵《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策略研究》开封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另有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收到用稿通知;王名哲《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村改居”社区治理研究》河南省科技厅2021年立项;梁志敏《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百年历程与经验研究》开缝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王焕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研究》开封社科联课题荣获一等奖,证书待发,全省教体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思政)一等奖,获“河南省教学标兵”李现丽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发展探究河南省教育厅征文三等奖, 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发展探究 河南省社科联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探究开封社科联三等奖,一种互动式思政教育显示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二)实践效果

概论课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也是本课题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6月9-11日组织2019级水利水电、机械设计、测绘工程赴永城、徐州、台儿庄等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四、成果水平和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般认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包含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虚拟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在内的,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表征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

(一)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实现了“所有专业都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要求,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的精神。实践项目可以实现与学生专业最充分地结合,有利于形成更丰富的菜单式实践方案。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既可增进师生了解加深情感,又可促进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学习与接受。

(二)概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全员覆盖,这是教学活动严肃性的当然要求。课堂教学中,全员参与可以在相对客观的课堂考勤与过程严谨的考核评价中得以体现;课堂外实施的实践教学,利用本地历史文化、乡村振兴典型、企业典型资源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但是全员参与往往比课堂教学更加难以确定和保障,外地实践更难。

(三)理论教学实践是对所有学生的普及兼顾,师生暑期社会实践则属锦上添花。暑期社会实践更加注重实践的理论深度、地域广度,注重社会调研的科学严谨和成果质量。暑期社会实践,可以为思政课教师完成基本培训学习任务、教科研任务和学生科研指导任务提供平台,而教师的参与动力正源自于此。思政课教师可在日常教学和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发掘那些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文章写作等方面具有兴趣、有能力、有意愿的学生,并以此为主体组织实践队伍。具体实践内容,既可是统一组织的专题实践,也可以是思政课教师自组团队自定主题的实践活动。

(四)丰富实践载体,推进线上虚拟实践多元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发展,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线上虚拟实践成为可能。1.用活用好思想引领类资源。要大力推广“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高水平资源,提升广大师生学习实践水平。2.建设好高校自有线上虚拟资源。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校自有网站资源的建设,拓展功能、丰富内容、增加交互,提升学校资源的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加强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比如,建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课程专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现、革命故事重现、虚拟事件展现的虚拟教育场景,提升青年学生沉浸式实践效果。






项目主持人签字:  

                                       

成果特色

定位注重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的是具有职业特点的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本课程的定位上,以培养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为出发点。在具体实践项目的设计上,尽量选择与高职教育直接相关的内容来进行取舍。

内容注重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在内容上全部设计为一个个可操作的实践项目,力图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说教,说一套做一套的倾向,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体验教育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教材所有实践项目均需学生直接参与和体验。在参与和体验中引导学生感悟、反思,提升对人与社会的认知,把为人处事的道理转化为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概论课”教育教学理念守正创新

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核心课程,承担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重要责任,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宏观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相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按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合理安排到各教学项目中去,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围绕上述理念进行。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讲好思政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的“八个相统一”为指导,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同时,把“课程思政”建设要全面着眼于高校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和落实到所有课程教育之中,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点,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又要遵循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自身规律,从而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水平。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落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使思政课成为有意义的课、讲理的课、有温度的课,成为问题导向的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

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思政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课程的有效途径。

2.“概论课”教学设计和活动守正创新

(1)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一,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概论课的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所以概论课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融通中西文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学习概论课就是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其精髓,可以提升大学生正确的思辨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校内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第三,弥补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不足。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人文学科的知识普遍缺乏,教师在讲授概论课时史论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并能客观的分析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当代实际和学生实际,结概论课的基本理论,及时回答同学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既不回避问题存在的问题,更要看到我们用几十年的发展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的现代化道路。用真诚理性的分析来唤起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勇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互动式案例教学,通过日益丰富案例素材,头脑风暴互动分析,师生互动,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增强了概论课的吸引力。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打破常规的讲授法,概论课不是历史课,不是历史叙述,而是客观理性的分析,寻找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国家命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契合点,找出最大公约数。第四,与时俱进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更多的体现一种理念,通过引导、答疑、解惑的方法,诱导学生通过自身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3)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威尼斯官网的实际、开封市历史文化优势和河南省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展课内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实践教学大纲。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在教学中组织实施。 在紧密结合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本理论,然后依据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能力实际,按照模块式的方式,设计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改革开放、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等实践教学的培育模块。每一个培育模块又包含几个具体实践项目,每个具体实践项目设有实践目的与意义、实践形式与内容、实践注意事项和评价方法、实践延伸四部分内容。在内容上实现统编教材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形式上包括校园调研实践教学、参观体验实践教学、角色模拟实践教学、素质拓展实践教学等等,突出学生的广泛性、参与性、自主性,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教材设计的项目通过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关心社会,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中,把实践活动贯穿理论教学过程,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4)注重平时过程考核的评价标准。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终结性考核:分开卷和闭卷两部分,知识考核闭卷,能力考核开卷。成绩形成包括形成性考核点60%,终结性考核占40%。考核内容包括知识考核,主要是考核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力考核主要是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难点

目前,有关高校思政理论课、思政教育等对大学生影响的宏观方面课题和论文较多,有关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大学生思想真正起引领作用的文章或项目较少。从事本门课教学团队18人,近年发表文章多篇和课题研究多项,理论研究、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教学的实际效果存在诸多问题,也是大多数高校老师在讲述“概论”课时普遍共识。本课题旨在解决“概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发挥积极引领作用。如何破解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是本课题的难点。

1.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涵盖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72学时既系统理论,又能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积极影响,没有雄厚的理论功底,就难以有效结合社会现实,就难以说服大学生,也难以达到同频共振,起不到思政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

2.解决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

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时代容易产生自身认知、对社会认知、中国道路认知困惑,如果困惑不能及时化解,就会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带来干扰,产生迷惘。为学生答疑解惑,就要发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理论厚重、新时代思想贴近现实的优势,从多角度分析学生困惑的成因及解决问题出路。

3.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际教学过程中,"概论"课面临着"课时不少,却出现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声誉不高"的情况。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概论"课的特色优势,认真分析"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概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出"概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尤为重要。

二、任务完成情况

(一)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二)针对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为此,积极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努力探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

(三)教学科研相结合

积极组织教研室教师教研活动,实现教学经验成果科研化,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本学年围绕本院“三个精彩”、本校教学技能比赛和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深入研究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与省级、市级、院级科研课题、教改课题申报,组织教师参加学术活动。

(四)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修改和补充了新的教学内容。围绕2021版《概论》新教材,开展研讨,研究新教材,重新编写课程标准、讲义、教学课件、教学计划等,分工协作,责任落实到人,每一个项目指定一位主备课教师,根据重新修改教案、教学课件,更新视频,坚决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贯彻到教学中。积极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利用智慧课堂点名、回答问题、头脑风暴,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平台。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发展中心平台填报完整。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了教学诊改。

(五)教学诊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以下问题:课前准备不充分,学情研判不精准,课堂管理不严格,教法不够灵活,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抬头率不够,低头率严重,玩手机现象严重等,充分利用智能课堂,搞好课堂互动教学;增添新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提升教研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方法运用的灵活性,提升课堂驾驭能力;进一步加强智能课堂使用和课堂管理;让学生制作抖音、微视频,编演情景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教学内容;有效进行了课内课外实践教学。

(六)实践教学。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为完成本年度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组织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9级本科班同学们参观了淮海战役、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等,了解革命烈士的英勇奋战的英雄事迹,追忆革命历史丰碑,传承高尚革新精神,通过参观纪念馆、观看革命英雄人物资料,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学习革命英烈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革命英烈的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进取精神,革命英烈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通过本次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文化,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化作学习的动力,以革命精神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百年华诞。    

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三、主要改革成果和实践效果

(一)主要改革成果

1.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

1)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宏观理念与思路是:讲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渗透到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和各专题教学中。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2)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二,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三,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3)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的成果影响

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做到了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

2.2021年科研成果

孟卫兵论文《乡村振兴融入“概论课”的探讨》 《休闲》2021.4;梁志敏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层治理研究》 中文核心《农业经济》,2022年1月;孟卫兵《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河南省社科联2021年立项,孟卫兵《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策略研究》开封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另有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收到用稿通知;王名哲《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村改居”社区治理研究》河南省科技厅2021年立项;梁志敏《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百年历程与经验研究》开缝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王焕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研究》开封社科联课题荣获一等奖,证书待发,全省教体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思政)一等奖,获“河南省教学标兵”李现丽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发展探究河南省教育厅征文三等奖, 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发展探究 河南省社科联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探究开封社科联三等奖,一种互动式思政教育显示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二)实践效果

概论课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也是本课题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6月9-11日组织2019级水利水电、机械设计、测绘工程赴永城、徐州、台儿庄等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四、成果水平和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般认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包含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虚拟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在内的,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表征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

(一)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实现了“所有专业都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要求,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的精神。实践项目可以实现与学生专业最充分地结合,有利于形成更丰富的菜单式实践方案。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既可增进师生了解加深情感,又可促进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学习与接受。

(二)概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全员覆盖,这是教学活动严肃性的当然要求。课堂教学中,全员参与可以在相对客观的课堂考勤与过程严谨的考核评价中得以体现;课堂外实施的实践教学,利用本地历史文化、乡村振兴典型、企业典型资源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但是全员参与往往比课堂教学更加难以确定和保障,外地实践更难。

(三)理论教学实践是对所有学生的普及兼顾,师生暑期社会实践则属锦上添花。暑期社会实践更加注重实践的理论深度、地域广度,注重社会调研的科学严谨和成果质量。暑期社会实践,可以为思政课教师完成基本培训学习任务、教科研任务和学生科研指导任务提供平台,而教师的参与动力正源自于此。思政课教师可在日常教学和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发掘那些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文章写作等方面具有兴趣、有能力、有意愿的学生,并以此为主体组织实践队伍。具体实践内容,既可是统一组织的专题实践,也可以是思政课教师自组团队自定主题的实践活动。

(四)丰富实践载体,推进线上虚拟实践多元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发展,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线上虚拟实践成为可能。1.用活用好思想引领类资源。要大力推广“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高水平资源,提升广大师生学习实践水平。2.建设好高校自有线上虚拟资源。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校自有网站资源的建设,拓展功能、丰富内容、增加交互,提升学校资源的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加强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比如,建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课程专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现、革命故事重现、虚拟事件展现的虚拟教育场景,提升青年学生沉浸式实践效果。






项目主持人签字:  

                                       

成果特色

定位注重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的是具有职业特点的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本课程的定位上,以培养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为出发点。在具体实践项目的设计上,尽量选择与高职教育直接相关的内容来进行取舍。

内容注重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在内容上全部设计为一个个可操作的实践项目,力图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说教,说一套做一套的倾向,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体验教育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教材所有实践项目均需学生直接参与和体验。在参与和体验中引导学生感悟、反思,提升对人与社会的认知,把为人处事的道理转化为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概论课”教育教学理念守正创新

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核心课程,承担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重要责任,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宏观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相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按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合理安排到各教学项目中去,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围绕上述理念进行。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讲好思政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的“八个相统一”为指导,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同时,把“课程思政”建设要全面着眼于高校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和落实到所有课程教育之中,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点,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又要遵循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自身规律,从而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水平。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落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使思政课成为有意义的课、讲理的课、有温度的课,成为问题导向的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

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思政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课程的有效途径。

2.“概论课”教学设计和活动守正创新

(1)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一,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概论课的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所以概论课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融通中西文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学习概论课就是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其精髓,可以提升大学生正确的思辨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校内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第三,弥补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不足。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人文学科的知识普遍缺乏,教师在讲授概论课时史论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并能客观的分析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当代实际和学生实际,结概论课的基本理论,及时回答同学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既不回避问题存在的问题,更要看到我们用几十年的发展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的现代化道路。用真诚理性的分析来唤起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勇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互动式案例教学,通过日益丰富案例素材,头脑风暴互动分析,师生互动,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增强了概论课的吸引力。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打破常规的讲授法,概论课不是历史课,不是历史叙述,而是客观理性的分析,寻找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国家命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契合点,找出最大公约数。第四,与时俱进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更多的体现一种理念,通过引导、答疑、解惑的方法,诱导学生通过自身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3)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威尼斯官网的实际、开封市历史文化优势和河南省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展课内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实践教学大纲。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在教学中组织实施。 在紧密结合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本理论,然后依据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能力实际,按照模块式的方式,设计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改革开放、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等实践教学的培育模块。每一个培育模块又包含几个具体实践项目,每个具体实践项目设有实践目的与意义、实践形式与内容、实践注意事项和评价方法、实践延伸四部分内容。在内容上实现统编教材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形式上包括校园调研实践教学、参观体验实践教学、角色模拟实践教学、素质拓展实践教学等等,突出学生的广泛性、参与性、自主性,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教材设计的项目通过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关心社会,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中,把实践活动贯穿理论教学过程,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4)注重平时过程考核的评价标准。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终结性考核:分开卷和闭卷两部分,知识考核闭卷,能力考核开卷。成绩形成包括形成性考核点60%,终结性考核占40%。考核内容包括知识考核,主要是考核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力考核主要是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难点

目前,有关高校思政理论课、思政教育等对大学生影响的宏观方面课题和论文较多,有关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大学生思想真正起引领作用的文章或项目较少。从事本门课教学团队18人,近年发表文章多篇和课题研究多项,理论研究、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教学的实际效果存在诸多问题,也是大多数高校老师在讲述“概论”课时普遍共识。本课题旨在解决“概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发挥积极引领作用。如何破解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是本课题的难点。

1.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涵盖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72学时既系统理论,又能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积极影响,没有雄厚的理论功底,就难以有效结合社会现实,就难以说服大学生,也难以达到同频共振,起不到思政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

2.解决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

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时代容易产生自身认知、对社会认知、中国道路认知困惑,如果困惑不能及时化解,就会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带来干扰,产生迷惘。为学生答疑解惑,就要发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理论厚重、新时代思想贴近现实的优势,从多角度分析学生困惑的成因及解决问题出路。

3.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际教学过程中,"概论"课面临着"课时不少,却出现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声誉不高"的情况。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概论"课的特色优势,认真分析"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概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出"概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尤为重要。

二、任务完成情况

(一)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二)针对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为此,积极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努力探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

(三)教学科研相结合

积极组织教研室教师教研活动,实现教学经验成果科研化,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本学年围绕本院“三个精彩”、本校教学技能比赛和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深入研究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与省级、市级、院级科研课题、教改课题申报,组织教师参加学术活动。

(四)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修改和补充了新的教学内容。围绕2021版《概论》新教材,开展研讨,研究新教材,重新编写课程标准、讲义、教学课件、教学计划等,分工协作,责任落实到人,每一个项目指定一位主备课教师,根据重新修改教案、教学课件,更新视频,坚决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贯彻到教学中。积极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利用智慧课堂点名、回答问题、头脑风暴,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平台。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发展中心平台填报完整。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了教学诊改。

(五)教学诊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以下问题:课前准备不充分,学情研判不精准,课堂管理不严格,教法不够灵活,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抬头率不够,低头率严重,玩手机现象严重等,充分利用智能课堂,搞好课堂互动教学;增添新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提升教研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方法运用的灵活性,提升课堂驾驭能力;进一步加强智能课堂使用和课堂管理;让学生制作抖音、微视频,编演情景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教学内容;有效进行了课内课外实践教学。

(六)实践教学。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为完成本年度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组织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9级本科班同学们参观了淮海战役、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等,了解革命烈士的英勇奋战的英雄事迹,追忆革命历史丰碑,传承高尚革新精神,通过参观纪念馆、观看革命英雄人物资料,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学习革命英烈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革命英烈的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进取精神,革命英烈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通过本次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文化,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化作学习的动力,以革命精神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百年华诞。    

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三、主要改革成果和实践效果

(一)主要改革成果

1.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

1)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宏观理念与思路是:讲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渗透到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和各专题教学中。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2)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二,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三,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3)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的成果影响

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做到了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

2.2021年科研成果

孟卫兵论文《乡村振兴融入“概论课”的探讨》 《休闲》2021.4;梁志敏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层治理研究》 中文核心《农业经济》,2022年1月;孟卫兵《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河南省社科联2021年立项,孟卫兵《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策略研究》开封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另有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收到用稿通知;王名哲《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村改居”社区治理研究》河南省科技厅2021年立项;梁志敏《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百年历程与经验研究》开缝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王焕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研究》开封社科联课题荣获一等奖,证书待发,全省教体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思政)一等奖,获“河南省教学标兵”李现丽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发展探究河南省教育厅征文三等奖, 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发展探究 河南省社科联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探究开封社科联三等奖,一种互动式思政教育显示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二)实践效果

概论课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也是本课题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6月9-11日组织2019级水利水电、机械设计、测绘工程赴永城、徐州、台儿庄等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四、成果水平和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般认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包含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虚拟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在内的,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表征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

(一)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实现了“所有专业都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要求,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的精神。实践项目可以实现与学生专业最充分地结合,有利于形成更丰富的菜单式实践方案。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既可增进师生了解加深情感,又可促进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学习与接受。

(二)概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全员覆盖,这是教学活动严肃性的当然要求。课堂教学中,全员参与可以在相对客观的课堂考勤与过程严谨的考核评价中得以体现;课堂外实施的实践教学,利用本地历史文化、乡村振兴典型、企业典型资源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但是全员参与往往比课堂教学更加难以确定和保障,外地实践更难。

(三)理论教学实践是对所有学生的普及兼顾,师生暑期社会实践则属锦上添花。暑期社会实践更加注重实践的理论深度、地域广度,注重社会调研的科学严谨和成果质量。暑期社会实践,可以为思政课教师完成基本培训学习任务、教科研任务和学生科研指导任务提供平台,而教师的参与动力正源自于此。思政课教师可在日常教学和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发掘那些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文章写作等方面具有兴趣、有能力、有意愿的学生,并以此为主体组织实践队伍。具体实践内容,既可是统一组织的专题实践,也可以是思政课教师自组团队自定主题的实践活动。

(四)丰富实践载体,推进线上虚拟实践多元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发展,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线上虚拟实践成为可能。1.用活用好思想引领类资源。要大力推广“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高水平资源,提升广大师生学习实践水平。2.建设好高校自有线上虚拟资源。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校自有网站资源的建设,拓展功能、丰富内容、增加交互,提升学校资源的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加强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比如,建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课程专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现、革命故事重现、虚拟事件展现的虚拟教育场景,提升青年学生沉浸式实践效果。






项目主持人签字:  

                                       

成果特色

定位注重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的是具有职业特点的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本课程的定位上,以培养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为出发点。在具体实践项目的设计上,尽量选择与高职教育直接相关的内容来进行取舍。

内容注重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在内容上全部设计为一个个可操作的实践项目,力图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说教,说一套做一套的倾向,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体验教育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教材所有实践项目均需学生直接参与和体验。在参与和体验中引导学生感悟、反思,提升对人与社会的认知,把为人处事的道理转化为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概论课”教育教学理念守正创新

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核心课程,承担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重要责任,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宏观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相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按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合理安排到各教学项目中去,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围绕上述理念进行。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讲好思政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的“八个相统一”为指导,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同时,把“课程思政”建设要全面着眼于高校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和落实到所有课程教育之中,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点,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又要遵循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自身规律,从而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水平。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落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使思政课成为有意义的课、讲理的课、有温度的课,成为问题导向的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

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思政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课程的有效途径。

2.“概论课”教学设计和活动守正创新

(1)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一,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概论课的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所以概论课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融通中西文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学习概论课就是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其精髓,可以提升大学生正确的思辨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校内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第三,弥补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不足。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人文学科的知识普遍缺乏,教师在讲授概论课时史论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并能客观的分析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当代实际和学生实际,结概论课的基本理论,及时回答同学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既不回避问题存在的问题,更要看到我们用几十年的发展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的现代化道路。用真诚理性的分析来唤起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勇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互动式案例教学,通过日益丰富案例素材,头脑风暴互动分析,师生互动,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增强了概论课的吸引力。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打破常规的讲授法,概论课不是历史课,不是历史叙述,而是客观理性的分析,寻找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国家命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契合点,找出最大公约数。第四,与时俱进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更多的体现一种理念,通过引导、答疑、解惑的方法,诱导学生通过自身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3)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威尼斯官网的实际、开封市历史文化优势和河南省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展课内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实践教学大纲。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在教学中组织实施。 在紧密结合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本理论,然后依据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能力实际,按照模块式的方式,设计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改革开放、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等实践教学的培育模块。每一个培育模块又包含几个具体实践项目,每个具体实践项目设有实践目的与意义、实践形式与内容、实践注意事项和评价方法、实践延伸四部分内容。在内容上实现统编教材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形式上包括校园调研实践教学、参观体验实践教学、角色模拟实践教学、素质拓展实践教学等等,突出学生的广泛性、参与性、自主性,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教材设计的项目通过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关心社会,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中,把实践活动贯穿理论教学过程,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4)注重平时过程考核的评价标准。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终结性考核:分开卷和闭卷两部分,知识考核闭卷,能力考核开卷。成绩形成包括形成性考核点60%,终结性考核占40%。考核内容包括知识考核,主要是考核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力考核主要是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难点

目前,有关高校思政理论课、思政教育等对大学生影响的宏观方面课题和论文较多,有关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大学生思想真正起引领作用的文章或项目较少。从事本门课教学团队18人,近年发表文章多篇和课题研究多项,理论研究、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教学的实际效果存在诸多问题,也是大多数高校老师在讲述“概论”课时普遍共识。本课题旨在解决“概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发挥积极引领作用。如何破解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是本课题的难点。

1.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涵盖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72学时既系统理论,又能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积极影响,没有雄厚的理论功底,就难以有效结合社会现实,就难以说服大学生,也难以达到同频共振,起不到思政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

2.解决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

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时代容易产生自身认知、对社会认知、中国道路认知困惑,如果困惑不能及时化解,就会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带来干扰,产生迷惘。为学生答疑解惑,就要发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理论厚重、新时代思想贴近现实的优势,从多角度分析学生困惑的成因及解决问题出路。

3.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际教学过程中,"概论"课面临着"课时不少,却出现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声誉不高"的情况。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概论"课的特色优势,认真分析"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概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出"概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尤为重要。

二、任务完成情况

(一)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二)针对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认知困惑问题、"概论"课教学质量问题。为此,积极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努力探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

(三)教学科研相结合

积极组织教研室教师教研活动,实现教学经验成果科研化,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本学年围绕本院“三个精彩”、本校教学技能比赛和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深入研究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与省级、市级、院级科研课题、教改课题申报,组织教师参加学术活动。

(四)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修改和补充了新的教学内容。围绕2021版《概论》新教材,开展研讨,研究新教材,重新编写课程标准、讲义、教学课件、教学计划等,分工协作,责任落实到人,每一个项目指定一位主备课教师,根据重新修改教案、教学课件,更新视频,坚决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贯彻到教学中。积极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利用智慧课堂点名、回答问题、头脑风暴,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平台。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发展中心平台填报完整。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了教学诊改。

(五)教学诊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以下问题:课前准备不充分,学情研判不精准,课堂管理不严格,教法不够灵活,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抬头率不够,低头率严重,玩手机现象严重等,充分利用智能课堂,搞好课堂互动教学;增添新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提升教研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方法运用的灵活性,提升课堂驾驭能力;进一步加强智能课堂使用和课堂管理;让学生制作抖音、微视频,编演情景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教学内容;有效进行了课内课外实践教学。

(六)实践教学。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为完成本年度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组织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9级本科班同学们参观了淮海战役、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等,了解革命烈士的英勇奋战的英雄事迹,追忆革命历史丰碑,传承高尚革新精神,通过参观纪念馆、观看革命英雄人物资料,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学习革命英烈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革命英烈的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进取精神,革命英烈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通过本次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文化,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化作学习的动力,以革命精神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百年华诞。    

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三、主要改革成果和实践效果

(一)主要改革成果

1.探讨解决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

1)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宏观理念与思路是:讲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必须与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渗透到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案和各专题教学中。

第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相统一”,不断守正创新。第三,深化“四个结合”,即“概论”课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生工作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对高职学生最具吸引力、对高职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课。

2)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第二,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第三,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3)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的成果影响

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做到了定位注重职业性、内容注重实践性、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

2.2021年科研成果

孟卫兵论文《乡村振兴融入“概论课”的探讨》 《休闲》2021.4;梁志敏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层治理研究》 中文核心《农业经济》,2022年1月;孟卫兵《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河南省社科联2021年立项,孟卫兵《高校“概论”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策略研究》开封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另有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收到用稿通知;王名哲《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村改居”社区治理研究》河南省科技厅2021年立项;梁志敏《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百年历程与经验研究》开缝市社科联2021年立项,;王焕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研究》开封社科联课题荣获一等奖,证书待发,全省教体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思政)一等奖,获“河南省教学标兵”李现丽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发展探究河南省教育厅征文三等奖, 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发展探究 河南省社科联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探究开封社科联三等奖,一种互动式思政教育显示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二)实践效果

概论课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也是本课题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6月9-11日组织2019级水利水电、机械设计、测绘工程赴永城、徐州、台儿庄等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本学年还带领本科班百名学生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博物馆、木版年画展览馆、翟俊杰电影艺术馆,部分学生按老师要求还进行了乡村振兴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自觉的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去。

四、成果水平和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般认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包含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虚拟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在内的,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表征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都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

(一)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实现了“所有专业都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要求,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的精神。实践项目可以实现与学生专业最充分地结合,有利于形成更丰富的菜单式实践方案。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既可增进师生了解加深情感,又可促进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学习与接受。

(二)概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全员覆盖,这是教学活动严肃性的当然要求。课堂教学中,全员参与可以在相对客观的课堂考勤与过程严谨的考核评价中得以体现;课堂外实施的实践教学,利用本地历史文化、乡村振兴典型、企业典型资源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但是全员参与往往比课堂教学更加难以确定和保障,外地实践更难。

(三)理论教学实践是对所有学生的普及兼顾,师生暑期社会实践则属锦上添花。暑期社会实践更加注重实践的理论深度、地域广度,注重社会调研的科学严谨和成果质量。暑期社会实践,可以为思政课教师完成基本培训学习任务、教科研任务和学生科研指导任务提供平台,而教师的参与动力正源自于此。思政课教师可在日常教学和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发掘那些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文章写作等方面具有兴趣、有能力、有意愿的学生,并以此为主体组织实践队伍。具体实践内容,既可是统一组织的专题实践,也可以是思政课教师自组团队自定主题的实践活动。

(四)丰富实践载体,推进线上虚拟实践多元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发展,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线上虚拟实践成为可能。1.用活用好思想引领类资源。要大力推广“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高水平资源,提升广大师生学习实践水平。2.建设好高校自有线上虚拟资源。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校自有网站资源的建设,拓展功能、丰富内容、增加交互,提升学校资源的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加强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比如,建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课程专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现、革命故事重现、虚拟事件展现的虚拟教育场景,提升青年学生沉浸式实践效果。






项目主持人签字:  

                                       

成果特色

定位注重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的是具有职业特点的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本课程的定位上,以培养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为出发点。在具体实践项目的设计上,尽量选择与高职教育直接相关的内容来进行取舍。

内容注重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在内容上全部设计为一个个可操作的实践项目,力图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说教,说一套做一套的倾向,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教育过程注重体验性。体验教育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教材所有实践项目均需学生直接参与和体验。在参与和体验中引导学生感悟、反思,提升对人与社会的认知,把为人处事的道理转化为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性。细致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真正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Copyright© 2021All Rights Reserved. 威尼斯432888cam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0878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