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现代仪器分析》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作者: 时间:2022-05-23

   一、课程介绍

仪器分析是利用各种学科的基本原理,采用电学、光学、精密仪器制造、真空、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探知物质化学特性的分析方法,是体现学科交叉、科学与技术高度结合的一个综合性极强的科技分支。我国目前正处于建设生态文明、生态经济的重要转型时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出来,因此就需要我们做好环境保护中的各项技术研究。环境分析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环境分析工作中发挥了十分重要作用,对于分析环境中化学成分的含量以及性质,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非常有必要在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开设现代仪器分析技术课程。

本课程以《分析化学》为先导课程,围绕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和其它相关专业对仪器分析核心素养的培养需求,吸纳仪器分析技术领域的前沿技术,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提升学生应用仪器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高职理工科专业课程普遍存在一类误区,即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认为对理工科学生的培养要重点抓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培养家国情怀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课的任务。这一错误认识普遍存在于高校中,造成了目前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中央精神的指引下,课程思政的理念深入广大教师的内心,各类理工科课程也都开始积极进行思政教学尝试。但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如何将思政元素与教学融合,培养什么样的理工科人才,这些问题仍然在不断的探索中。

当前,高职理工科中一些专业课的“课程思政”通常存在类似的“痛点”:思政元素没有深挖,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的结合生硬、缺乏合理的评价、课程思政的实施手段不丰富等;课程思政要求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但对于理工科的专业课程,教的是公式、计算、操作等枯燥且复杂的内容,学生有时连专业知识都没有弄明白,这时嵌入思政元素显然效果不佳。因此,如何提升理工科的专业课课程思政效果,让主流价值观更顺畅地流入学生内心,是目前高职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与企业专家的探讨,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我们进一步明晰了课程育人目标,即:秉承以专业技能的学习为主,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课程的理念,以培养大国工匠为目的,以家国情怀、生态理念、理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为抓手,最终达成学生能够掌握仪器分析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期望学生能够具备这样的素养:能自觉将个人理想和国家战略统一起来,坚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能够将这种品质迁移到未来的生活情景中,形成可持续的职业发展能力。

三、课程思政元素

(一)家国情怀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食品安全与控制技术等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环境保护工作中担任着规划、管理和执行一线环境监测任务和食品检测任务。所以,在价值观形成的大学时期进行家国情怀的有关的责任意识和奋斗精神的培养是很必要的。即使在一些西方国家,它们通过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也把“社会公众福祉”作为工程师重要的职业道德。而在我国,教育工作者也普遍认为爱国、敬业、创新等是重要的工程师伦理标准。所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目前大家都认识到在理工科的教育中进行爱国教育是极为重要的。

因此,我们通过深挖《现代仪器分析》课程思政资源、提高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契合度、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对标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建立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生态理念、理性思维、创新能力等课程思政目标矩阵,并对接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

在教学中,我们挑选我国技术攻坚战中“卡脖子”问题和红色科学家的事迹作为课程思政的主要素材。通过对这些案例的解析,使相关的思政要素自然而然的呈现,不着痕迹地培养了学生的对国家的认同和归属感、责任和使命感等家国情怀。同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爱国体现在实际行动中,比如可以通过敬业、奋斗、奉献、责任担当、追求卓越等具体的品质和行动来体现个人的爱国之情。

(二)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培养工匠精神,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事物的专注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要有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做到最好的追求。现代仪器分析主要用于分析环境、食品、工业中化学成分的含量以及性质,要求严格遵循国家检测标准。由于环境和食品检测中,许多有害有机物的危害大、含量少,要求在检测过程一丝不苟的执行样品前处理、分析检测、数据解析和计算,所以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职业技能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因此,现代仪器分析中的工匠精神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和恰当的思政发力点。

在教学中,一方面我们通过实际案例来丰富课程思政元素,让学生感受前人们的精神力量,学习他们耐住寂寞、攻坚克难的事迹;另一方面,在实训教学环节,我们提高评价标准。在样品的前处理、标准溶液配制、仪器使用规范、标准曲线建立、数据计算等环节对标国家标准,建立严格的评价标准,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态度。例如:我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发展过程中,能够使用的计算机算力甚至还比不上现在的智能手机,但即使这样的计算机,依然算力紧张。科学家们用算盘、手摇式计算机、计算尺等简陋的工具完成了理论计算。这些前辈科学家们留下的精神谱系可以很好影响我们的学生,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深刻感受,将这些攻坚克难、精益求精的精神传承下去,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生态理念

联合国环保大会的《21世纪议程》中提到:教育对促进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也就是说,环保理念的推广有助于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社会认同度。在我国,随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生态发展和生态理念逐渐受到人们重视。但生态理念的推广依然是必要的,更是环境类相关专业教育的重要责任。在现代仪器分析的教学中,一些环保政策和理念像“土十条”、“垃圾分类”“挥发性有机物”“农村点源污染”等可以结合具体的检测任务,兼顾知识传授和生态理念培养。例如:讲授气相色谱法,可以选择几种典型的挥发性有机物作为分析任务,同时还可以布置拓展任务,让学生主动了解挥发性有机物的危害和控制措施,使学生对环境保护法规和措施有更全面了解。

因此,现代仪器分析中的生态理念是指我们对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生态保护和生态发展观念,涉及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我们期望具备生态理念的的学生能够具备把人、社会、自然三者统一起来的整体思维方式分析问题,也即利用辩证思维的方式去分析问题。能够着眼于长远的发展,不局限于眼前的利益,并将这种思维运用到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从社会发展、职业发展的视角进行理性的判断和负责任的行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自觉维护生态环境。

(四)理性思维

在现代仪器分析中,不论是检测无机物的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离子色谱法,还是检测有机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它们的数据分析一般采用标准曲线法。在标准系列溶液的配制过程中,新手是非常容易犯错的,这会造成标准曲线的偏移。这时候就需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曲线的偏移情况,判断是哪一个标准溶液的配制存在问题。不同的分析方法,使用的分析软件不同,进行判断的方式也会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设置类似的故障点,在考察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时候,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仪器分析中的理性思维是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种思维。要求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运用仪器分析相关的思想与实践方法。具备理性思维的学生,在熟悉环境法规、熟练使用仪器工具,精通分析技术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到各种实际的检测工作中,包括仪器操作、数据处理、仪器维护、整理数据、评估结果、仪器操作学习方法等,能综合运用各种标准、科学方法和检测技术解决问题,能将这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迁移运用到职业岗位和生活情境中的问题解决过程。

以上是现代仪器分析教学团队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学习、完善起来的一些思政元素。通过这一轮课程思政的建设,我们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更是专业课教师的职责。对于从事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学生来讲,他们的工作为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事业提供了数据支撑,甚至会成为政策制定的依据。在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思政教育十分必要!现代仪器分析教学团队将会不断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积累思政素材,优化教学环节,最终实现课程育人的目标。



Copyright© 2021All Rights Reserved. 威尼斯432888cam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0878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