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 |
设计构成课程设计 |
授课时数 |
25 |
授课班级 |
环艺2101.2102班 |
授课时间 |
2022年3月7日-11日 |
授课地点 |
SY5608.5609 |
授课形式 |
实践指导 |
参考资料 |
参考教材 |
千哲.立体构成 [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 |
专业教学标准 |
《设计构成2》课程标准2020版 |
职业技能标准 |
能够将立体构成的基本构成方式综合运用于设计作品之中 |
校本补充材料 |
立体构成范例图片、视频等资源 |
教学资源 |
媒体资源 |
PPT课件、智能课堂 |
环境资源 |
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室,无线网校园覆盖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立体构成概念,形态要素概念及使用方法,对材料的认知和发掘 |
技能目标 |
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
素质目标 |
引导学生的造型观念走向三维空间,启发学生空间发散性思维能力。 |
教学重点 |
立体构成基本规律在设计中的灵活运用。 |
教学难点 |
通过形式美法则准确表现立体构成作品的设计背景及内涵。 |
学情分析 |
知识基础 |
部分学生不太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设计法则。 |
学习特点 |
1.喜欢利用网络获取知识; 2.学习兴趣不足、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强; 3.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待提升。 |
教学策略 |
教学理念 |
本课具有较强的创意思维训练价值,可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黄河文明、党史教育合理融入学习型项目中,在教•学•练•做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及创新创业大赛的要求进行专项训练,延伸设计出具有商业价值的各种装饰图案、装饰绘画以及文创产品。拓宽专业育人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打造一条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符合相关专业背景的国际化艺术与设计人才培养道路。 |
教学手段 |
1.合理运用知识讲授与实践操作练习两个教学环节,形成一课一练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对知识的掌握与灵活应用; 2.合理利用智能课堂和教学资源库。上传课堂内容补充知识,安排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练习,并在线上开展讨论、探究式学习等活动,让学生更加灵活、主动地学习。 |
教学方法 |
课程按照“理论基础+专业表现+创意思维训练+设计实践”的模式进行设计,教学大纲重点强调创意思维训练,突出项目案例、设计实践、动手能力等环节并制定实施细则。 课程具体采用案例式教学和任务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化应用训练。 |
教学预判 |
部分学生立体构成法则掌握不熟练,不能在设计作品中灵活的运用。 |
教学 流程 |
课前整合教学资源,把课程相关预习资料提前上传至智能课堂; 课中通过多媒体课件PPT讲授立体构成相关理论知识,配合视频和范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立体构成的各种方法、技巧与应用。引导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黄河文明、党史教育主题进行详细的解读与研究,把课程思政贯通于课程始终。以“文化+创意”为作品设计理念。布置课堂练习作业,说明注意事项,学生进行设计构思和设计草图的创作和汇报,老师有针对性的逐一辅导。 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评的方式总结点评本节课学生作业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布置课后知识与技能的拓展训练习题。 |
课外拓展 |
1.查阅设计主题相关资料,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综合素养与审美水平。 2.通过设计训练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与创新型思维能力。 |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 |
教学内容 |
教学活动 |
技术资源 |
教学随记 (教学过程中记录) |
教师 |
学生 |
课前准备 (提前2-3天发布教学任务) |
1.发布立体构成需要准备的物品; 2.发布相关设计案例视频资源、图片资源。 3.发布任务书 |
通过智能课堂和QQ群上传资料。 |
提前准备、预习 |
智能课堂 |
学生可以通过预习了解课程部分知识点,有目的的搜集资料和素材。 |
课堂教学 |
(一) 发布 作业 [25分钟] |
原创设计立体书一本。 题目自拟,内含4幅紧扣主题的180度开合立体构成设计作品。 选题范围:美丽校园、美丽地球、二十四节气、中国传统节日、我国著名古建筑场景。 |
布置课堂练习题,指出作业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 |
提前了解选题范围相关知识。 |
1.智能课堂 2.一体化教室 |
通过此专题练习,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元素,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 |
课堂教学 |
(二) 课堂 练习 [1055分钟] |
1. 学生分小组进行谈论与交流; 2. 分组进行设计构思和设计草图的汇报; 3. 分组进行立体书的制作; 4.教师逐一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针对问题提出修改建议。
|
1.知识的补充与传授; 2.提出修改建议; 3.逐一辅导。 |
1.分小组讨论设计构思。 2.紧扣主题进行草图的设计。 3.积极与老师进行沟通。 |
1.教学多媒体 2.智能课堂 3.一体化教室 |
部分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待提高,作品创新性不够。 |
课堂教学 |
(三) 总结 评价 [45分钟] |
1.总结点评学生设计构思汇报情况;2.总结点评学生设计作品创作情况;3.针对其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
总结点评。 |
针对问题进行方案的改进。 |
1.教学多媒体 2.智能课堂 3.一体化教室 |
可以有效的使学生及时更正设计构思。 |
课 后 拓 展 |
教师发布课程相关视频学习和图片资源。 |
利用智能课堂、QQ群继续与学生进行设计构思的交流与辅导。 |
积极与老师联系进行汇报。 |
智能课堂 |
使课程学习具有连贯性。 |
诊断改进 |
个别学生不能积极主动的与老师进行沟通;部分学生在制作方法上有待提高。部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需要加强训练,针对上述问题今后应在课堂练习中加强有针对性的逐一辅导。 |
|
|
|
|
|
|
|
|
|
|